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齊步—走—」
一聲嘹亮的口令喊出,剎時間隊伍中的每一位都立刻調整了步伐,以每分鐘一百卅六步的快速行進步伐通過司令台。
這是一支備受矚目的隊伍,隊伍的組成分子,是一個個年輕、修長、健美的女性,他們頭戴藍帽,身著藍衣、白裙,手戴白色短手套,肩上則掛著一個白色的皮包,左手搭在皮包上,右手擺動,姿勢標準,動作整齊。
快速的步伐,使她們很快就行進到司令台前,她們向大閱官—總統—行最敬禮,總統亦微笑頷首答禮。笑容之中,似乎包含著更多的慈愛與欣慰。
在場觀眾熱烈拍手給她們鼓勵,電視、電影、報紙和雜誌的採訪人員,更紛紛把鏡頭對準這一群「娘子軍」。而她們在這種盛況下,仍一直保持著大方、雍容、英姿煥發的氣度。
從表現成績上,可以想見訓練過程的嚴格與艱辛
這是每年在中華民國國慶大典上,必然可以見到的節目之一,也是最受重視和歡迎的隊伍之一。從她們的優良表現中,可以想見背後必曾經過長期、嚴格的陶冶和訓練。她們是政治作戰學校的女學生隊伍,來自校內許多不同的科系,但卻表現出因受過嚴格軍事教育鍛鍊,而有的紀律嚴明、堅強獨立、剛毅沉著、不讓鬚眉的共同特質。
這群軍校女學生,入學時都曾經過嚴格的體能、學識和智力測驗,從眾多的競爭者中脫穎而出,進入政戰學校,接受專業訓練,準備將來在軍中擔任政戰工作。她們將來要與男軍官們一同列於最直接的報國行列之中,她們在校期間的吃苦耐勞、努力用功,與報國保家衷忱的熾熱、堅定,正表現出現代中國女性的精神。
位於大屯山下、淡水河邊的政治作戰學校,是培養政戰幹部的高級學府。民國四十年,當時的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主任,也就是現在我們的總統蔣經國先生,有鑑於政治作戰在對中共的長期作戰中,有其不易的重要性,必須長期培養具有專長的政戰幹部,遂決定創立這個學校,當時並定名為「政工幹部學校」。五十九年,該校改名為目前的「政治作戰學校」。
政戰學校的班別很多,有「專科學生班」、「預官班」、「四年制大學部」等,其中以大學部人數最多,形成該校的主幹。

政治作戰學校以男生居多,比女生多十倍以上,他們接受各種嚴格的專業訓練,文武兼備。
學生所享待遇,較一般大專院校要好
大學部是招收高中畢業、有志服務軍旅的男女青年,施以各種專業訓練和軍事教育,以培養具有專長的政戰人才。目前共有八個學系,包括:政治系、法律系、新聞系、外文系、藝術系、音樂系、影劇系和體育系。
每一系都不斷在充實他們的教學和圖書設備,以供校內師生使用,期能不斷提高教學相長的效果。例如電視中心的錄影棚、轉播車、副控室、攝影機,是全國各大專院校中設備最齊全的;新聞系的實習電台,也是所有教學電台中,播音範圍最廣的;藝術學系的美術館內,更陳列有很多該校師生及名家作品,讓學生們觀摩……。
學生除了可以享用學校良好的設備以外,還享有各種優待,包括:書籍費、伙食費、住宿費全免,目前每個月並可以領到新台幣三二七○元的薪餉。
大學部的學生畢業後,國防部以中尉官階任用,教育部並授予文、法學士學位。
比起一般大學來,政戰學校有更優厚的條件,所以每年報考的人數很多,競爭激烈,其中新聞系、外文系等特別難考,所以獲得錄取的學生素質多很好。
學生在報名之後,首先要通過體格檢查,身高、體重、視力都要在一定的標準以上,才能參加學科考試。
由於政治作戰的範圍很廣,某些工作女性做來比男性更好,故政戰學校從第一屆開始就招收女生。

