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日炎炎,不準備些清涼的飲料,如何消暑?
猶記當年,市面不似今日這樣繁榮,工商業不似今日這樣發達,食品加工業也沒有今日這般進步,夏季的清涼飲料,都是媽媽親手自製的,譬如:綠豆湯、酸梅湯、冬瓜茶……之類;偶爾喝瓶冰汽水,則視為無上的享受。
如今情形可是大不相同了,到處都是加工好的包裝飲料:汽水、可樂、沙士、加味汽水、果汁、乳品……充斥於市,各擅勝場;甚至連傳統飲料,如酸梅湯、甘蔗汁、楊桃湯、菊花茶、冬瓜茶、仙草冰……,也以工商產品的姿態出現。
如今飲料的種類之多,消費市場之大,實在令人嘆為觀止。
夏天,是飲料市場的旺季,也是飲料界的大戰期,戰況激烈的程度,直可與氣溫成正比。
超級市場堻祕C著各式清涼飲料:汽水、沙士、可樂、果汁、桂圓茶、豆漿、牛奶、咖啡、運動飲料、礦泉水……,五花八門,琳琅滿目,令人目不暇給。
小朋友跟著父母到超級市場採購,見著飲料專櫃,總是流連忘返,非得買上好幾瓶、好幾罐,才肯「善罷乾休」。原來飲料也成為生活必需品了。
今人有幸,有這麼多種類、品牌的飲料可供選擇,為炎夏憑添幾許清涼,也增加不少飲食的樂趣;而古人是飲用什麼來消暑呢?

圖2:汽水、沙士、可樂都屬於碳酸飲料。(鐘永和)
古人喝什麼冷飲?
在記載宋朝風土民俗的「東京夢華錄」及「武林舊事」裏均提到:在汴京、杭州等大城裡,夏日都有小販挑著竹擔,叫賣冷飲。竹擔前後為四方形的箱籠(內置各種飲料及杯盞、小凳),停下來時則恰可為桌,供顧客就地進食,竹擔上還打著一隻布傘遮陽。
當年時興的冷飲有:漉梨漿(梨汁)、沙糖菉豆(綠豆湯)、鹵梅水、木瓜汁、紅茶水、荔枝膏水、苦茶、薑蜜水、紫蘇飲、椰子酒、梅花酒等,均以貯存的冬日寒冰來冰鎮。
一直到清代,夏日冷飲仍靠窖藏的冰塊冰鎮。這種陳年的天然冰,只宜置於飲料容器四周,不能直接加入冷飲中,所以古籍中只說賣「涼水」,而不說「冰水」。
時至民國,已有專門的冰庫制冰出售,挑擔子賣涼水的小販也換了風貌,這會兒是推車叫賣「冰水」了——將酸梅湯、冬瓜茶、青草茶等冷飲,與冰塊共置於大缸內,客人來時,當場舀起,杯面上通常還浮著幾塊碎冰,看來冰涼沁心;也有的飲料裝在玻璃瓶內冰鎮著出售。
許多做母親的,為了確保衛生,在家自行製作冷飲。當電冰箱尚未普及時,她們深怕買來的冰塊是以不潔之水做的,因此也學起古人,煮鍋綠豆湯、酸梅湯或冬瓜茶,待冷卻後置於冰上冰鎮。

圖1:晶瑩的冰汽水,確有解渴、消暑的功能。(鐘永和)
市售飲料當成珍寶
後來飲料的花樣逐漸多了,市面上有現成的酸梅鹵、濃縮果汁、乳美素(發酵乳)出售,只要對水泡著喝即可,既方便、又可自行控制濃度。當時生活物資不似今日豐裕,一般家庭主婦都很節省,往往故意多沖點水,一瓶可喝好久呢。
當時,汽水也已從歐美傳入。孩子們對這種氣往上衝、喝來口腔有種刺辣感、味道甜美的飲料,著迷極了。初期汽水還不普遍時,僅逢年過節或喜慶宴會上才喝得到,每逢這些場合,孩子們往往開懷暢飲,一晚下來,肚堥S裝多少佳餚,倒盡是冒泡的汽水。

