根據憲法,立法院會期每年兩次。立法院開會本是尋常之事;但今年二月開始的七十九會期卻不太尋常。
民國七十六年四月七日,立法院裡很難得地出現了笑聲不斷的三分鐘。
那時,排灣族的山地籍立法委員林天生上台質詢。在這之前,「民進黨」籍委員針對吳梓等六十位立委的聯合質詢抗議,雙方爭持不下。
林天生上台後,改變了整個議場的氣氛。他先表示,大家都關心國事,代表國家還有希望,要是大家都冷淡了,不問政事,國家就要完蛋了。但是他不贊成大家「好像要打架」的問政態度。
他認為,今天大家吵吵鬧鬧的原因,就是大家不稱山胞為「台灣人」;山胞即使不是台灣「原住民」,至少是「先住民」,最夠資格稱為「台灣人」,現在所稱的台灣人,是後來才從閩南來的。
說到這裡,他脫掉西裝上衣,露出黑底滾黃邊的排灣族服裝,並戴上傳統山地帽子,表示這個樣子才是「台灣人」。他詼諧的口氣,與「換裝」動作的俐落,引得立法院中一片笑聲。
左)施政總質詢的最後一天,台北地區選出的新任立委吳梓(右二)聯合六十位增額立委肯定俞內閣的施政。(胡毓豪攝)(胡毓豪攝)
鬆了一口氣!
林天生表示,他今天可以來這裡論政,就是三民主義的見證人。他脫掉帽子、套上西裝,強調這個樣子就跟其他同胞沒什麼兩樣了,都是中國人。
接著,他針對部分人士「大陸人回大陸,台灣人回台灣」的說法,表示:「我想還是不要了,大陸人回大陸,閩南人回閩南,你們都回去,我們山胞也太寂寞了。」
最後,他原準備唱一首歌來結束質詢,但只唱了兩句就被主席倪文亞制止。可是再度質詢時,林天生又認為主席應准他唱歌,因為「如果大家都用黃梅調質詢,就不會打架了」,這話又引起一陣笑聲。
「看到林委員的表現,大家都鬆了一口氣」,一位在場備詢的政府官員說。
這口「氣」,已蹩得太久。今年二月,立法院七十九會期開始後,議場氣氛始終繃得很緊,質詢者舌鋒猛銳,備詢人嚴陣以待,籠罩著一股令人窒息的壓力。
右)四月十七日,台灣省廿位縣市議長聯合拜會俞院長,支持俞內閣的施政。(李培徽攝)(李培徽攝)
問政空間大
所以如此,原因之一是:自去年三月以來,執政黨推動一連串的政治革新措施——先是由中常會成立了十二人小組,針對六大政治議題研擬革新方案;十月,宣佈即將解除戒嚴及開放黨禁,把國內的政治氣氛炒熱了。而與解嚴密切相關的「動員戡亂時期國家安全法草案」,又在這個會期審查,使立法院這次會期格外受矚目。
另一個原因是:立法院「生力軍」的投入。去年底選舉當選的七十三位增額立委——包括五十九位國民黨籍、十二位「民進黨」籍,及二位無黨籍立委,對上任後的第一個會期,都卯足了勁。
也因為如此,會期伊始,就發生了立委抗議程序不合、搶麥克風,拉拉扯扯地動起手來,使主席議事槌敲得砰砰響的事。
質詢內容更是無所不包,從中央民意代表的補選問題、行政院長的任期,到解除報禁、導正政治風氣、勵行司法革新、反貪汙等,應有盡有。「問政空間大到難以想像的地步」,一名立委指出。
下)山地籍的立法委員林天生唱作俱佳,為本次會期帶來輕鬆氣氛。(聯合報資料中心提供)(聯合報資料中心提供)
今後三年施政重點
行政院俞國華院長率領各部會首長,對這些質詢——答覆。他態度誠懇、用詞平和、語調穩健,或闡述施政目的、或點出未來藍圖;對某些問題,他也承認「政府做得不夠多,也不夠快」;對有見地的建言,更是欣然接受。
例如:在施政總質詢的最後一天,台北地區選出的增額立委吳梓與無黨籍立委黃明和、蔡勝邦等共六十位增額立委,提出一份聯合質詢。他們肯定俞內閣近三年來有效執行政治改革方案、財經建設有具體成果、維護社會安定及推展彈性外交等政績;也提出了設置直屬行政院的環保局、立即提高教育經費為總預算的百分之十五、做好五年警政建設、興建全島高速公路網及北中南三個都會區的高速鐵路,以及運用五百多億美金的外匯,加速公共建設投資等建議。
俞院長隨即在答覆時指出了今後三年的施政重點,包括:提昇環保局的層級,加強環保工作;提高教育、科技文化的預算比例;並將規劃中南部第二條高速公路、台北宜蘭隧道公路、高雄都會區捷運系統、高速鐵路及新大型深水港等工程。
上)立法院新會期一直籠罩在緊張的氣氛中,還發生過一點小衝突。(陳曙光攝)(陳曙光攝)
說「媽媽教的話」?
