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陀螺玩出了名堂
陀螺俱樂部裡面有老人班、婦女班、青年班與兒童班。成員包括男女老幼,並來自各行各業。每天晚上,這批志同道合的人就聚集在福仁宮前的廣場練習打陀螺。
每當陀螺班的成員練習擲陀螺時,總是吸引很多觀眾圍觀。七月二十五日陀螺俱樂部舉辦公開表演時,從各地慕名而來參觀的人更是不計其數,把福仁宮前的廣場擠得水洩不通,可見擲陀螺的吸引力。
為了推廣這種有趣的民俗活動,陀螺俱樂部更打算在今年中秋節舉行擲陀螺大會,他們相信到時候會掀起更高的熱潮。
大溪盛行玩大陀螺已有十餘年的時間,它的肇始是很偶然的,它的盛行卻是一些有心人士的推廣,其中以雕刻為業的簡武雄是個關鍵人物。
簡武維就住在福仁宮附近,十餘年前,他每天到宮廟旁的金生發石工廠從事石頭雕刻,竟日與石材為伍,在電鑽揚起的漫天灰粉中工作,累了便脫下口罩,坐在走廊的石塊上休息。
一日午後,正是簡武雄休息的時候,他的視線懶洋洋地投向被陽光烘得十分暖和的老街。一群小孩正興高采烈地在廟前玩陀螺。他想:「如果大人能跟小孩一樣結伴打陀螺不是很好嗎?但是,那麼大的個子,玩那麼小的陀螺,恐怕會很滑稽吧?!」「有了!大人可以玩大陀螺啊!」

要使大陀螺轉動,不僅要懂得技巧,還要有很好的體力,所以這是一種運動,也是民眾同樂的游藝活動。(楊永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