政治作戰學校以男生居多,比女生多十倍以上,他們接受各種嚴格的專業訓練,文武兼備。
女生素質極佳
至於女生招生的人數,是每年由國防部按各軍事單位的需要,決定招收的名額,目前每年約錄取四十名。她們的待遇、訓練,完全與男生一樣,所不同的是女生畢業後,服務四年(男生現役限齡退役,但服役年限較長)就可依自己的興趣和志願,決定留營或離職。
現代婦女不僅國家民族意識愈來愈強,參與感亦比過去要高得多,而一般人在觀念上,也漸能接受女子從政或從軍的意向,所以女生報考的人數愈來愈多,相對的錄取率就很低,比男生難考得多,每年從兩千多位競爭者中選出四十名,所以她們的素質(包括體格、智力、學識)是非常整齊且優秀的。
畢業已十七年,現在在該校擔任女生中隊中隊長的欒啟鸚中校說,早期投考軍校的女生,幾乎都是在眷區中生長的軍人子女,現在就不一樣了,報考者來自全國各地,她們的家長從事於各種行業,她們的籍貫更是無所不包,本省籍的也很多。
女學生通過嚴格的入學考試之後,與男生一樣,還要接受另外一個考驗,那就是入學前三個月的「基礎訓練」。
「基礎訓練」的主要目的,是將一個普通的青年學生,訓練成一個守紀律、服從長官、信仰主義、吃苦耐勞、勇往直前的軍人。它的要求嚴格,課程安排緊湊,且很耗費體力。
從新生訓練的第一天起,她們就要先建立規律的生活:每天清晨六點聽到號音立刻起床,三秒鐘內拆下蚊帳,十分鐘內疊好「豆腐塊」,並整理好內務,然後晨跑三千公尺。每次進餐時,都要排隊唱軍歌入餐廳,坐姿要端正。晚餐後,一個小時的晚自習,十點就寢。
白天的訓練課程,包括:基本教練、武器操作、野外訓練等。

政治作戰學校女學生所表現的英氣煥發、不讓鬚眉氣慨,正好比現代女性的新形象。
訓練嚴格,女生也絕不通融
有規律的作息,嚴格的體能訓練,對剛從高中畢業,初次離家還充滿著幻想的小女生來說,剛開始都很難適應。她們平時過慣了舒適的生活,在家裡備受照顧,幾乎無法忍受教官的嚴格要求,所以每一個女生在這三個月中,都曾有當眾痛哭的經驗。但事後回想,每一位都驕傲自己咬牙挺過來了,她們對這一段蛻變的過程,也因此以為最難忘懷。
三個月的基礎訓練結束,她們都瘦了一圈,皮膚也晒黑了,但她們也從此不再是「動不動就哭」的小女生,做事不再拖拖拉拉,什麼偏食、賴床的缺點全沒了,成為一個守紀律的女軍人。
也有一些女學生在報考時家長反對,她們一再爭取後,終得報考和入學,也因此特別要強,絕不肯認輸,後來家長看到她們的「掌上明珠」雖然吃了一點苦,但卻在這短期的磨練中有顯著的改變,也就漸漸轉為贊同了。
女學生受訓後,氣質都有很顯著的改變,她們的表現,也影響了鄰人和親友,為軍校做了最好的「活廣告」。
基礎訓練結束之後,這批已具有軍人氣質的「娘子軍」,回到系上開始正式上課。

圖1:政治作戰學校中,女生和男生一樣,每天清晨要跑三千公尺 所以個個身體都很好。
女生在課業表現上非常優異
在班上,她們屬於少數,通常一個班級二、三十人當中,只有三、四個女生。有些科系,像政治系、法律系、體育系(今年開始)甚至不收女生。唯一例外的是音樂系,音樂系目前一年級十個學生當中,有九個女生,這是全校中,女生最多的一系。
雖然她們人數少,但在課業上卻一點也不讓鬚眉:因為女生入學考試的錄取率本來就比男生低,加上女生天性較沉靜,通常較男生用功,所以只要有女生的班級,前三名幾乎都為「娘子軍」所囊括。
在體育系,男女生的表現都很好,培養出不少國手級的優秀運動人才。女生有傑出表現的也很多,例如胡蘇雄的鉛球目前是全國第一,江鳳梅的百公尺僅次於紀政,朱梅菲的體操在高中時曾得過全國冠軍,後經保送進入政戰學校的體育系。
學校除了規定各系不同的專業科目以外,在女生方面,還把演講、護理等列為共同必修課。其中演講課更是受到重視,每一個學生都必須不斷的練習,訓練她們反應快,思想有條理,言語清晰達意,因而一個羞怯怯的小女生,到畢業的時候,都能當眾侃侃而談了。
因為軍校學生所負的使命較為特殊,所學的科目也比一般大學為多,所以每天都安排有八堂課,時間很緊湊。
除了課堂上課以外,她們與男生一樣,每星期有兩個小時的軍事訓練,包括基本教練、打靶、閱兵分列式的練習等。
奇怪的是女生打靶滿分的,在比例上總比男生多。

