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於瞎拼族來說,二○○一年的冬季真是處處驚喜,值得好好紀念。十月二十六日,微風廣場開幕,第二天,迷你商城NEO19登場,緊接著十一月二十三日,號稱全亞洲最大、二十四小時全天候開放的購物中心京華城也加入戰局,二○○二年元旦,位於「信義新天地」精華區的新光二館又將落成……。台北東區內一下子多出了六、七萬坪的營業賣場,一場流通零售業的世紀決戰,已經揭開序幕,不景氣的說法,在這兒似乎成了迷思?
十二月初的台北,暖陽高照,嗅不出一絲寒冬的蕭瑟,反倒增添了逛街購物的興致。已經好久沒有踏入百貨賣場的鍾小姐也帶著兒子出來「尋寶」。當十歲的兒子看到京華城球體賣場裡的峽谷電梯凌空上騰時,興奮得上下俯仰、東張西望,還在寬廣的賣場裡繞著圓圈躲迷藏,接著母子倆搭乘免費的京華專車轉戰SOGO忠孝店,最後在微風廣場二樓的露天咖啡座裡結束了愉快的一天。鍾小姐下定決心:以後還是忠實地回歸大型百貨賣場,不在街頭小店四處打游擊了。

忠孝商圈百花齊放,趣味性十足。兩線捷運交錯、佔盡地利的太平洋崇光SOGO百貨,一直是百貨業中單店營業額的龍頭。
「台北早該有這樣優質的購物環境了!」面對這場百貨大戰,政大企管研究所所長洪順慶既高興又感慨。他指出,台灣的購物環境一直很落後,儘管國民所得傲人,但市區卻連個像樣的購物中心都沒有,許多瞎拼族定期到香港「朝聖」,就是被香港五光十色、毗鄰連棟的購物中心所吸引。
論貨色齊全、價位合理,台灣目前距離「購物天堂」香港還有一段差距,然而從不少國外觀光客和商務考察團「組團」來台北參觀新賣場,可以看出這些新賣場各有用心之處,台北面貌也將因此令人耳目一新。
細數這些新賣場,的確是風格歧異、理念也各不相同。
位於復興南路、號稱全國第一座都心購物中心的微風廣場,分為A、B兩區,A區樓高九層,有影城、美食廣場及百貨賣場。而最令人驚豔的B區,是一棟挑空的兩層樓建物,一扇扇大型防紫外線天窗,讓暖陽斜射入內,漫步逛去,二十五家國際頂級精品齊聚一堂。逛累了,可以到二樓露天咖啡座裡歇腳,運氣好的話,還可以順帶欣賞維多利亞廣場上的演唱秀。對於一般上班族,若是買不起「標籤價格好像多寫了一個0」的名牌貨,也不妨到A館去撿便宜,這裡多的是一套兩千元有找的套裝,可以大開殺戒而不會太心疼。
為什麼有這種差別?「不景氣時代,消費趨勢會呈現兩極化,」微風廣場的經營團隊,以貿易起家的三僑實業公司董事長特別助理蔡明澤指出,像日本,經濟低迷已經十二年了,可是在價格不斷破壞、「百元商品」形成熱潮的同時,頂級精品市場還是穩定地成長。

球體與直線交錯,名牌與流行商品混雜,獨一無二的「生活城」概念,讓京華城入夜後依然熱鬧滾滾。
「不管景氣如何,有錢人還是很有錢,」蔡明澤透露,有家廠商引進丹麥五星貂拼成的毯子,一條叫價四十萬台幣,由於數量稀少,全亞洲只分配到十條,台灣六條、日本四條,結果微風在短短二十五天內就去化完畢,台灣消費力之雄厚,令人咋舌。
至於一般都會族,微風廣場則以舒適、帶有休閒風味而價錢低廉的服飾吸引買氣,相當符合最近的BOBO風(波西米亞與中產階級的混合)。這樣兩極化商品策略,要將都會區的「新貴」、「新貧」一體通吃,以微風開幕一個多月就突破十億元的業績來看,這套策略似乎很行得通。
然而,在寸土寸金的台北市中心,蓋地上僅有兩層建物的賣場,未免太不合經濟效益吧?蔡明澤自豪地說,「經營賣場,空間是必要的浪費!」
蔡明澤認為,台北市已經有二十三家百貨公司,每家都講求「坪效」,希望在最小的空間中擺設最多商品、創造最高業績。而微風廣場拜「股東兼房東」──黑松企業自地自蓋的優勢,可以讓B區獨採寬廣舒適的美式環境。蔡明澤認為,消費者一旦習慣了這種購物環境,誰還願意回到人擠人的傳統賣場?
逛完微風,把焦點轉到十分鐘車程外的京華城,這座曾經創下一天湧入五十萬人潮的全球記錄的賣場,依著中國人「雙龍抱珠」理念設計,主中心是一座號稱世界第一的球體建築,圓球直徑高達五十八公尺,用四根打入地下八十公尺的大基樁牢牢鎖住,一到九樓是各式各樣的賣場,頂層十、十一樓是誠品書店;至於L型區域另有數百家專櫃,兩區合計,營業面積高達四萬多坪,堪稱台北賣場中的巨無霸。

