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許博允是個「環境」的關心者,他過去曾從事過許多有關改善我們物質生活環境的工作,最近他更致力於發展國人的精神生活環境。他一直期許自己做個開拓者,做個實行家,他是「坐而言,不如起而行」的信徒,他成立新象活動推展中心,就是想要為提昇藝術文化層次盡一分力量。他更大刀闊斧地在今年初辦了一個規模空前浩大的「國際藝術節」,以古今、中外各種內容豐富的藝術活動,使國人大開眼界、大飽耳福,然而,由於南部地區賣座較差,整個活動賠了數百萬元,許博允說,忙、累、賠錢,都是意料中事,但這是有意義的活動,他們還會一次又一次的辦下去。

平劇名伶徐露演出「牡丹亭。(恆水)
圓滿落幕
四月二十日的晚上,菲律賓國家舞蹈團在台北市國父紀念館的舞台上,舞出了最後一個優美的迴旋,猶如為國際藝術節,畫上了一個休止符。台下的掌聲,熱烈地爆響開來。隨著前台絨幕的緩緩降下,後台裡,許博允和三十多位新象活動推展中心的工作人員,終於鬆了一口氣。
二個多月來,觀眾穿梭於國父紀念館及各地的表演會場,他們踏著塵囂而來,踩著月光回去,來自各方的藝術家織成的醉人的樂音、迷人的舞姿、感人的戲曲……伴著他們,渡過了許多美好的夜晚。
這些精緻豐富的文化活動,都是新象活動推展中心的一群年輕人,在許博允的帶領下,不眠不休地忙碌了一百多個日子,以決心、毅力和汗水,換來的一份送給國人的獻禮。
去年十一月,當「新象」宣佈要辦一個「國際藝術節」時,許多人都在問:「許博允是誰呀?他辦得起這麼大的活動嗎?」認識他的朋友,也都為他捏把冷汗。他們以為,以一個民間團體,來舉辦這樣空前盛大的藝術活動,是註定了要賠錢的「傻事」。
但是,這個「傻」念頭,卻老早就在許博允心中生了根。

印度西塔琴大師拉維香卡在藝術節中演出。(恆水)
一向關注音樂環境
在關心現代音樂的愛樂者心目中,許博允並不是個無名小卒。
從十五歲學小提琴及作曲開始,許博允便逐漸展露他在音樂方面的愛好與天賦。
十年前,他在現代音樂方面作曲的才華,即已漸漸傳遍音樂界。五年前,他所做的「中國戲曲的冥想」,曾獲得美國最大的樂曲出版公司-西索公司的賞識,簽下將它出版國際樂譜,發行到五十二個國家的合約。
音樂卻不是許博允唯一的興趣。
自建國中學畢業後,他不曾再接受正統的學院教育,然而憑著不斷地進修和摸索,他培養了多方面的興趣,也積累了豐富的人生經驗。
他曾當過高爾夫球場的設計師兼工程師、國語日報音樂專欄作家、電視「藝術與生活」節目製作人兼主持人、影片的製作人及剪輯、環境音樂製作所負責人……等。
在不同的工作經驗中,許博允都始終保有他一貫的信念:做一名新環境的開拓者。

主辦「國際藝術節」的新象活動推展中心的負責人許博允。(恆水)
願做一個實行家與開拓者
許博允說,他從小就喜歡做開創和耕耘的事,他認為知識和經驗都是從不斷地學習和實行中得來的。如果「百分之九十九的理論加上百分之一的實踐」與「百分之九十九的實踐加上百分之一的理論」讓他選擇,他永遠選擇後者。由於是那麼篤信實踐,因此他說:「理論且讓後來的學者去整理歸納吧!我只要做那開拓、耕耘的人。」
環境,一直是許博允最關切的問題。如何改善現有的生活環境?如何創造未來更好的生活環境?是他始終執著努力的目標。
當他從事環境設計工作時,他做的是:生活中物質環境的改善與創造。近年來,他發現我們的物質環境已達到相當的水準,可是我們的精神環境,仍有待改進與發展。
於是,許博允在去年成立了新象活動推展中心。秉持著「多辦活動,提高國內藝術水準」的做法,希望使國人在充分享受經濟成長帶來的物質文明後,也有機會讓精緻文化豐富精神生活的內涵。
「新象」成立之初,許多人都為他擔心,不曉得他會如何虧法?他總是笑著說:「賺錢的事我不敢想,重要的是我能夠做出多少。」

