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愛修復受傷的心
一位、兩位、三位……,劉一峰只要看到需要幫助的人就帶回天主堂,四處為他們張羅宿舍,甚至不惜變賣父母在法國留給他的遺產,也不願放棄任何一人。
隨著人數越來越多,劉一峰將資源回收的工作系統化,「這邊做分類,另一個工作站負責拆卸電器裡的金屬;寶特瓶與其他塑膠必須分開,因為回收價格不同……。」這些回收的know-how全是他數十年的經驗累積。
除了仔細將回收物品分門別類外,參與回收工作的人員,劉一峰也按其能力分配適合的工作。力氣大體力好的,負責開車到各定點收民眾放置的回收物。以玉里為中心,往南、北各40公里,從光復到關山之間共幾百處的回收點,一天下來十分耗費體力。
即使行動稍微不便的人,也能在回收站協助分類,或是幫忙整理可用的二手物品。以玉里醫院的宿舍外牆空間改裝而成的雅各伯二手書店,也會由身心障礙者輪流擔任店長,讓每個人都有發揮的空間。
在劉一峰帶領的回收中心裡看不到凌亂,也許環境有些破舊,但十分整齊,每種回收物分門別類。傍晚結束工作前,大家刷洗地板維持整潔,讓資源回收工作跳脫髒亂不堪,充滿蚊蟲的刻板印象。
回收站內設有簡單的烹調設備,由工作同仁烹煮午餐,一起工作、一起用餐,彼此有時互開玩笑,有時傾訴心中的煩惱,就像大家庭一樣,而劉一峰就是他們尊敬的慈父。
這些來自不同出身的人,偶爾也會打架鬧事,或是惡習再犯,但劉一峰從未想過要放棄他們。他相信團體的生活能互相影響,給予他們精神的力量,便能將人們導回正軌,讓回收的不僅是資源,更是他們的心。

劉一峰(前排左1)用資源回收讓曾經 受傷的人們,重拾信心與笑容。(莊坤儒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