圖2:可口可樂、百事可樂與七喜汽水,都是世界名牌飲料。(鐘永和)
如今已成生活必需品
隨著社會進步,工商業繁榮,人民生活水準提高,飲料大量問市,已不再是奢侈品;加上現代人生活忙碌,很多主婦都是職業婦女,少有時間及心情去自製飲品,購買方便、種類繁多、一開即可飲用、以機器大量生產、衛生較有保障的各式飲料,遂逐漸侵入家家戶戶的冰箱,取代了往日的綠豆湯、冬瓜茶、酸梅湯,甚至冰開水,成為夏日的重要必需品。
郊遊、野餐、運動、看電影、上館子,都少不了飲料,有人將它與「柴米油鹽醬醋茶」並列,視為開門第八件大事。

圖3:營養味美的綜合果菜汁。(圖由久津公司提供)(圖由久津公司提供)
飲料市場一片好景
飲料市場也因此呈現一片好景,許多業者紛紛投入,好比進入了群雄並起的「戰國時代」。
數得出來的飲料(指工廠大量製造、產品到處有售、不含酒精、且開罐即可飲用的流質食物)品牌就有:黑松、七星、白梅、臺豐、蘋果西打、可口可樂、百事可樂、臺鳳、味全、統一、養樂多、福樂、七喜、雙喜、華年達、吉利果、香吉士、萬達、波蜜、百利、吉香、金車、維康、仕康佳……等。
每年夏季,各廠家都使出渾身解數,無論口味、促銷方式、包裝型態……,均在競爭之列,也都是兵家必攻必守之處。
以口味來說,飲料約可分為碳酸類、蔬果汁、乳品及新近流行的健康飲料四大類。
碳酸飲料是指含有二氧化碳,也就是有「氣」的飲料,當瓶蓋打開,二氧化碳往上衝,氣泡不斷冒出來,因此又稱為「充氣飲料」或「冒氣飲料」。

圖4:紙盒包裝的果汁,貯存期限短,應儘快飲用。(味全公司提供)(味全公司提供)
有氣飲料確能祛暑
碳酸飲料又分為:汽水、沙士和可樂。
汽水是最基本的碳酸飲料,由英國科學家禮士堜韟銴舅@七七○年發明。主要成份是水、香料、糖、有機酸,並利用高壓使二氧化碳氣體溶於水中而成。
大約在民國十年,本地開始產製白汽水(有別於加了水果香料的加味汽水),當時均屬小規模經營。
黑松飲料的前身「進馨商會」,成立於民國十四年,開始時以「富士牌」、「三手牌」為汽水商標,六年後才更名「黑松」。卅九年,黑松沙士問世,因其含有一種自植物提煉的香料,口味辛辣,氣也較猛,喝來備覺清涼止渴,故一直極受歡迎,尤其是勞動人士最為愛好。
或許因其頗能消暑止渴,民間因此傳說沙士有降火之效;還有人說,感冒時,喝加鹽的沙士有助退燒與復原。雖然許多營養專家都表示這種說法並無學理根據,但黑松沙士暢銷如故,為黑松穩住了半壁江山,迄今仍居飲料界的領導地位。

