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同文同種、只一海相隔的大陸遊客,來台觀光可說是溝通無障礙,只是兩地分隔多年,文化、生活上的差異,則有待磨合適應。
《光華》趁此機會檢視兩岸如何應對這波觀光潮。中國大陸呼籲大陸遊客注意形象,還對赴台者進行資格篩選;我政府則啟動雙邊貨幣兌換業務,並嚴禁低價操作壞了旅遊品質;熱門景點如故宮異業結合了晶華酒店以國寶上菜、大溪小鎮另類行銷兩蔣文化資產、阿里山的小火車更是嗚嗚嗚的蓄勢待發。
然而,陸客來台除了經濟是重要的誘因外,更重要的是讓因政治對立已久的兩岸能藉著互動促進了解,維繫友誼,建立真誠往來的心態也是重點。
這麼多年過去了,當初所擔心的部分成了事實。但卻也是個契機讓我們重新思考如何經營台灣,發揮文化軟實力。台灣確實難比大陸的名山大川,但台灣擁有特殊的人文景致可以細細品味,旅遊台灣不能趕,悠閒從容的文化內涵需要漫漫走、慢慢來才能體會。
觀光客人數的增減終究只是數字的變化,但來過台灣的人總能感受到台灣人「加倍奉還」的人情味。所以陸客來台,請您「漫」「慢」走。

2008年我政府開放陸客來台觀光交流, 台北故宮、阿里山及古樸的小鎮都是陸客必訪之地。

2008年我政府開放陸客來台觀光交流, 台北故宮、阿里山及古樸的小鎮都是陸客必訪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