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經被視為「老祖母時代」的傳染病霍亂,今年又在世界上大量出現肆虐,並在台灣地區造成不小的驚慌。
同樣的,麻疹、日本腦炎、傷寒……等已由預防疫苗控制的傳染病,今年也有零零星星的病例出現,甚至在局部地區造成流行。而愛滋病、登革熱等傳染病家族新成員,更令人談之色變。
傳染病已從十大死因中鞠躬退位多年,為什麼此時又隱隱然蠢蠢欲動?它們真的去而復返、死灰復燃了嗎?
為了對中南部觀眾達到傳播功效,環保署最近商得歌仔戲天王巨星楊麗花、葉青上電視演出公益廣告。她們身著戲衫,以閩南語殷殷要求大家不要「飼蚊仔」,消滅「天狗熱」。而明華園歌仔戲團在電視上所搬演的同系列公益廣告龍王戲,也傳達了「龍王天不怕地不怕,只怕登革熱」的訊息,希望大家小心防範。

靜止不動的死水是蚊蟲孳生的好地方,也是環境衛生的死角。(卜華志)
傳染病又上報
事實上,不只是登革熱,從今年五、六月起,愛滋病、食物中毒、德國麻疹……等各種傳染病病例不尋常增加的訊息,即不斷出現在各傳播媒體。
根據衛生署統計,截至今年七月底,台灣地區多種法定傳染病的發現病例,較諸去年同期,確實有顯著升高的情況。例如德國麻疹病例今年有一千四百一十四起,去年只有兩百五十四例;阿米巴痢疾今年有七例,去年只有三例;急性病毒肝炎各型累計今年有一百一十九例,去年只有五十一例;愛滋病今年八例,去年三例;登革熱至今年九月底共有一百廿四例,去年只有三例。
而絕跡已久的霍亂,今年雖尚未重現,但是檢疫單位前些時候,曾分別在花蓮、高雄等地的水產品中,檢出無毒的霍亂弧菌。值此世界各國籠罩在霍亂陰影之際,又傳出海產專賣店海霸王餐廳食客上吐下瀉事件,著實令人心驚。

小朋友結核菌素試驗呈陰性反應者,就要注射卡介苗。(鄭元慶攝)(鄭元慶攝)
流行標準因地制宜
難道真如報上所載,這些傳染病疫情已經擴大,將在近期內爆發大流行了嗎?
為此,在台北東區上班的李光玉每到中午外出吃飯時間就十分苦惱,深怕一不小心就會「中獎」。
有人則採取「理智型」的積極作法。家住彰化,目前在台北一家船務公司任職的王俊偉看到報紙上「彰化地區登革熱病媒蚊密度指數已達流行警戒標準」的報導後,立刻決定利用雙十節假期回老家大掃除。
然而針對媒體的「大膽假設」,學者及衛生單位分別提出了支持與保留的看法。
衛生署預防醫學研究所所長吳昭新表示,今年國內多種傳染病病例的確有所增加,但是除了登革熱集中在高雄三民區、德國麻疹集中南部衛武營區外,其他傳染病的病例大都是「散發性」的,只能算是發生在幾個地方的個別事件,沒有明顯的傳染跡象,更稱不上「流行」。
台灣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副教授金傳春則表示,判斷傳染病是否「流行」的方法,大多是和前一年的病例數做比較。「從這個觀點來看,登革熱可以算是流行了,只是還沒有七十七年那次流行嚴重」,金傳春說。
她解釋,依公共衛生學的定義,流行病是指在某一地區的病例數超過正常的「期望值」。而「期望值」因時、因地、因病而異,沒有固定標準。
例如,美國在一九七五年時,天花預防接種已經全面普及,印度則否。因此該年美國若出現一例天花,就算達到「流行病」的標準;而同年的印度如果出現一百個病例,因沒有明顯高過前一年標準,也還不能稱為流行。

衛生單位在社區噴藥消毒,防止傳染病蔓延。(環保署提供)(環保署提供)
病例增加,另有隱情
對於「今年台灣地區多項傳染病病例數已經超過去年甚多」的事實,衛生署防疫處則表示其中「另有隱情」。
他們認為,這種情形除了可能因天氣異常——今年六月份台北地區午後大雷雨頻仍,許多地方積水,易讓日本腦炎病媒三斑家蚊孳生;中南部則前半年普遍乾旱,自來水不足,有些人轉而用井水、泉水等未經消毒的水源,阿米巴痢疾可能就此傳播開來——之外;「傳染病防疫網日趨嚴密,更是今年傳染病病例『看起來』增加的重要原因」,防疫處處長張耀雄透露。
過去,台灣地區曾有鼠疫、天花、狂犬病、瘧疾等肆虐,而已分別於民國卅六、四十三、四十七、五十四年宣布撲滅;B型肝炎、肺結核等雖未滅絕,但已因普遍接種疫苗而受到嚴密控制。
「一般開發中國家為了國家形象,多不願張揚傳染病病例,以免被列為疫區,造成農產品外銷受阻、外國觀光客裹足不前,甚至社會民心的恐慌等後果」,防疫單位一位官員指出:「現在我們對自己的防疫工作已有信心,其他考慮都成次要;重要的是盡早掌握傳染病的疫情,以保護國人健康。」
為了建立嚴密的防疫網,衛生署甚至要「以利相誘」。
像為了精確掌握世界衛生組織計畫在公元二千年滅絕的「三麻一風」(德國麻疹、麻疹、小兒麻痺、新生兒破傷風)疫情,自今年七月一日起,各地開業醫師只要發現病例,主動向衛生單位報告,並經預防醫學研究所檢驗證實,除了麻疹每例可得獎金新台幣二百元外,其餘各病,每一報告都可得到二千元獎金。