乳品飲料營養豐富,既解渴又可飽腹。(鐘永和)
可樂滯銷,另推出加味汽水
可樂的成份、製法,和汽水差不多,僅香料與有機酸不同。民國五十七年,美國可口可樂以其世界性的品牌,勢如破竹地闖入臺灣市場。其他業者見可樂行情看俏,也跟著自國外引進百事可樂。可樂一時成為汽水、沙士的勁敵。
孰知好景不常,民國六十三年左右,可樂的飲用招致一些疑議。有人說它含有咖啡因,不可多喝;也有人說它含的磷酸有侵蝕作用,會引起蛀牙……。儘管業者再三解釋,可樂中的咖啡因及磷酸含量極低,除非無度狂飲,否則絕不致影響健康,但銷路已一落千丈。
百事可樂業者見情勢不佳,趕緊分散營運,於民國六十四年推出華年達橘子和檸檬汽水。那時華年達在電視上大做廣告,畫面上橘子滾滾而來,化成一杯杯的橘子汽水,看來極其可口,結果一炮而紅。不甘示弱的可口可樂也接著推出萬達水果汽水,口味包括櫻桃、白葡萄、橘子等,使加味汽水市場愈炒愈熱。
其實早在可樂風行前,國內就已有加味汽水——蘋果西打,它以與美國技術合作、採用純糖、含4%的蘋果原汁(當時國內尚無法自行栽培蘋果,仍屬稀貴之物)為號召,雖然價格較其他飲料稍貴,銷路仍不錯。加味汽水市場熱門後,蘋果西打也跟著水漲船高。

圖2.3:健康飲料包括礦泉飲料和運動飲料,以能補充體力、增進健康為號召。(圖2.由味王公司提供)(圖2.由味王公司提供)
戰況激烈,老牌黑松備受威脅
當加味汽水戰情正熾時,又有廠商自美國引進七喜汽水。「七喜」亦是世界性產品,以萊姆(風味與檸檬相近)口味為號召,由於口味新奇、品牌廣告奏效,銷路亦佳。
飲料市場因此競爭十分激烈,連老牌的黑松汽水也頗受威脅。
黑松雄霸國內汽水市場多年,已建立極高的聲譽,經銷網也鋪得很密。全省經銷商多維持在一百四十個左右,零售點高達十萬處。銷售點無孔不入,是黑松產品暢銷的主因之一。
從初創時起,黑松就致力與經銷商建立共存共榮的關係。他們主動資助經銷商買地建倉庫及購車送貨,也為零售店制掛招牌,除寫上店號外,旁邊還畫上大大的黑松標誌,既為零售店服務,也達到宣傳效果。
積數十年的基礎,黑松與經銷商已經緊密結合,而經銷商也在地方上建立了良好的關係,黑松因此始終能維持穩定的業績。直到加味汽水興起,飲料界百家爭鳴,新廠牌紛紛藉大眾傳播媒體打響知名度,也引起不少消費者的好奇心與嘗試慾望。黑松深感受到威脅,因此在推出蘋果汽水時,亦投資大筆費用,在傳播媒體上大作廣告,並特別費心為新產品建立形象。

圖2.3:健康飲料包括礦泉飲料和運動飲料,以能補充體力、增進健康為號召。(圖2.由味王公司提供)(圖2.由味王公司提供)
另打品牌,另闢蹊徑
他們接受專家建議——消費者幾乎都已將黑松視為白汽水、沙士的代名詞,以「黑松」為名,將被侷限在中、低級產品的範圍,因此不如另加命名,以建立新形象。於是他們將新產品命名為「吉利果」。
接著,黑松在電視、報紙、雜誌等傳播媒介上,打出「吉利果是什麼水果?」有獎猜謎,很引起消費者的注意,謎底——蘋果——揭曉後,再以密集安打式的廣告加深消費者的印象,並推出大瓶裝,以「喝出家庭的歡欣」打入家庭。
「吉利果」的銷售策略十分成功,輔以黑松綿密的銷售網,短期內就在加味汽水市場佔有一席之地。因此後來黑松推出果汁時,又重施故技,將其命名為「綠洲」;麥根沙士則以「全球」為品牌名。
今年,黑松全面檢討銷售策略,發覺產品種類愈來愈多後,「各立門戶」地打廣告,投資頗鉅,且常難以兼顧,實不如集中火力打形象廣告。於是他們在那些新產品已佔穩市場之後,又在所有產品上打出「黑松」字樣。
此外,黑松還委託聯廣公司做調查,結果發現消費者認為綠色是黑松產品的「招牌色」,於是又配合政府推行的綠化運動,打出許多設計高雅、提醒大家注意綠化環境的廣告,並透過猜謎活動贈送花樹種籽,成功地為這個老大企業,塑造了帶動潮流、關心民眾、參與社會的新形象。