新象活動推展中心辦公室的牆上,掛滿了各項藝術活動的宣傳海報。(恆水)
不計盈虧,全力以赴
剛開始的時候,「新象」的確是辦一場賠一場,他的秘書也忙得累得想要辭職。然而這些不順遂並未稍減他的熱忱,他還是一股勁兒地做下去。
就這樣,「新象」在許博允及他手下年輕朋友的協助下,一年多來,已相繼推出了近百場的藝術活動,包括:演講、技術講習、座談、書展、攝影展、戲劇展、舞蹈、民俗節目、以及音樂會等。演出的人囊括中、日、美、菲、義、法、西德等國的藝術家;演出的地點在全台各大縣市都有。
他不僅大力引介世界級藝術大師或團體來台演出,大量輸入國外的藝術文化,也安排我國優秀的藝術家到國外表演,試著做文化交流的工作。經他安排向國際藝壇進軍的,先後有王正平的琵琶、林懷民的雲門舞集及朱銘的雕刻等。
在只問耕耘不問收穫的信念下,許博允的確不計較金錢的得失。然而,他的運氣一直不錯,這一年多來他經手的活動,大部份都很受歡迎,盈虧可以扯平,因此說來還沒有真正賠過。
錢沒有賠,又眼看推廣藝術活動績效漸著,許博允信心更堅定,衝勁更足,他下定決心要辦更多世界一流水準的藝術活動,並建立「只要是新象辦的,必屬第一流」的口碑。

許博允的全家福。(恆水)
一個突發的靈感
民國六十八年五月,許博允接到一些外國藝術家的來信,希望來我國參觀,這突然引發了他的靈感。
每逢冬末春初,是東南亞藝術活動的旺季,例如香港的「亞洲藝術節」和菲律賓的「藝術節」,都在這時期舉行,許多應邀前往參加演出的藝術家們,都想順道來台參觀訪問一番。許博允心儀這些知名藝人已經很久,因此希望他們藉此機會來台演出。但是,他們來訪的日程不是重疊,就是相隔很久,十分麻煩,他想:「何不乾脆辦個國際藝術節,安排緊湊的活動日程,擴大邀請更多的藝術家及團體來參加呢?」
這個構想,在許博允心中盤桓著。他曾分頭徵詢被邀請者的意見及國內的反應,直到去年十一月,終於下了決心,要好好籌辦這項大規模的活動,作為「新象」成立第二年對國人的獻禮。
幾經連絡,新象擬出了一份空前豐富的節目單。它像是一串珍珠項鍊,將世界藝壇上分散各地的一顆顆光華燦爛的珍珠串綴在一起,呈現在國人的眼前。
從今年的二月八日到四月二十日,來自全世界十五個國家的一百六十多位藝人,分別在台北、台中、台南、高雄……等十個縣市,展開了一百廿餘場表演藝術活動以及各項視覺藝術大展。

黃麗薰芭蕾舞蹈團演出的現代芭蕾。(恆水)
節目內容美不勝收
表演藝術的節目,包括了:音樂、戲劇、舞蹈、民俗藝術等。
音樂部份,有中國傳統音樂的南管、北管魯聲,閩南、客家民謠等;以及西洋音樂的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巴松管、吉他、長笛、打擊樂器、鋼琴、弦樂三重奏、弦樂四重奏、木管五重奏等多場由中外藝人擔任演出的演奏會,還有多場的個人獨唱與團體合唱,與「亞洲音樂新環境」作品發表會等。
舞蹈部份,也有由中外舞蹈家擔任演出的現代芭蕾、古典芭蕾、現代舞和西班牙傳統舞等。
戲劇部份,有平劇名伶徐露演出的「牡丹亭」。
此外,還有繪畫、雕塑、攝影、插花、陶瓷、建築模型等多項視覺藝術展。
這些涵蓋中西與古今,令人感覺美不勝收的藝術活動,在籌辦時真是煞費周章。
打從國際藝術節對外宣佈後,「新象」即展開日以繼夜的作業工作。越洋電話、電報、信件、TELEX的聯繫,與節目單、門票、宣傳海報……的印製,各種各樣繁瑣的工作,忙壞了每一位工作人員,幾乎每晚都要加班到深夜。幾個月下來,每個人都瘦了一圈。

