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我要你將來比我強!」是現代家長共同的心願。
現代家長因生育子女數目少,可集中全力來教養一個或二個孩子,他們對兒女的關愛無微不至,除儘量提供豐裕的物質環境,還顧慮到他們心智的發展與精神上的需求。
在我們的社會中,許多有心人不僅關愛孩子,自己也具有赤子之心,經常設身處地替孩子著想,為他們寫文章、畫畫或拍照,再將這些圖文資料集結成冊,一本本專為孩子們出版的期刊或叢書就這樣誕生。孩子們不再只有外國童話可看,中華文化薪火也多了一個延續的孔道。
少年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很強,優良課外讀物可彌補教科書之不足。「幼獅少年」和「龍龍月刊」都是專為少年發行的期刊,不但深受國中生歡迎,大人也常看得津津有味。
廿多年前,國人的生活水準遠不如今日,當時兒童課外學藝的風氣不盛,也沒有電視可看,文化刺激很少,課外讀物就成為孩子重要的知識來源。
當時,國內為小朋友辦的刊物十分有限,且多印刷簡陋,內容也大半譯自國外的兒童刊物。但「物以稀為貴」,愛看書的小朋友還是會把它當寶貝一樣地保存。
相較之下,今天的小朋友就幸福多了,到處可買到內容豐富、印刷精美的課外讀物,而且多是專為小朋友編寫的。這些刊物依讀者的年齡層,大致可分為學齡前兒童、國小與國中生讀物。本文介紹兩本適合國中生閱讀的期刊:「幼獅少年」和「龍龍月刊」。

幼獅少年主編孫小英認為,能為下一代做點事,很有意義。(鐘永和)
幼獅少年老少咸宜
幼獅少年是目前國內發行量最大的少年刊物,內容豐富,深受歡迎。
幼獅少年總編輯瘂弦,常稱這本刊物是「水果雜誌」。他認為,國中生課業壓力不輕,幼獅少年不能再像本參考書,應以課外的生活點滴為內容,以調劑他們的身心,並擴大他們的知識領域。因此他說:「如果把學校課業比喻成正餐,幼獅少年就是飯後水果,營養豐富,美味可口。」
該刊主編孫小英則表示,幼獅少年的讀者是國中生,說他們小,已不必事事依賴父母;說他們大,又還沒有完全獨立自主的能力。在這種尷尬年齡,難免有一些困擾。

圖3:幼獅出版公司的門市部。(鐘永和)
成長中的孩子需要更多關懷
她舉了一個例子,幼獅少年有回想推出一個「國中生的儀容」專題,要請服裝設計師為國中生設計適合他們穿著的便服。而這些設計師面有難色,表示難以著手,因為他們從沒有為國中生設計便服的經驗。原因是大家都認為孩子在發育期間,身高體重不斷在增長,衣服一會就不能穿了,實在不必講究。其實少年時期的孩子一樣是愛美的。
孫小英認為,少年就像羽翼未豐的小鳥,不時由巢裡探出頭來張望,眼裡閃爍著好奇的光輝,對生活周遭的事物躍躍欲試,小心靈裡也有自己的主張和想法,需要成人的尊重和指導。

圖4:幼獅少年的美術編輯聚精會神地設計圖案。
「動物診所」溫馨感人
孫小英記得,有次有個小讀者晚上打電話到社裡,詢問為幼獅少年寫「動物診所」系列專題的獸醫杜白的電話,可是編輯部都已下班,警衛先生告訴這位小朋友:「明天再打來吧!」對方卻在電話裡哭了起來,很委屈地說:「我的小狗病得快要死了,你還叫我明天再打來!」
隔天孫小英知道了此事,耿耿於懷,便把這事轉告杜白。現任竹南動物研究中心研究員,並在中興大學獸醫系任教的杜白,便決定將他的電話號碼刊在「動物診所」專欄裡,小讀者有問題時就可打電話請教他。
杜白畢業於臺大獸醫研究所,他很喜歡小動物和小朋友,在幼獅少年主持「動物診所」專欄已有一年多,每月撰文將他醫治小動物的經驗和其間感人、有趣的事,告訴小讀者。例如在八十二期,他寫了「坐輪椅的五郎」:三位小姊妹非常疼愛她們養的一隻叫「五郎」的狼狗,有一天五郎被卡車撞傷,後半身因而癱瘓,三個小主人傷心得不知怎麼辦才好。直到杜白為五郎醫冶,並為它設計了一臺輪椅,解決了五郎的行動問題,三個小主人才放下心來,家堣]恢復了往日的歡樂。