圖1:飲料的包裝不斷推陳出新,隨意包是甫上市的新包裝。(鐘永和)
金車飲料出奇制勝
另一個廣告策略極為成功的,是新近嶄露頭角的金車飲料。
民國七十年一月,金車推出首項產品——麥根沙士,在一至四月的飲料淡季裡,投下新臺幣八百多萬元的廣告費,而其他同業在同期頂多花二、三百萬。「我們以多花錢、打密集廣告,縮短建立知名度的時間。」金車企劃經理張燕夫說。
當時金車麥根沙士的廣告,不僅大量出現在各種媒體上,還積極參與各項勞軍、慈善活動,大量贈送產品;並在大型運動比賽中,免費供應選手及工作人員飲用,塑造了健康、自然、時髦的形象,成功地打入年輕人的市場。
金車推出易開罐咖啡時,走的是高級路線。罐面圖案為一蓄著大鬍、皮膚棕色的外國人,手持咖啡,品牌打出「伯朗咖啡」,塑造其為來自咖啡產地中南美洲的形象;市場區隔則指向學生、上班族,強調喝咖啡能提神醒腦,使讀書工作有效率。目前伯朗咖啡在同類產品中,市場佔有率高居第一。
口味新奇,也是金車飲料能在短短三年內竄起的主因之一,該公司的產品,如麥根沙士、咖啡、礦泉汽水等,都是開風氣之先,尤其是麥根沙士,推出時在飲料界曾引起震撼。
張燕夫說:「飲料市場的競爭相當激烈,我們希望出奇制勝,因此在選擇口味時,頗費周章。」他們試著在沙士中添加葡萄柚、酸梅、仙草……等配方,總覺得味道不對;後來發現在美國流行的麥根香,如與沙士混合,會產生一種特有的風味,於是選定麥根為配方,進口香料製造。

圖2.3:紅茶、青草茶、酸梅湯、楊桃汁……等傳統飲料,也以鋁箔包包裝上市。鋁箔包又叫利樂包,經高溫瞬間殺菌,保存期長。(鐘永和)
蔬果汁愈來愈風行
就在碳酸飲料市場戰況激烈之際,蔬果汁飲料也已悄悄參戰,且來勢洶洶,現已成為銷售量僅次於碳酸類的第二類飲料。
人們自古就曉得從蔬果榨汁飲用,以吸收其養分;現代人講求營養,喝蔬果汁的風氣更愈來愈盛。據統計,臺北市每戶每月蔬果汁飲料的支出,民國七十年為95元,七十一年為106元,七十二年增至120元以上,每年提高約10%。
蔬果汁的分類並不很周延,有的飲料且具「雙重身分」,現依業界習慣分為三類:(一)果汁,包括鳳梨、檸檬、百香果、番茄、芒果、柳橙、芭樂、葡萄、蘋果汁……等;(二)蔬菜汁,包括胡蘿蔔汁、綜合果菜汁等;(三)清涼飲料,指喝了清涼退火的蔬果汁,如蘆筍汁、楊桃汁、菊花茶、甘蔗汁、仙草茶、酸梅湯、冬瓜茶、麥茶等。
蔬果汁飲料的興起始於民國四十九年,臺鳳公司以芒果、芭樂、番茄、鳳梨等省產水果為原料榨汁。後有黑松、可果美、波蜜、津津等品牌加入。
波蜜果菜汁,首先推出蔬果混合汁液,以有益健康為號召,頗受市場歡迎;津津則以強調退火、營養的蘆筍汁獨樹一格,不僅在國內受歡迎,還銷往國外。