圖2:位於大屯山下、淡水河邊的政治作戰學校,環境極為幽美。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女生閱兵分列式的練習中,小快步的演練是很重要的一項。因為女生腿力較差,踢起正步來,不能像男生那樣有「勇往直前」的氣勢,所以分列式中一向採用小快步。這種小快步每分鐘一三六步,比起每分鐘一○八步的正步快很多,是一種兼具陰柔與陽剛之美的步伐,但需要經過長時間的練習,才能走得整齊且精神抖擻。
通常她們每星期練習一次,國慶前則密集練習一個月。她們左肩背小皮包,右手往前彎九十度,往後彎四十五度。先個人練習,再團體操練。這種練習很枯燥,並且很耗費體力,尤其在教官嚴格的要求下,訓練過程實在相當艱苦。但這群年輕的女孩子總能咬緊牙關,認真練習,她們以為能參加國慶大典是一份無上的榮譽,更害怕由自己身上壞了政戰學校女生優良的的傳統。
課外時間,這批「娘子軍」可是校內的「寶」,人數少,全校一千七百餘個學生當中,只有一百六十餘個女生,所以特別受到禮遇,例如一起玩籃球時有個不成文的規矩:女生可以籃下三秒鐘,而男生不可以快傳,也不可以快攻。
星期假日,男生常邀女生一起出去郊遊或烤肉。
因為環境使然,譬如說大家都住校,平時朝夕與共,團體活動又多,相處比一般學校密切且頻繁;而且所受的教育與訓練比較特殊,同學之間溝通較易,氣質也相似,因此她們常和男同學產生深厚的情感,以致畢業後成婚。

圖3:學生每次進餐廳用餐時,都要排隊,這也是種紀律的訓練。
發乎情,止乎禮
學校對男女生的交往並不禁止,但與美國的西點軍校一樣,在學校內不可以有親暱的舉動,所以校園雖到處花木扶疏,與其他大學一樣有所謂的「情人道」,還有美麗的成功湖和柳湖,卻很少見到相依相偎的情侶。
除了上課以外,政戰女生仍過著軍事化的生活,四年學校生活,都要保持像剛入學時新生訓練一樣的嚴格紀律。生活上的細節一點也疏忽不得,因為大四學姊擔任的「實習軍官」要負責管教學妹,如果經過她們屢次糾正都沒有改善,可能假日就要被罰「禁足」了。
女生宿舍叫做「木蘭村」,位於校園最裡面的一角。這裡有一幢現代化的樓房——木蘭樓,裡面十餘間套房,每間房住四個人。住在「木蘭樓」裡的,是大學畢業後考上女軍訓教官班的女生,她們來自國內各大學,有的還是已經做了好幾年事再來考的,在政戰學校內受訓六個月後,就可以分發到各個高中擔任軍訓教官。
在「木蘭樓」右邊,是大學部女生住的「美齡樓」。一進「美齡樓」,就可以看到牆壁上的「群芳錄」,上面有每一個人的照片、姓名、年齡、籍貫、住址、嗜好等,其中「個性」一欄,百分之九十是:外向或開朗。據女生中隊中隊長欒啟鸚中校說,投考軍校的女生通常個性比較外向,她們在高中多是活躍的一群。
成「口」字形的「美齡樓」,有四十餘間寢室,數間長官辦公室,一間休閒活動室,還有一個軍械室,裡面置放有這群女生使用的槍枝和彈藥。

圖4:除了上課以外,這批「娘子軍」也要學習打靶和保養槍枝,這是軍事訓練的項目之一。
生活起居舒適、和諧
「美齡樓」中間的天井,綠草如茵,草地中央有一個圓形突出的花壇,上面用草坪修剪出「木蘭」二字。
宿舍生活雖管理嚴格,但也注重培養和諧、溫馨的氣氛,各寢室都以「家」互稱。每一「家」有四人,一年級至四年級各一名。四年級的學姊雖然負有督促學妹的義務,以實習軍官的身份,檢查學妹們的衣櫥、抽屜是否按規定保持整潔?被褥是否疊得有稜有角?私下卻對她們非常愛護,常被戲稱為「爸爸」,衍然是一家之長。三年級同學是「媽媽」,二年級的是「大寶」,一年級的則是「小寶」,大家生活在一間房裡,感情十分深厚。
校方為了讓每個學生能多結交朋友,每半年換一次寢室,所以一個學生從入學到畢業,可以認識七屆的學姊和學妹。這也是政戰學校女生畢業後,還能保持密切聯繫的主要原因。
雖然軍事學校的課程與生活安排比較緊湊,但她們每天晚飯後、晚自習前仍有一個多小時的自由活動時間。這個時候,她們多到「中山室」(交誼廳)從事各種休閒活動,有的看電視,有的聽音樂,有的看雜誌、下棋,也有人做女紅。
女生總是愛漂亮的,「美齡樓」內還有一間美容室,裡面有大、小型的吹風機、梳妝台等美容設備,學生在這裡互相做頭髮,保持儀容的整潔和美觀。
「美齡樓」對面,是女生餐廳。她們有炊事人員幫忙燒菜做飯,菜單則自己擬定。通常二、三年級輪流擬菜單,一年級負責監廚。每餐四菜一湯,兩素兩葷;早餐是稀飯、饅頭、蛋、醬菜等;晚上晚自習之後還有宵夜點心,都是衛生且營養的。