圖1.2:幼獅少年百科全書是國內第一部少年百科全書,參與編務者有廿多人。(鐘永和)
孩子們踴躍參加小動物健康座談會
「動物診所」是幼獅少年最受孩子喜愛的專欄之一,去年八月和十一月,該社還分別在臺北、臺中各舉辦一場「小動物健康座談會」,由杜白主持,請小讀者帶著飼養的寵物參加。杜白在會中告訴大家如何照顧小動物,並一一為它們做健康檢查。總編輯瘂弦帶著他的鴿子,常為小朋友寫故事的女作家丘秀芷,也帶了她的烏龜和小狗前往參加。
孫小英表示,她深信「生活即教育」,因此幼獅少年的內容及舉辦的活動,都希望儘量和小讀者的生活結合,讓他們能在實際生活上應用。像「動物診所」單元,就希望小朋友在和小動物相處的過程中,懂得熱愛生命,做個快樂而充滿愛心的人。
幼獅少年由青年救國團所屬的幼獅文化事業公司,在民國六十五年十月創辦。
當時的救國團主任李煥及執行長宋時選認為,國中生正處於求知慾最旺盛、可塑性最強的階段,而彼時市面上為成人、為小學生辦的刊物很多,獨缺專給國中生看的。因此決定出版「幼獅少年」,以滿足青少年對課外知識的需求。

圖1.2:幼獅少年百科全書是國內第一部少年百科全書,參與編務者有廿多人。(鐘永和)
出書前徵求各方意見
孫小英回憶創刊前,幼獅少年編輯小組曾分別和專家學者、校長、老師及家長座談,多方徵詢意見;也和預定的記者——國中生討論。綜合各方意見得到的結論是:青少年時期,對什麼都好奇,也什麼都想知道。
這些意見決定了幼獅少年的編輯方向——綜合性的,內容涵蓋各方面的知識,包括文藝、生活、科學、趣味幾大部份。
七年來,幼獅少年的內容,常得到讀者熱烈的迴響。

圖3.4:幼獅少年舉辦「小動物健康座談會」,許多小朋友帶著他們心愛的寵物參加。
得到小讀者的迴響甚多
有一回「少年生活」單元介紹與國中生有密切關係的「飯盒」,文中敘述飯盒的由來,調查學生對飯盒的意見,並提供由實踐家專營養科老師設計的飯盒食譜。
文中也告訴同學,飯盒一定要吃完,不要挑食,更不可嫌媽媽準備的飯盒不好,因為每個飯盒都有媽媽的愛心。並要他們謝謝抬飯盒去蒸的值日生,因為有他們的服務,大家才吃得到熱騰騰的飯盒。
這篇文章推出不久,就有小讀者來信表示,值日生每天抬全班的飯盒去蒸,確實很辛苦,不如設計有輪子的籃子,就方便多了。孫小英把這封來信刊出後,又有小讀者來信說,只在籃子上加兩個輪子,還是得彎著腰推,而他設計出的飯盒推車,更為方便省力,並把設計圖一併寄來。孫小英也將他的「發明」刊出供大家參考。

圖3.4:幼獅少年舉辦「小動物健康座談會」,許多小朋友帶著他們心愛的寵物參加。(鐘永和)
為小朋友提供多方面的生活知識
有回有個住在雲林的小讀者,提著小包袱到社裡來,要孫姊姊帶他到幼獅少年曾介紹過的裱褙行當學徒。原來他國中畢業後不想繼續升學,在幼獅少年的「各行各業」專欄裡,看到介紹「裱褙公司」的文章,他很有興趣,想要一試。孫小英便打電話給那家裱褙行介紹這位小讀者前去面試。
孫小英說,開闢「各行各業」單元的目的,是想提供國中畢業、不想繼續升學的少年做參考,已陸續介紹過店員、司機、麵包師傅、美髮師……等,並請國中畢業從事各行各業的人現身說法。
孫小英說:「我們在報導中不斷提醒記者,任何工作都要虛心、努力地學習,天下沒有不勞而獲的事,做一行一定要像一行。」
最近幼獅少年在文藝內容方面,每期都訪問一位作家,並刊登這位作家的一篇作品,然後再由文學評論家沈謙寫一篇讀後感言。例如第八十五期訪問散文家琦君,登出她的作品「想念荷花」,沈謙在評介中,先介紹琦君這個人,然後談荷花,再分段評析這篇文章的佳妙之處。這種做法,對培養孩子的文學鑑賞力很有助益。