圖2.3:紅茶、青草茶、酸梅湯、楊桃汁……等傳統飲料,也以鋁箔包包裝上市。鋁箔包又叫利樂包,經高溫瞬間殺菌,保存期長。(鐘永和)
甜中帶酸的果汁受歡迎
民國六十五年,家鄉公司引進美國香吉士柳橙汁,以濃縮果汁在臺稀釋出售。結果這種甜中帶酸的果汁飲料,因口味佳(內有鮮果汁,又不致太甜)、銷售策略成功,而在鮮果汁市場中後來居上。
統一、味全、百利、頂好、綠洲……等品牌,隨後跟進,亦紛紛推出柳橙汁。其他「酸」性飲料,如葡萄汁、檸檬汁、小紅莓果汁等,也大行其道。
在各類果汁飲料中,目前柳橙汁的消費量仍佔了絕大比例,而香吉士一直穩佔鰲頭。
香吉士為飲料界的新秀,論鋪銷售點,自比不上歷史悠久的廠家,必須另闢蹊徑——以餐廳為攻擊重點。
他們的業務員紛紛前往餐廳拜訪,再三強調高品質的形象,並贈送成套的椅套、桌巾、玻璃杯,使得很多餐廳被打動,大力向顧客推介,香吉士之名就此逐步打開。

桂圓茶和咖啡也是新口味,以短胖型易開罐包裝,一人喝恰好。(鐘永和)
市售果汁飲料,營養成分不如新鮮水果
民國六十八年,以製造奶品起家的味全公司也涉足果汁市場,推出味全鮮果汁,為突出產品特色,在柳橙汁中加入碎果粒,讓消費者在喝的同時,還能享受到咀嚼的樂趣。
許多人都有同樣的疑惑:無論罐頭果汁、果菜汁、或盒裝鮮果汁,其中到底有沒有新鮮果汁的成分?而加了果粒的果汁,是否又比普通果汁要營養些?
專家指出,以目前國內生產的果汁、果菜汁而言,天然果汁的含量微乎其微,又摻入了不少添加物(如糖、香料、色素……),故營養與新鮮水果不能相比。
對果汁頗有研究的輔仁大學食品營養系副教授陳雪娥指出:「果汁中添加的果粒,通常是榨汁後的『剩餘物資』,它飽滿的水分其實是吸自製造好的合成果汁,因此含不含果粒,營養並無二致。但因果粒中有果膠和纖維素,能促進胃腸蠕動,有助消化。」
各種市售飲料中最有營養的是乳品,依原料不同,可分為豆乳與牛乳二類。

圖1:超級市場陳列的飲料種類極多,生意亦好。(鐘永和)
乳品類口味多、營養高
豆乳就是豆漿,它又有純豆漿、花生豆漿、咖啡豆漿、杏仁豆漿、草莓豆漿、雞蛋豆漿等多種口味。牛乳的花樣也不少,有鮮奶、果汁調味奶、巧克力調味奶、咖啡調味奶等,還有經過特殊處理的發酵乳。其中以鮮奶營養成分最高,調味奶中都含有多種添加物,鮮奶成份已很少。
發酵乳又稱乳酸飲料,是利用乳酸菌使牛奶發酵製成的。乳酸在人體腸道中,可抑制有害細菌生長,故有整腸之效。市面上的發酵乳多經稀釋,較著名的廠牌有養樂多、滋愛、健健美、亞當、夏娃、多多等。
近來國內日益風行的速飲咖啡,主要成分除咖啡外,也調有牛奶,目前市面上較富知名度的,除前述的伯朗咖啡外,還有羅莎、愛瑪等品牌。

