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形色色 文‧王家鳳 圖‧鐘永和鄭元慶 1984 9月 EN 分享: 形形色色。(鐘永和/鄭元慶) 視覺美感的要素,不外「形」(造形)與「色」(顏色)。就像藝術家埋首畫室,賦彩造形;攝影師遊走戶外,無非也為獵形訪色。他們往往有一種慧眼,能在擾攘紛雜中去蕪存菁,發現單純的形、色之美。 本刊的二位攝影同仁,就在台北街頭的尋常景物中,興味盎然地捕捉到「形形色色」,充滿色彩之美與構圖的趣味。 我們生活的周遭,無時無處不充滿著多彩多姿的形形色色。 大自然中花紅柳綠、月圓池方,自然引人入勝;擾攘擁擠、滿是建築物的都市裡,其實也充滿動人的造形與美麗的色彩。只消稍具慧眼巧思,它們便不期然地豐富了我們的視覺,觸動了我們的心靈。 形形色色。(鐘永和/鄭元慶) 周遭盡是色彩和造形 周末午後的社區公園,小小迷魂陣原是孩子們鑽爬、嬉鬧的好地方。夕陽西下,孩子的笑聲遠了,一圈圈交疊的紅、藍、米色圓洞,卻產生一種線條流動的美感。 黝暗的咖啡屋裏,紅燈籠透出幽昧的氣氛,燈底放射狀的美麗構圖,使它像是一隻童話中幻化而來的南瓜。一旁五彩小燈,經過焦距變化,彷彿黑地裏五彩的星星:紅、綠、黃、藍……交融重疊,又各自閃爍。 日常生活裡,我們就這樣隨時被顏色和造形包圍著。不同顏色的色相、明度、彩度、配色面積……,都會產生不同的感覺效果;而造形,又帶來了不同的視覺走向。 許多心理學家、美術家都做過顏色的研究。一般說來,人們最熟悉的紅色,暗示著危險或侵略,全世界都用紅色來表示停止或警告;照片裏的紅色,總是最引人注目,甚至使人覺得它躍躍欲試,想向觀者迎面奔來。 形形色色。(鐘永和/鄭元慶) 不同色彩,牽動不同情緒 橙色、黃色,則代表光明、溫暖。有人說,如果紅色是森林烈火,橙色就是家中溫暖的爐火。 綠色是大自然的原色,平靜而富生命力;藍色安詳,使人輕鬆安定。相對於紅色的侵略性,藍色甚至顯得有點退縮。 據此觀察,我們發現: 路邊賣西瓜的大花傘上,緊挨著紅、黃、藍三色——紅色逼向黃色,藍色卻怯生生地拘泥一處,不敢越雷池一步。 背光的萬年青葉片,展現著一片寧靜的翠綠,還隱隱透出水汪汪的盎然生意。 形形色色。(鐘永和/鄭元慶) 光影虛實,變幻莫測 光,是色彩的生命源頭。任何顏色,在暖暖驕陽下,都別有一種生命感。 陽光灑在一部老舊的壓路機上,斑斑鏽跡,竟黃得透亮。電線的影子,在其上則隨興勾勒出一筆寫意來。 有人曾戲稱趙無極的畫,是「銅鏽放大一萬倍」的效果。那麼此刻陽光下壓路機顯出的肌理和質感,無疑也是一幅上乘的抽象畫了。 光,還擅玩影子的遊戲。 碧綠的小浮萍上,兩片荷葉依偎一處,光影虛實間,綠波荷影,飄渺似夢。 陽光又輕扣翠綠的百葉窗,光影造成的層次感,使得平靜安詳的畫面,隱伏著一股柔美的律動。 形形色色。(鐘永和/鄭元慶) 配色面積,平衡即美 配色面積的比例,也予人不同感受,攝影者的擅於捕捉與框景,實令人讚佩。 紫紅、鵝黃,皆是溫馨色彩。 山腰上黃牆紅頂的小木屋,在陽光下格外溫暖。大面積的黃與覆蓋而下的紅,取得了平衡;屋簷下浪板的影子,則惹得黃牆也波動起來。 路邊一座黃藍配色的票亭,黃上藍下,明暗輕重恰到好處。 另一部鮮紅犁車,有了陰影牽扯,平靜許多。 五彩塑膠繩的組合,因漫無邊際,色彩有淋漓的交融之感。 形形色色。(鐘永和/鄭元慶) 形形色色,在在動人 暗調色彩則令人憂鬱。 烈日下的陽傘,因攝影者縮短曝光時間,竟顯沉鬱。傘尖指天,彷彿無語天問。 深藍也是憂鬱的顏色。舊窗上斑駁的紋理,像是歲月的皺紋,藍得老而蒼勁。 老「碰碰車」上凹陷的藍,還摻雜了鏽腐的黃、綠,遠望居然有陶燒窯變的味道。 形形色色。(鐘永和/鄭元慶) 不是美與不美,而在見與不見 形形色色,在在動人,其實俱是路邊的平常景物。 於是我們明白,視覺美感的要素,不外形、色。 埋首室內、搏泥燒窯的陶藝家也好,遊走戶外、援筆寫生的畫家也好,所為無非亦是「賦彩制形」。 而在藝術家精選細揀的形色之外,看似擾攘紛雜的周遭環境裡,也無處不是形形色色的美感。其間最重要的一點是,不是美與不美的問題,而在見與不見。形形色色。(鐘永和/鄭元慶)形形色色。(鐘永和/鄭元慶)形形色色。(鐘永和/鄭元慶)形形色色。(鐘永和/鄭元慶)形形色色。(鐘永和/鄭元慶)形形色色。(鐘永和/鄭元慶)形形色色。(鐘永和/鄭元慶)形形色色。(鐘永和/鄭元慶)形形色色。(鐘永和/鄭元慶)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