圖5:很多女學生畢業後留校當助教。這是新聞系在上課時,教導學生使用攝影機。
有以異於一般大學女生者
規律的生活,嚴格的軍事訓練,使政戰學校女生在氣質上與一般大學女生大不相同。
一位女生這麼說:「我們比一般女孩子要堅強、獨立多了,這可從許多郊遊活動中看得出來:我們都習慣自己拿背包,而她們都習慣要男生幫忙。」
除了堅強、獨立以外,她們也比較大方開朗,和有好的口才。這些特質,使她們到那裡都受到矚目。
這些經過特殊訓練,並且各有所長的女生,畢業後,成為中華民國的女軍官。她們按照抽籤方式,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分發到女青年工作大隊當分隊長,負責策畫、授課等有關的文宣工作;也有的到軍團以上的單位做業務幕僚;有的留校當助教,出路、待遇都很好。
無論她們在那個單位服務,這些女軍官都替單調、嚴肅的軍旅生活,帶來較為柔和的氣氛。例如授課方面,這些女軍官通常較男軍官受歡迎,也較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女性做事更往往比較仔細,可以彌補多數男性軍人粗枝大葉之不足。
女生在校期間不可結婚,但服務期間則不受限制。除了嫁給男同學的以外,很多都嫁給了男同事。

圖6:新聞系的設備很好,有各種視廳器材和印刷設備。這座電台是國內教學電台中,播音範圍最廣的。
無論身在軍旅或從事各行各業,都有出色的表現
服務四年期滿,有的不願退伍,可以繼續留營服務,並按年資和表現逐漸往上調升。
有些人退伍後,在社會上另謀發展。她們在大眾傳播、政治、影劇、音樂、藝術、文學等各界,都有很傑出的表現。
在自由中國台灣,除了政治作戰學校培養女軍官之外,國內還有其他單位訓練女性軍職人員的,包括:國防醫學院的護理系,培養醫療、護理人員;情報局幹部訓練班,訓練女性通訊人員等。
這些女性軍職人員,雖然因為體能、生理等方面的差異,不適合下部隊去直接帶兵,但她們能從事女性所專長的醫療、文宣等重要工作。在現代戰爭中,已經沒有前、後方或平時、戰時之分,而是一個長時期的整體戰,致勝的要素要許多條件相互配合,不是只講裝備或血氣之勇就可以應付得了的。在許多方面,這些女性軍職人員正可以充分發揮所長。而多年來她們努力工作的成績,也證明了在部隊中她們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政治作戰學校電視中心的錄影設備,是國內各大專院校中,最具規模的電視教學設備之一。
一般大眾的觀念是漸漸改變的
女生懷有報國熱忱,投考軍校的愈來愈多,也顯現出社會上一般人觀念上的改變,不再以為女性從軍是離經叛道的事。這種觀念上的逐漸變為開明,是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
我國古代沒有女子從軍的紀錄,花木蘭和梁紅玉恐怕只是傳說故事罷了。
我國女子初次組軍,是在清末武昌起義的時候。當革命軍佔領武漢後四天,出外招兵,吳淑卿上書黎元洪倡議另招女兵數百人:秋瑾的學生尹銳志姊妹組織浙江女子軍,參加杭州之戰,在巡撫衙門擲炸彈;辛素貞組女國民軍和女子敢死隊、女子暗殺隊,守備武昌,並參加攻擊南京、漢口;沈警音等在上海募集女子兵團;此外還有女子北伐隊、女子軍事團、同盟女子經武練習隊等。
當時反對的人很多,認為女子從軍是不守婦道,所以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後不久,陸軍部就解散了女子軍隊,並令各省以後不得再招女兵,但可依志願進入衛生隊充當看護。
民國以後,婦女地位逐漸抬頭,受教育的也逐漸增多,而且國家正逢多事之秋,相繼北伐、抗戰,於是很自然的,許多女子又向軍事方面發展。
北伐的時候,黃埔軍校招收女生,南方數省發動女青年從軍,一時參加的年輕女子非常踴躍,甚至有從家中逃出來從軍的,有名的女作家謝冰瑩就是其中的一個。但當時女兵的主要工作仍以救護、文宣服務為主。