無懼於景氣嚴寒,台北東區又多了幾個閃亮的新賣場,和老店互相爭輝,台北街頭也越來越國際。
「京華城不是購物中心,是台灣獨一無二的『生活中心』(living mall)!」每當有人把京華城和百貨公司相提並論時,京華城威京總部集團主席沈慶京總要忙不迭地強調。在沈慶京的理念中,京華城以娛樂帶動消費、以娛樂帶動教育,是他兒時夢想的實現,絕不是平淡無奇的百貨賣場。
為了強調娛樂性、帶給顧客最大的驚喜,京華城不計成本,在球體建築內設計了三座超大型跨樓層手扶梯運輸系統,顧客登臨其上,俯瞰這座由聲光燈效構築、遊人如織的「大峽谷」,會油然興起一股豪情壯志。
用娛樂帶動消費,的確是新世紀的一大消費趨勢。飽受京華城威脅的另一個東區精華地段──信義特區,就利用聖誕節的節慶氣氛,由各家業者結盟,聯手推出聖誕點燈、馬車遊街等活動,希望能夠留住人潮。而元旦即將加入的新光三越信義二館,憑著百貨業龍頭業者的威勢,也大大增加了這一區的賣場實力。

歐風洋溢的信義商圈,看電影、喝咖啡,享受午後冬陽,幸運的話還能親睹巨星湯姆克魯斯走過星光大道。
「如果以地段的整體規劃來看,信義特區的優勢是台北其他地區都難以相比的,」新光三越百貨公司販促部襄理李香萩表示,腹地廣大、全區採開放空間設計的信義區,視野開闊、行道寬敞,「要看展覽,有世貿中心,看表演有『新舞台』,看電影有華納威秀,喝咖啡有星巴客,餐飲健身有NEO19,年輕人購物去紐約紐約,上班族就來我們新光百貨,」李香萩一口氣如數家珍,「只差一個屋頂,『信義新天地』就是一個最完善的mall了!」
李香萩指出,走在信義特區,遊客宛如置身歐美,「顧客來到這裡,腳步自然會悠閒自在起來,就不會吝於多逛幾家,商圈裡每一家都可以受惠,」李香萩表示。
至於元旦信義二館的開幕,只是新光百貨在此加強戰力的第一波,為了避免和緊鄰的新光本館衝突,形成「自己打自己」,未來兩個館的商品將做明顯區隔。現在的本館將會逐漸朝流行風轉型,包括活動、生活資訊及展覽等,塑造時尚氣氛。新開的二館,則定位在雅痞品味,強調優雅成熟。待三年後以娛樂為主的新光信義三館落成、再加上尚在規劃中的四館也雛形初具,新光三越在信義區的版圖底定,將成為此區的百貨業霸主。
新光三越目前在全台有八家賣場,年營業額超過三百億,居全國流通零售業第二名(僅次於便利商店7-11)。為什麼會選擇在強敵突起、景氣低迷的時候開新店呢?李香萩指出,開店是按照既定計畫,當然若能挑到股市萬點時開幕最好,但以百貨長期經營的觀點來看,景氣幾番浮沈循環總是免不了的。
面對激烈競爭,李香萩認為毋須自亂陣腳:「我們主要的對手是自己,要向自己過去的紀錄挑戰,而不是去擔心新的競爭者會採取什麼策略,要怎樣跟進模仿!」

無懼於景氣嚴寒,台北東區又多了幾個閃亮的新賣場,和老店互相爭輝,台北街頭也越來越國際。
十四年前開幕後即轟動武林,其後更連年蟬聯台灣單館冠軍、一年業績高達一百六十億的太平洋崇光百貨忠孝店,面對新手加入戰局,心情又是如何?
「我們不會擔心,」太平洋崇光百貨總部副總經理李光榮篤定地指出,零售服務業不是單純地出租攤位,其中有許多經營訣竅,需要在每天開門迎賓中不斷地摸索、演練。別的不說,光是怎樣和顧客維持良好互動,怎樣有效引進商品、管理廠商,就是一門大學問。
尤其現在商品的流行壽命越來越短,葡式蛋撻、電子雞、滑板車……,賣場每天都要推陳出新,才能滿足消費者。而這種快、狠、準的功力和眼光,絕對不是不具有百貨背景的企業集團,可以一朝一夕速成上手的。
面對競爭者的大型空間與多樣化業種,李光榮認為,百貨公司和購物商場的定位本來就有區隔,會來百貨公司的,往往都對賣場裡的某些專櫃情有獨鍾,來這裡是以消費為主要目的;至於購物中心,可以遊逛、看電影、看秀,購物反倒成了可有可無的次要目地。「若是為了娛樂而附帶購物,這種購物的金額通常不會高,」李光榮指出。
政大企研所所長洪順慶則指出,賣場要靠人氣支撐,因此成功的三大要件就是「地段、地段、地段!」從這一點觀察,位於復興南路的微風廣場和位於東興路的京華城,位置無疑都「偏」了點,必須不斷推出促銷活動,才能炒熱市場,維持消費者的忠誠度。而太平洋SOGO得天獨厚的一點,就是兩線捷運直通店門口,不僅解決了塞車及停車問題,更將大量轉運人潮帶了進來,加上位於忠孝復興商圈的龍頭地段,是SOGO聲勢始終維持不墜的重要原因。