「民進黨」籍的新任立委朱高正向俞國華院長提出「我國究竟為總統制或內閣制」的再質詢時,提出要用「媽媽教的話」(閩南語)質詢,這點引起委員間的激辯。
「你們推行國語文教育,但你們科長級以上的人講的國語,人家也聽不懂,卻非要台灣人學習國語,這就是一種統治者的心態」,朱高正說。他並且表示,如果有一天他當政,一定要外省籍同胞學台語、客家話,甚至山地話。
他這番話,引起另一位新任增額立委趙少康的針鋒相對。
「本席聽得懂台語,也會說台語,唯今天如果每一位委員上台發言都是用他媽媽教他的話;那麼,四川人說他媽媽教他的話,廣東人說他媽媽教他的話,台灣人說他媽媽教他的話……那又形成一個什麼樣的場面?」趙少康說,立法院是個大家相互尊重的地方,開會自應採用大家都懂的統一語言。這段話贏得許多掌聲。
中央民意代表的補選問題,也引起委員們的辯論。
黃煌雄委員在質詢中說:「來自大陸的中央民意代表是代表『法統』?還是代表『統治權』?如屬前者,則大陸選出的老代表、老委員,基於現實政治的權衡,也不妨考慮讓其繼續在台『養存』,以維繫全國形成統一的法統觀念。如屬後者,則其代表的『民意』究竟在那堙H」
(下)立法院長倪文亞當選連任後接受「民進黨」院長候選人許榮淑(左)道賀。(聯合報資料中心提供)(聯合報資料中心提供)
「台灣人」也是由大陸過來的
資深立委胡秋原針對這個問題指出,依立法委員選舉法,立委任期為三年,資深立委所以連任迄今,是因大陸地區無法改選,經大法官會議解釋,由其連任,以代表法統及主權——中華民國憲法第二條「中華民國之主權屬國民全體」。
這種一國遭政治大變的權宜措施,也非我國獨有。胡秋原指出,英國的長期國會也有廿年。此外,今日台灣經濟之發達,大部分是台灣同胞的功績,然大陸來台之資金與科技人才之功,也絕不可抹煞。
至於某些人士有「大陸人回大陸」的說法,依據林天生委員提出的書面質詢,目前所謂的「台灣人」多是最近三百餘年,分三批由大陸來台的——隨鄭成功渡海、清初的農漁移民,或在太平天國時從福建沿海來台避亂的移民。
行政院俞院長也在答詢時指出,台灣地區是中華民國的領土,台灣地區的人民都是中華民國的國民,雖然來台時間有先後、地區有不同,但我們都是黃帝的子孫、中華民國的兒女。
「經過四十年來,尤其是年輕一代,無論那個省籍都是生長在台灣,大家一起受教育、一起享受生活改善的福祉。同時由於彼此的通婚以及同學、同事等,所謂『省籍情結』的問題應早已消失」,俞院長說。
立法院第七十九會期,有多項「特色」打破近年的紀錄。(胡毓豪攝)(胡毓豪攝)
把國民黨當作競爭的對象
對於省籍問題,連「民進黨」陣營的資深立委費希平都有意見。他說,有人認為,國民黨是外省人的政黨,代表大陸人的利益;「民進黨」是本省人的政黨,代表台灣人的利益。「這種說法是不公平的」,費希平說,「目前國民黨的黨員本省人佔多數,怎能說國民黨是外省人的政黨呢?至於『民進黨』的誕生,主要的催生婆是尤清、傅正、黃爾璇和我。傅正和我是外省人,所以,也不能認為民進黨是本省人的政黨。」
費希平在質詢時又指出,國民黨對台灣的建設,是有目共睹的事實,「各位增額委員都是台灣光復後受教育的,老師、教授多半是大陸人,飲水思源,不能把他們對台灣的貢獻一筆抹煞」,他說。