外文系學生使用電化教學設備上課的情形。
當年素質不佳,故未成氣候
這些女兵有的是為了反抗不自由的婚姻而走上征途的,有的是纏了足再放的,她們的訓練倉促,觀念不正確,身體也不夠好,加上社會上大多數人的反對,所以女子從軍的風潮,有如曇花一現,很快的也就消失了。
抗戰開始,全國各地相繼淪陷,女青年看到敵人無理入侵,逐漸體會到國家興亡、匹「婦」亦有責的道理,於是很多人響應了蔣夫人宋美齡女士「中國婦女參加抗戰建國工作」的號召,許多女子深入農村、工廠、保育機構、醫院、生產事業單位等肩負起不同的工作和任務,有些受了短期軍事訓練上了前線,從事救護傷患、文宣工作等戰地服務,這也是現在政治作戰學校招收女生的的早期淵源。
中共開始在大陸作亂後,有更多的女青年紛紛加入軍隊。現任女作家協會總幹事的劉枋,就是當時從淪陷區到西安從軍的一員。當時她一個人帶了八個女兵住在窯洞裡,負責對抗土共的政戰工作。
現在自由中國台灣,女子只要有理想、有志氣,都可以投考軍校,直接報國。比起過去的女軍人,她們的環境是好多了,不但有足夠的訓練,有更多發揮所長的機會,在物質生活上也更有保障。

藝術系學生在校內「成功湖」畔寫生。
因自強不息而得到了肯定
另一方面,如前所言,女軍人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已不再是離經叛道的婦女,而是有思想、有主見、堅強恆毅、英氣煥發的女軍官。經由她們多年來持續不斷的努力,與軍事單位悉心的扶植、培養,這些女性軍職人員在大家的心目中建立了良好的印象——不只是國慶大典時受到注目和讚賞,她們的學習歷程和工作成績,一樣令人稱許。

藝術系學生傑出雕塑作品之一,陳列校內以供欣賞和觀摩。

音樂系是政戰學校內,女生最多的系,分成許多不同的組,有聲樂、管樂、器樂、弦樂等,她們雖然身著軍裝,當沈緬於音樂中時,仍表現出女性溫柔的一面。

音樂系是政戰學校內,女生最多的系,分成許多不同的組,有聲樂、管樂、器樂、弦樂等,她們雖然身著軍裝,當沈緬於音樂中時,仍表現出女性溫柔的一面。

朱梅菲是政戰學校有史以來,體操成績最好的女生,她曾經得過全國體操比賽高中組的第一名。

政戰學校對學生生活管理雖比一般學校嚴格,但課外時間,男女同學仍是可以正當交往。

校長孟憲庭中將巡視學生課外社團活動書法社上課的情形。

每星期六下午是社團活動時間,每一個學生都要選一個喜歡的社團參加。這是吉他社同學學習彈奏時的情景。

女生宿舍裡有一個交誼廳,是學生從事各種休閒活動的地方,除了下棋、看電視、聽音樂以外,她們也做些女孩子喜歡的插花、編織等活動。

女生宿舍裡有一個交誼廳,是學生從事各種休閒活動的地方,除了下棋、看電視、聽音樂以外,她們也做些女孩子喜歡的插花、編織等活動。

有的女學生把古箏帶到學校來,有空時彈奏一番,琴聲悠揚,可收陶養身心之效。

這些準女軍官們也愛漂亮,她們常在宿舍的美容室內,互相幫忙做頭髮。

宿舍中間天井的草地,也是女生們活動的場所,她們常常三五成群的坐在草地上唱歌。

除了體能、儀態訓練以外,她們也經常在圖書館中念書、寫筆記,不斷的充實自己。

女生宿舍是四個人一間房,男生宿舍則為大統艙,床位排成一長列,共同的要求是:棉被摺疊整齊,東西按一定的順序擺在固定的位置上。

女生宿舍是四個人一間房,男生宿舍則為大統艙,床位排成一長列,共同的要求是:棉被摺疊整齊,東西按一定的順序擺在固定的位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