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為本,呼應環境
過去三十多年,執掌BPI的周鍊,多半現身在國際舞台。近年來,他應邀為台南風神廟、屏東恆春古城操刀改造燈光設計,停留台灣時間變得更多,名字出現的次數也更加頻繁。
燈光經過重置、改造,讓兩處超過百年的古蹟廟宇,以全新面貌驚艷各方。許多人皆以為周鍊的燈光美學,唯有減光。但周鍊急忙說不,在他眼裡,燈光設計從未有奉行不悖、不可顛覆的原理。應用於台南風神廟、恆春古城的「減光」設計,下一刻就可全數拋棄。
目光轉至今年他為北港朝天宮的燈光設計,果真如此。「亮不亮?夠亮了吧!」他說。周鍊與設計團隊,以近300顆4000K的LED燈泡,設置在廟宇四周。過往入夜,朝天宮屋頂上方精緻的剪黏技藝全被夜色掩蓋。經過改造後,信眾從街上望去,抑或站在高處俯瞰,廟宇屋頂上的工藝全看得一清二楚,歷史超過300年的朝天宮,建築變得更加立體。
光的把戲,在周鍊手中,玩得嫻熟自在。但他經手的每一樁設計案,都不脫「以人出發,呼應環境」的初衷。周鍊表示,許多人以為,論及燈光設計就等同照明技術,但人若感知了光,裡頭就擁有更多人文的溫度。兒時一場颱風夜,他點起蠟燭,把玩燭光,那時媽媽的影子忽大忽小。那回與光的偶然相遇,至今都深深烙印在他腦中,媽媽那時的樣子也留在他的心裡。「光不再只是光,還有著過往的記憶。」這就是他口中,「對光的察覺」 。
他為台南奇美博物館建築主體、內部展場的設計,也同樣以此出發。承接設計案後,周鍊想的是如何表現建築最好的一面。但何謂「最好」?「只是將建築的光打得漂亮是不夠的,而是超越硬體建築,將人文、社會的一面,納入設計。」因此,「台南人的驕傲」被放到周鍊的設計主軸。期待台南市民夜裡駛過86號快速道路,遠眺奇美博物館時,心中必將萌生驕傲。
周鍊經手恆春古城的改造時,一系列的提問更在設計之前出現。「如今的城還以為城嗎?」「城為防禦,而門則是『拒』與『迎』,這意味城門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而建築本身也有自己的生命。」因此,周鍊選擇內斂、減法的燈光設計。先是在城門隧道內放入幾盞燈,對比外頭的廣場,營造內明外暗的視覺效果,讓人行經通道,都彷若有回家的歸屬感。而夜色漸晚,周鍊也讓百年城門跟著歇息,僅留下幾盞燈,照亮「西門」字樣。
從光出發,以人為本,而後思考與環境的關係,周鍊的設計哲學,充滿了「整體觀」。從周鍊畫下的草圖,就可明白箇中道理。原本面朝他的筆記本,周鍊先是180度大翻轉,將頁面朝向對方,隨後熟練地倒筆畫下一處城門草圖,並隨著一磚、一草與周遭環境不同的視覺需求,標記上燈光瓦數,牽一「燈」而動全身。既然如此複雜,曾有人問他,何不就將計算任務交給電腦,「現場展現出的光環境,是憑著科技計算全然無法查知的」。
由南至北,屏東、台南、雲林,一路到台北北門圓環、西區門戶計畫周邊道路,以至2018年即將於台中展開的世界花卉博覽會,皆邀請周鍊操刀。有人說,台灣燈光設計領域的新生代,都曾受到周鍊的影響。卸下美國照明公司BPI總裁一職後,本該退休的他,近來更時常返台舉辦課程、講座,將一生照明設計的本領無私地奉獻給台灣的年輕朋友。
然而,聽他說「光」,有時更像聽他講道。頭髮花白的他,青春時候最愛讀的書,是老子的《道德經》,是談謀略說縱局《孫子兵法》,以及日本宮本武藏講述劍法哲理的《五輪書》……,那些年輕時候,存於心中尚不明白的人生動與念,隨著歲月前進,全融入在周鍊的生命,讓他以「光」演繹。

觸手可及,又忽焉虛幻,周鍊深信,人若能感知, 便能看見光之所在。(莊坤儒攝)

點亮北港朝天宮,三百年宮廟歷史光芒再現。(周鍊提供)

在國際發光發亮,周鍊隨時能面向來者,翻轉筆記本, 熟練地倒筆畫下設計草圖。

以人為本、呼應環境,周鍊以光照映恆春古城百年歷史。(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經過周鍊的妙手設計,台南奇美博物館在燈光的襯托下, 夜裡依然氣勢恢弘。(莊坤儒攝)

站在一手操刀設計燈光視覺的台南奇美博物館裡, 國際大師周鍊融合人生哲理,追尋光的足跡。

站在一手操刀設計燈光視覺的台南奇美博物館裡, 國際大師周鍊融合人生哲理,追尋光的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