圖2:冰鎮的可樂、啤酒,是餐廳必備的飲料。(鐘永和)
健康飲料後勁看好
另一類新近崛起的飲料,屬健康飲料,可分為礦泉水飲料和運動飲料二種。
礦泉水是以科學方法處理的溫泉水,保持了泉水中的礦物質,因此據說對氣管、腸胃有保健作用,在歐美十分流行,當地人士多以其代替開水飲用。
礦泉水本身沒什麼味道,因此除純礦泉水外,有的廠商還在其中添加果汁,維康礦泉楊桃汁即屬此類。
運動飲料則強調含「電解質離子」,有助恢復體力。在國外,運動飲料已有十餘年歷史,國內則自大前年開始興起。
在運動時,因肌肉收縮,體內以離子狀態存在的礦物質,如鉀、鎂、鈉、氯,一部分會隨汗、尿排出體外,運動飲料即針對此點,提供補充。
為了使運動飲料更適口,廠家多在其中添加香料、砂糖、檸檬酸等。由於它沒氣泡,且略含鹹味,不如一般飲料可口,且價錢也比其他飲料貴約14,因此並不普及。但因國人已愈來愈重視運動,因此後勁看好,目前有寶礦力、寶健、賜跑力、仕康佳、舒跑……等品牌。

