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親過的米
「我們的田埂都有雜草,要常常來割草。」阿燕的田不用除藥劑、不灑農藥,除了割草,也要常來撿拾福壽螺。一旁的弟弟賴君旺看到稻禾又長高不少,對著姐姐說,「搓草」真的有用。
第一次聽到這名詞的城市鄉巴佬記者,連忙問,什麼叫搓草?阿旺解釋,就是蹲在田裡用雙手把雜草壓進土裡,讓雜草無法行光合作用;這個動作也可以把田裡的養分翻動上來,稻穗長得較快。
「現在都可以用機器來搓草,雖然有效率,但會有死角,用手一吋吋搓,才能每株稻禾都揉到。」阿燕還透露一個讓水質乾淨的秘密武器,她一邊伸手進到水田前方灌溉處,拿出一袋蚵仔殼,蚵仔殼除了能淨化水質,還可以為稻米補充微量礦物質。
讓米好吃的訣竅還在於「讓太陽親吻過」。現代種稻從收割到碾米,幾乎所有過程都能用機器取代,只要將濕穀放進烘乾機,幾小時後就能快速烘乾。
但阿燕卻堅持採用傳統方式,將當天採收下來的濕穀,一粒粒攤在陽光下。為了讓每一粒稻穀都曬得均勻,還得在豔陽下來回翻動,時時注意穀粒的乾濕度,以免上面太乾,底下太濕,當穀粒曬乾到攝氏14度左右,就可以收起來。天氣好的時候,4天就可以曬完上萬台斤的濕榖。
雖然家有良田,但阿燕從小沒有下過田,父親過世後,阿燕媽媽的體力無法負荷,轉為從事資源回收。37歲的阿燕,自宜蘭頭城家商幼保科畢業後,曾在美髮店工作了7年,當時醉心電影的她,努力工作存錢,就為了到日本學習拍片。爾後她先到日本語言學校唸了2年,一邊準備申請學校。但後來發現電影學校的學費太貴了,若加上器材費,一年至少要台幣120萬元,根本負擔不起,她不得不改變心意,改唸較便宜的長野中央農業大學。
這所二百多公頃的農校,全校師生只有72人,賴嬌燕是唯一的外籍學生。夏天早上4點集合,冬天5點,每天天還沒亮,就要到田裡實習,而且早中晚點名3次,比軍校還嚴格。

日本農業大學畢業的賴嬌燕,回到宜蘭和從事資源回收的弟弟君旺,開創「燕銘農場」,兩人秉持熱情、毅力,克服土壤貧瘠的問題,種植蔬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