現代社會人與人接觸多,對傳染病往往防不勝防,因此具正確的衛生觀念更顯重要。(卜華志)
不報告就罰錢
除了「胡蘿蔔」之外,加強防疫網還有「棍子」在後配合。
行政院在今年六月通過「傳染病防治條例修正草案」,將現行點名防治的傳染病,從十一種擴增為卅四種;並規定醫師若發現傳染病例而未在規定期限內呈報衛生單位,將處以六千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的罰鍰。
「在嚴密的防疫網監測下,今年各種傳染病病例報告數增加,我們並不意外」,張耀雄說。
儘管如此,這些傳染病「不多不少」的病例數,看了還是令人無法釋懷,甚至產生認知不協調——現代工業社會威脅人類生命健康的,是由生活壓力及環境污染——化學、物理物質造成的癌症、心臟病、氣喘、不孕……等「現代文明病」;而這些由細菌、病毒造成的急性傳染病,不是已逐漸消聲匿跡,鞠躬退位了嗎?為什麼現代人從生理病一直到心理病,新的病不斷出現,舊的病卻又有死灰復燃、再度流行的跡象?
「絕大多數的傳染病,人類確實都已經知道如何加以控制;但知道不等於做到,像第三世界國家因為沒有錢買疫苗或公共衛生不良,仍然很容易大規模流行」,金傳春表示。她打了一個比喻,「傳染病的發生就像人類犯罪一樣,防範措施再嚴密,還是難免有漏網之魚;尤其大都市人口愈來愈密集,也使得傳染病的傳播有許多可乘之機。」

「世紀傳染病」——愛滋病造成全世界的恐慌,有心人在宣導防治上不遺餘力。(卜華志)
感冒死了兩千萬人
回顧流行病史,在醫藥不發達、衛生環境不良的時代裡,各種細菌、病毒造成的傳染病,對人類性命危害極鉅。一九一八年到一九二○年間,全球曾爆發一次A型病毒流行性感冒,竟奪去兩千萬人的性命。
隨著醫學發達,各種急性傳染病病原體一一被發現,人類也能針對各種病菌製造抗體,例如B型肝炎、肺結核、小兒麻痺、麻疹、破傷風……,都能及早預防;或感染後,以抗生素有效地壓制病毒,解除致命的威脅。至於其他還不能有效滅絕的傳染病,也至少都已知傳染途徑,只要控制傳播管道,就流行不起來。
例如,霍亂疫苗效果不彰,通常有效率只有百分之五十,有效期也只能持續三到六個月,因此並沒有被普遍採用。但人們已經知道霍亂是透過水和食物傳染,而且霍亂弧菌以攝氏一百度高溫煮上八分鐘就會死亡,所以只要注意環境衛生,避免吃生食,被傳染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萬一有疫情傳出,也只須立刻消毒,來一個治一個,就能防堵流行。今年秘魯流行霍亂,已有兩千多人死亡,美國醫學界、公共衛生界雖提醒民眾注意,但並未嚴陣以待,就是因為美國的下水道系統及一般環境衛生均已達相當水準,沒有造成流行的條件。
即使是愛滋病、淋病、梅毒……等傳染病,雖然還沒有防治疫苗,但傳播管道已相當確定;要避免被傳染,只須遵照醫界呼籲,避免與高危險群對象發生性行為,或在性交時,使用保險套保護自己。

生魚片是霍亂病菌的溫床,少吃為妙。(卜華志)
傳染病不等於流行病
「唯一比較麻煩的是愛滋病,因為它還會透過血液傳染,而輸血在醫療行為中常需用到;加上感染愛滋病病毒後,有六至八個星期的『空窗期』,這段期間檢驗不出來是否染病,防不勝防,才會有『世紀傳染病』之稱」,台北市立性病防治所所長林華貞說。
病毒、細菌生生不息,很多被宣告滅絕的傳染病都在銷聲匿跡幾年後再度出現,引起人們一陣恐慌。
「現在交通這麼便利,全球只要有一個角落出現一個病例,就有向世界傳染的潛力;」林所長說:「可是,我們可以做的是,不讓它流行。」
傳染病不足慮,只要它與流行分家。對今天台灣地區出現的傳染病病例,也應做如是觀。
〔圖片說明〕
P.42
白線斑蚊是登革熱傳染病媒蚊之一。(環保署提供)
P.43
靜止不動的死水是蚊蟲孳生的好地方,也是環境衛生的死角。
P.44
小朋友結核菌素試驗呈陰性反應者,就要注射卡介苗。(鄭元慶攝)
P.44
衛生單位在社區噴藥消毒,防止傳染病蔓延。(環保署提供)
P.45
現代社會人與人接觸多,對傳染病往往防不勝防,因此具正確的衛生觀念更顯重要。
P.46
「世紀傳染病」——愛滋病造成全世界的恐慌,有心人在宣導防治上不遺餘力。
P.46
生魚片是霍亂病菌的溫床,少吃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