圖3:三五好友聚會時,叫份飲料,可聊上半天。(鐘永和)
一代新「裝」換舊「裝」
各式飲料在市場上廝殺得天昏地暗,除口味上各擅勝場、銷售各出奇招外,包裝也是攻守利器。飲料的包裝,也從最早期的彈珠玻璃瓶、鐵罐,到玻璃瓶、易開罐、紙盒、鋁箔包、利樂王、寶特瓶、隨手瓶……,以至最近的隨意包,一代新「裝」換舊「裝」,不斷推陳出新。
最早期的汽水,以玻璃瓶裝,瓶口卡著一個彈珠充當瓶蓋,須用硬物將它打落瓶中,發出剝地一聲,這時水汽會不斷往外冒,頗能享受開瓶的樂趣,尤其受小朋友歡迎。
但一來彈珠四周容易藏汙納垢,打入瓶中不甚衛生,二來回收空瓶清洗不易,因此漸改用一般玻璃瓶裝,再封以鐵蓋。開始時,許多廠商都收購公賣局的啤酒瓶,再貼上自己的商標,後來才逐漸改用自製玻璃瓶。
玻璃瓶易破,運送比較麻煩;透明玻璃經陽光照射後,飲料易變質;高溫下,還可能爆破;空瓶回收時易損壞,洗淨亦頗費周章……;因此國內碳酸飲料界也和歐美一樣,由瓶裝走向罐裝。
各種新款包裝,各有不同特點
鐵罐有不易破損、攜帶方便、用後即丟等好處,但初期的鐵罐,得用開罐器開;直到「易開罐」出現,開罐時只需手指勾住一拉,非常方便,甚受消費者歡迎,於是易開罐飲料大為風行。
然易開罐飲料也有致命傷,就是成本太高。一隻鐵罐的成本在新臺幣七至八元間,約佔售價的一半,且罐頭鐵皮都仰賴進口。消費者在享受易開罐飲料的方便、時髦之時,也為這包裝材料付出了比飲料本身還高的代價。
罐裝係依一人的飲量而設計,寶特瓶則適合人多的場合,一瓶容量約為罐裝的四倍。
寶特瓶以人造纖維製成,透明、亮麗,不怕摔,且成本低,不必退瓶;採螺旋開關瓶蓋,開瓶方便,沒喝完的可再蓋上,收藏在冰箱中。自華年達汽水率先採用寶特瓶裝後,碳酸飲料紛紛跟進。
隨手瓶則是新近推出的包裝,容量亦為一人份,以薄玻璃、外包耐高壓的塑膠保冷膜製成。由於它重量輕、瓶身圓而短,十分好拿,故稱「隨手瓶」。
不同的包裝,有不同的貯存方法
碳酸飲料因為有汽泡,所以包裝非瓶即罐;蔬果汁與乳品則有較大的選擇餘地,主要包裝有:紙盒、塑膠瓶、鋁箔包、利樂王及隨意包五種,均較鐵罐輕,成本也較低。
紙盒與塑膠瓶包裝採低溫殺菌,能保存果汁與乳品的風味。但因它還含有在安全度以內的細菌,須存放在5℃左右的安全溫度中,細菌才不會繁殖,保存期約為二周。
其餘幾種包裝:鋁箔包(利樂包)與隨意包,則採高溫殺菌,將細菌全部殺死,因此保存期可長達半年,且置於常溫中即可,但風味、營養難免稍差。
利樂王為利樂包公司新開發的產品,以聚脂纖維製成,隔熱保冷能力強,因此內部盛裝的果汁、奶品,即使溫度極低,拿在手上也不覺冷。利樂王為半橢圓罐狀,造型新穎,汁液易倒,也便於直接飲用,目前光泉牛奶即採此種包裝,統一也已跟進。
隨意包是最新流行的包裝,以金屬薄膜製成,底部為圓形,上半部呈扁袋狀,表面可印上色彩鮮豔的圖案,十分美觀。
選購飲料要注意些什麼?
飲料種類、品牌繁多,除依口味選擇,購買時還應注意些什麼呢?
消費者文教基金會董事,亦是營養學家的邱清華指出,選購各類飲料的共通原則為:挑選聲譽佳、規模大的廠牌,品質較有保障;其次要注意飲料上標示的製存日期,勿買過期貨。
此外,選購碳酸飲料時,應注意是否有沉澱物或漂浮物;且碳酸飲料經太陽直射易變質,應避免購買放置在陽光下的產品;購買罐裝產品時,則應注意罐頭外觀是否完好,有膨罐或生鏽現象的勿買。
至於蔬果汁的選購要領,如前所述,紙盒須置於低溫下保存,莫買未放在冰箱中的紙盒包飲料。此外,輔大的陳雪娥副教授還建議消費者:注意包裝上註明的蔬果汁含量。
依我國國家標準規定,蔬果汁按成份分為:濃縮、天然、稀釋及清淡四類。
濃縮蔬果汁,由消費者買回對水飲用;天然蔬果汁指100%由蔬果榨汁者;稀釋蔬果汁指含原汁在30%以上者;清淡蔬果汁則指含原汁在10%—30%之間者。
目前市面上可直接購買飲用的蔬果汁中,除「頂好」產品為100%原汁外,其餘均為稀釋或清淡蔬果汁。
飲料檢驗有待加強
陳副教授說:「我國目前對飲料的檢驗未盡完善,衛生署、商品檢驗局只檢查產品是否衛生,有無大腸菌、重金屬或其他異物,並未檢驗果汁的純度與添加物,因此市面產品盒上的標示,均由廠商自行寫上,都沒有經過審核。」
她建議,國內有關單位應盡速實施飲料成分檢驗;有些蔬果汁標示不明,消費者亦應以拒購來迫使廠商改進。
輔大營養系丘志威副教授則說:「乳品比其他飲料易受細菌感染而腐敗變質,購買時須特別注意新鮮、衛生問題。消費者除應注意不同包裝的乳品,有不同的存放期限及方法外,最好到規模大、冷藏設備良好的超級市場或商店購買。因為有些規模小的商店,其送貨車無冷藏設備;商店為省電,晚上將冷藏櫃插頭拔掉;或因櫃內存放物品過多,溫度不夠冷……等,都會影響飲料品質。乳品打開後,也最好盡快喝完。」
讓消費者有較多的選擇機會
對於各類飲料的口味,許多消費者都反應太甜了,似可加以改進。陳雪娥副教授指出,歐美先進國家的飲料,同一口味便有加糖、低糖與無糖之分,希望國內業者也能效法,讓消費者有更多選擇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