圖1:幼獅少年的「六足王國」單元,介紹各種六隻腳的昆蟲,蝴蝶是其中之一。(鐘永和)
提供發表創作的園地
除刊登各種好文章讓小讀者欣賞外,幼獅少年也鼓勵投稿,「青青草原」、「哈哈鏡」便是供小讀者發表創作的園地。
孫小英表示,小讀者的創作欲都很強,闢了這兩個園地後,稿子多得不得了,表現形式與內容亦包羅萬象。
「青青草原」無所限制,來稿包括:詩、散文、書法、圖畫、剪紙……等,許多小讀者都來信要求增加篇幅。因為限於篇幅,他們總得等很長一段時間才能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刊出。
「哈哈鏡」是生活趣事選輯,負責整理稿件的編輯羅麗娜說:「孩子們實在都很有幽默感。」
例如:花蓮的湯永隆說,某日體育課,上的是棒球,老師問:「有誰打過棒球?」問了兩、三次,都沒人回答。突然,阿祥輕聲說:「我曾被棒球打過。」
鹿港的郭俊良說,老師在發國文練習卷時,笑著說:「看看你們,問你們關帝廟供奉什麼人,就會寫關勇(中視演員);問西潮作者是誰?就會寫王夢麟(民歌手)。這未免太『現代化』了吧?」

圖片精美是龍龍月刊的一大特色。(鐘永和)
許多大人不計稿酬為孩子們寫稿
幼獅少年的「孫姊姊信箱」,由孫小英親自主持,為小讀者解答各種疑難問題。孫小英說:「到幼獅少年工作前,我對少年心理並沒有特別的研究或瞭解,自從主持這個信箱後,接到許多國中生及師長的來信,發現我們的少年需要多方的關懷與協助,因此在工作中累積經驗,也得到樂趣與價值感。」
民國七十年,孫小英得到出版界的最高榮譽——最佳主編金鼎獎。她在領獎時說:「感謝所有支持這份刊物的朋友,尤其是多年來不計稿酬為幼獅少年寫稿的作者。」
七年前,幼獅少年剛創刊時,國內為小朋友寫稿的作家不多,幼獅少年財源又不豐,付不起足以吸引人的稿酬。她和同仁只有硬著頭皮邀稿,原以為會處處碰壁,沒想到關心下一代的作家真是不少,他們有心為孩子們做點事,並不介意稿酬多寡,非常誠懇地,把他們的思想與經驗提供給成長中的下一代參考。
為了表示對熱心寫稿者的感激與敬意,孫小英將某些長期刊出的專欄作品輯成冊出版,付給作者版稅。出單行本的另一好處是,方便小讀者找尋及蒐集資料。
最近幼獅少年又編纂了國內第一部少年百科全書,分十冊陸續出版,第二冊現已上市,內容豐富、嚴謹,編印亦極精美。

圖3:龍龍的主編陳煌,設計了許多新穎的題材。(鐘永和)
一本青少年百科雜誌
龍龍月刊號稱是「廿一世紀青少年的新百科雜誌」,是一本大型彩印刊物,商業氣氛較濃。但也因此創刊才一年,就打動很多少年朋友的心。
半年前,龍龍月刊還獲得新加坡教育部所屬「教育出版社」的青睞,雙方簽定合約,自今年元月起,發行新加坡版。
龍龍月刊也是綜合性刊物,但因每期都有一個科技方面的專題,且以此主題設計封面,所以很多人以為它是本科技雜誌。
主編陳煌說:「現代科技日新月異,生活在現代社會的小朋友,也應多吸收科技知識。一般說來,科技方面的題材比較枯燥,所以我們以多量的彩色圖片處理,並且儘量配合時令製作專題,以增加吸引力。」
舉例來說,去年八月颱風季節時,龍龍月刊就做「颱風」專題;十一月「金馬獎」和「亞太影展」頒獎典禮舉行時,即配合製作「電影」專題。