費希平認為,國民黨所作所為,固然有些值得批評,但基於知識分子的良知,也不能完全否認他們的貢獻,所以他一再強調要把國民黨當競爭的對象,而不是作鬥爭的對象,最後的目標是建立兩黨政治。
他強調,「民進黨」組黨的目的是推行民主政治,不是強調地方意識,否則只有增加省籍隔閡,形成政治危機,影響台灣的安定與繁榮。
「轟轟烈烈」的國安法審查會
施政總質詢已經夠熱鬧了;國安法草案的審查,更是「轟轟烈烈」。
由於解嚴後,將有十六項戒嚴體系下的行政命令隨其失效,為彌補法律上的隙縫、確保國家安全,於是執政黨提出製定國安法;一旦完成立法,立即解嚴。
但國安法應否製定及其內容,卻曾引起眾多討論。部分法律學者認為,國安法涵蓋的範圍,現行法令都已包括,如果是因這些辦法不夠周延,那就修法,以免另訂新法造成法律的疊床架屋。
但政治學者大多認為,諸多小法修起來耗時費日,不如快快製定國安法,也好趕快解嚴。
這兩種說法尚未有定論,國安法草案已送到立法院審查。
起初,「民進黨中央黨部」主張,國安法沒有製定的必要,要堅持反對到底。
三月十九日,國安法草案正審得如火如荼,立法院門外聚集了兩百多位民眾,他們自稱是「五一九綠色行動本部」發動的,要支持「民進黨」立委,希望他們退出國安法的審查,一起來走向街頭。
「民進黨」立委並沒有同意,還勸他們離開。「立法委員須在立法院努力,否則就不用競選了」,一位「民進黨」立委說,言下透露願循正常議事管道來表達政治主張。
字斟句酌,寸土必爭
執政的國民黨,也表現了極大誠意。
執政黨立委普遍支持國安法的訂定,黨籍立委擁有絕對多數的席次——縱使僅計算台灣地區的名額,因此,執政黨有權利也有能力行「強制表決」,快速通過國安法草案。
但執政黨並沒有這麼做,不僅讓持各種看法者儘量發言,並由立法院國防、內政、司法三委員聯席會舉辦聽證會,廣泛邀請不同立場學者發表意見,由此可見執政黨貫徹民主的決心。
在這種氣氛下,國安法草案在立法院展開字斟句酌地審查,爭議最多的是第二條。
原先的法條內容是:「人民集會結社不得違反憲法、違背反共國策,或主張分離意識」。經立委反映:「反共國策」、「分離意識」並非法律用辭,語意不夠明確;國安法整理小組於是會商研究,將前者改為「主張共產主義」;後者改為「主張台灣獨立」,再改為「主張分裂國土」。其他如入出境、非現役軍人不受軍事審判等內容,也在討論中。
由於大家對國安法草案的每一條文都十分重視,因此審議工作進行緩慢,原定三月底完成立法程序的進度落後下來,剛好又碰上七十七會計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審查;按照憲法,總預算案必須在五月底前審查完畢,因此,國安法草案的審議只好延期到預算案的審核之後,但執政黨方面仍希望在五月底、七十九會期結束前完成審議。
破另一項紀錄
立法院第七十九會期有多項特色:質詢時間最長,登記發言的立法委員最多,提出的問題範圍最廣;審查國安法時,人數多到副院長都自己另外搬椅子坐……,都打破了近年的紀錄。
而另一種較不明顯的紀錄也正在緩緩寫下。從國安法草案審議的情形來看,已隱然可見兩股政治勢力,透過一定的「遊戲規則」相抗,使我國政黨政治的發展又向前跨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