法國吉他大師朱梅的吉他獨奏。(恆水)
忙、累、貼錢,早已預計在內
負責人許博允更是鎮日電話、會議不斷,忙得不可開交。
根據事前的估計,主辦這次國際藝術節,至少要用掉新台幣二千七百萬元。如果演出一百二十場次,每場賣座必須達到六成半,要有二千名觀眾,再加上各方拉來的廣告,才能收支平衡。
許博允咬緊牙,不顧一切迎向千頭萬緒的繁雜,他把整個人、整個家當全都投注進去。
為了工作方便,他把家從北投搬到松江路。他的三餐都是草草解決,一邊吃、一邊談事情,根本食不知味。過陰曆年時,他仍奔走於各個售票處之間。
那幾個月,他每晚只睡幾個小時,做起事來卻像開足了馬力。他不停地開支票,不斷地奔走籌錢,要支付國外藝術家的酬勞,要應付稅務問題、各售票單位抽成問題、演出場地提高預演費問題……,就這樣,三十餘位年輕人和他一起忙了一百多天。
二月八日到了,第一場「中國傳統之夜」,揭開了我國首次國際藝術節的序幕。

里維拉西班牙舞蹈團演出傳統的佛拉明哥舞蹈。(恆水)
好的開始,深受鼓勵
許博允說:「當舞台的簾幕緩緩升起,當靈安社的北管曲牌音樂,在熱烈的掌聲後,響遍國父紀念館每個角落,我們繃緊的心情,這才稍稍鬆弛下來。忙碌數月,二千多名觀眾終於肯定了『中國的傳統』,至少我們的藝術節已得到很大的鼓勵。」
接著,一項項精采的節目陸續推出,把藝術的種籽散佈到全台各地,讓各地的民眾都有機會沾染藝術的芬芳。
有許多受到感動的觀眾,紛紛打電話或寫信給新象,感激許博允等人的作為,他們說,只要買一張票,就能看到來自各國的藝術家的生動演出,實在是少有的福氣。
雖然由於南部的門票收入欠佳,一個國際藝術節,賠掉許博允新台幣四百多萬元,但他一點兒不心疼、也不後悔。
第一步總是最難跨出的。賠錢是許博允意料中的事,但賠錢並不意謂著失敗!許博允說:「我的三個目的-促進中外文化多邊型的交流;見證一個安和樂利、自由開放的社會;擴展全民精神生活的領域,這些,都已見到成效,這不就是我們的收穫嗎?」

巴黎雪蘭舞蹈團演出現代芭蕾。(恆水)
預備再做許多次「傻」事
賠了錢,卻提昇了國內的藝術欣賞水準,並且透過藝術的交流、外國藝術家的蒞臨,提高了我們在國際藝術界的聲望,這些成果,都不是可以用金錢來衡量的。
雖然這是許多人所謂的「傻事」,許博允卻已經決定,他明年還要再「傻」一次。他信心堅定,幹勁十足,要不眠不休,繼續為國際文化交流奔走;那怕賣田賣地,也要繼續揮動藝術的大旗,再辦一次又一次的國際藝術節,為精緻文化播種,為提昇國人的精神內涵努力。

劉塞雲獨唱會。(恆水)

黎奇的小提琴演奏。(恆水)

菲律賓國家舞蹈團演出現代舞。(恆水)

印尼伽瑪舞蹈團演出印尼民俗舞蹈。(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