球體與直線交錯,名牌與流行商品混雜,獨一無二的「生活城」概念,讓京華城入夜後依然熱鬧滾滾。
「未來是商圈與商圈的對決,」李光榮認為,台北的百貨重鎮在東區,尤其是信義商圈與忠孝復興商圈。信義商圈歐風洋溢,雅痞味濃厚,卻獨缺忠孝復興商圈這種變化多端、頂級名牌與地攤貨交錯、每天都有不同驚喜的活潑氣氛。只要捷運不停駛、商圈人潮不退,水漲船高,SOGO的榮景應該可以維繫下去。
水漲船高也罷、獨木力撐也罷,以台北市一年約七百億元的大型購物市場容納量而言,購物商場一家接一家,到底會刺激買氣、創造新需求,還是會分食了市場大餅?
以數據來看,新開幕的微風,預計年營業額將達到五十億元、京華城則預估二百億,但能否達成,外界頗有疑慮。至於在微風開幕後才舉辦週年慶的崇光百貨忠孝店,順利在短短二週內創下二十二億元的週年慶佳績,似乎並未受到太大衝擊。
雖然不畏強敵,然而SOGO李光榮坦承,二○○一年的確是前所未有的壞年冬。過去十四年間,SOGO每年的業績成長率總在兩位數以上,二○○一年卻破天荒只有百分之二,即使納莉颱風淹水所損失的四億元不計入,成長率也只有百分之五。當然,這個數字,比起台北市百貨業總體營收預估將萎縮百分之五至七的慘況而言,已經相當不容易了。

無懼於景氣嚴寒,台北東區又多了幾個閃亮的新賣場,和老店互相爭輝,台北街頭也越來越國際。
對老店來說,壞年冬的殺傷力猶勝新對手;對微風廣場這樣的新進者,又該如何評估市場前景呢?微風蔡明澤分析,以台北市二十三家購物商場的數量來看,在量上應該已經足夠,但從質來看,各賣場其實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這就是微風可以著力的地方。
再以國外的數據來看,蔡明澤指出,在美國,一般消費者的購物金額中,約有百分之五十是花費在大型賣場上(含百貨公司、購物中心及量販店),日本是百分之二十五到三十,而台灣只有百分之十一,表示台灣大型賣場的市場大餅,應該還有擴大的可能。只要優質賣場增加,潛在消費者會被吸引進來的。
市場競爭已到短兵肉搏,為了避免削價戰、贈品戰等惡性競爭蔓延,政大洪順慶所長認為,盡力凸顯賣場特有風格、尋求「差異化」,將是最好的策略。
「將來小的賣場要走『小而專』、『小而美』,像是衣蝶百貨轉型為女性衣飾專賣店,內湖的德安百貨和天母的大葉高島屋,則以區域性消費者為主要服務對象,都是不錯的方式。」至於大的百貨集團如新光、遠東和太平洋,則將挾著分店眾多的集團化優勢,在廠商選擇及商品引進上力求爭取優惠條件,以避開新型購物中心的纏鬥。
「有競爭才會有進步,」洪順慶指出,從業者的角度看,短期經營壓力會增加,但長期來看,這何嘗不是業者改善體質、鞭策自己更上一層樓的契機?尤其台灣加入WTO後,國際百貨集團將可以來台開店,國內業者儘速培養全方位競爭能力,才是立於不敗的唯一保障。
消費者是最大贏家
至於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無疑的,台北可是越來越國際、越夜越美麗了。只是在這個變動的年代,還是得提醒消費者,貨比三家、非需要不買、非打折不買的「瞎拼三原則」,才不會被五光十色的大賣場誘昏頭,導致荷包大失血喔!

歐風洋溢的信義商圈,看電影、喝咖啡,享受午後冬陽,幸運的話還能親睹巨星湯姆克魯斯走過星光大道。

寬敞明亮的購物迴廊,頻繁的走秀與明星簽名會,微風廣場首創優雅、閒適的消費空間,令人驚豔。

忠孝商圈百花齊放,趣味性十足。兩線捷運交錯、佔盡地利的太平洋崇光SOGO百貨,一直是百貨業中單店營業額的龍頭。

寬敞明亮的購物迴廊,頻繁的走秀與明星簽名會,微風廣場首創優雅、閒適的消費空間,令人驚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