圖4:龍龍月刊編輯部的工作情形。(鐘永和)
科技專題圖文並茂
在電影專題中,龍龍月刊以圖文並茂的方式,介紹膠片、攝影機、水銀燈的原理與功能,及拍攝、沖印、剪接、錄音、放映……等製作過程,還有最新的立體電影,小讀者看了大致可知拍電影是怎麼回事。
龍龍月刊做過的科技專題另有:鐳射、電腦、衛星、石油、太空梭等,均請專家寫稿,以深入淺出、圖文並茂的方式,讓小讀者喜歡看,也看得懂。

許多插畫家都為龍龍月刊畫圖。上圖是王愷的作品。(鐘永和)
集思廣義,為小讀者寫故事
龍龍月刊成立時,陳煌最擔心「故事」稿源不足,他認為,孩子們沒有不喜歡聽故事的,但時下的現代童話大都難脫一定的窠臼,而一些民間故事又多為老生常談,如何走出一條新路,讓他頗費了一番腦筋。
於是他對許多作家朋友「威脅利誘」,要他們為小讀者寫故事,例如「馬路小英雄」故事專欄,就是他與作家黃凡一起喝咖啡,一起做「腦力激盪」設計出來的。
龍龍月刊另一個「書信式童話」專欄,也是作家柏楊在陳煌再三邀稿、盛情難卻下推出的。柏楊十多年前離家時,常寫信給女兒佳佳,並在信中寫些故事,這些信都被佳佳保存起來。柏楊就將這些書信整理、潤飾一番,交給龍龍月刊配合插畫發表。
陳煌表示,他雖非青少年專家,但瞭解國中生的功課壓力夠重了,絕不能再辦一份內容嚴肅的刊物,因此,為了提高小讀者的閱讀興趣,他主張多用精美的彩色照片和插畫,及設計新鮮、輕鬆的題裁。

右圖為洪義男為「小棉花的故事」畫的插圖。(鐘永和)
以編印精美取勝
龍龍月刊以印刷精美取勝,銅版紙的彩色頁佔了全書篇幅的一半,字體也比許多課外讀物大。版面設計相當花俏,對美術編輯工作十分重視。
龍龍月刊現有三位年輕的美術編輯,「他們經驗或許不夠豐富,但所設計出來的版面新穎、活潑,很合年輕孩子的胃口。」陳煌說。
價錢雖高,市場仍吃得下
龍龍月刊如此講究印刷、設計,因此價錢也比其他少年刊物高。陳煌的想法是,現代家長都很重視孩子的精神食糧,很捨得花錢為孩子買課外讀物,因此只要品質好,價錢稍高一點大家並不會在乎。
去年八月份的龍龍月刊,因作業問題晚了五天出書。這五天裡有許多小朋友不斷打電話來詢問,令陳煌又尷尬又欣慰。
為了回報小讀者的支持,陳煌對他們也是盡力服務。在他主持的「龍大哥信箱」裡,曾有位集郵的小讀者寫信來索取郵票,為了不讓小朋友失望,他找出以前的舊信封,剪下郵票寄出。對方收到後,高興地寫信來道謝。
後來有其他小讀者知道了這回事,也紛紛來信索取,陳煌因此十分懊悔過去沒有集郵的習慣。結果是他想了個好辦法:鼓勵這些集郵的小讀者通信,交換郵票或交換集郵心得。
不低估孩子,他們也因此會發展得更好
陳煌認為,如今孩子們受到的文化刺激與啟發愈來愈多,使他們普遍都相當聰明、早熟,成人對待他們也得持尊重、信任、愛護的態度,千萬別以為他們還是懵懂無知,而盡給他們打馬虎眼。因此「龍大哥信箱」對小朋友提出的問題都慎重處理,經常請專家代為解答。
龍龍月刊有不少廣告頁,這也逃不過小朋友的「法眼」,有不少小讀者來信問:「『龍龍』為什麼要登廣告?」,陳煌說,私人刊物必須要靠登廣告來維持,他不曉得小朋友能否瞭解,只能告訴他們,保證絕不讓廣告頁吃掉內容的篇幅,小讀者一定會有豐富的內容可看。
青少年刊物愈辦愈好,表示我們大人對下一代愈來愈關心,這不僅是小朋友的福氣,是我們社會進步的象徵,也使文化薪傳多了些迅捷、通暢的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