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藝術中療癒人心
「接觸漆藝,讓我學會了堂堂正正、面對並解決問題的生活方式,」台中監獄的受刑人「文華」(化名)如此表示。
因多次違反「槍砲彈藥管制條例」而被處以13年2個月重刑的文華,原本是抱著「閒著也是閒著」的想法而自願參與漆器技訓,但卻意外改變他的價值觀並觸發藝術興趣。
文華指出,製作漆器常會發生胎體破損、構圖失準,或者金粉灑錯、蛋殼貼歪等疏漏,如果就把它棄置一旁,那就什麼也不會留下。為了不讓之前花費的心血付諸水流,他們只得耐著性子補漆、或想辦法在畫錯的地方創作新圖案來覆蓋、修補缺點。
「正面思考、靠自己的創意解決問題,才能完成美好的作品,這種體悟是過去只會打打殺殺的我未曾想過的!」
漆藝同時也改變了文華的審美觀,現在舉凡花、鳥、蟲、石等自然界的一草一木,在他眼中都是創作的題材。
「突然發現生活變得有趣多了,也對過去年少輕狂、不知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覺得很後悔,」他誠摯地說。
像文華般的例子在台中監獄不算少數。雖然不見得每個人都能「出師」、獨當一面地創作,但即使是只負責前置「脫胎」過程的受刑人,也能依工作比例獲得優渥的勞作金補貼;而看到原本手中的璞玉,最後化為價值數萬元甚至數十萬元不等的藝術品,那種「與有榮焉」的成就感更是難以言喻。
埋首漆藝,讓漫長的獄中歲月轉眼即過;帶著一身本領出獄,則為他們的新生之路取得了難得的利基,目前從技訓班結訓出監的8名更生人中,就有一半在相關領域就業,甚至還有2名學員獲聘為台中市民俗公園的駐館藝術師!
用藝術來化解暴戾之氣的成效良好,台中監獄今年將擴大開辦第4期的漆藝技訓班,未來還打算進一步發展提供出監學員寄賣作品的服務。
放下屠刀、學習用自己的雙手創造真、善、美,七彩漆藝宛如清晨雨後的彩虹般,為這群長年深陷黑暗迷霧的受刑人,帶來煥然一新的人生希望。

中監受刑人創作的美女圖漆器屏風,一組4幀,售價高達新台幣20萬元。

漆藝工法變化多端,在陶胎上雕刻、再上漆彩繪的手法稱為「雕後漆」,可呈現漆器表面的立體感。

在漆器上鑲嵌鐵絲、銅絲,以增加立體線條質感的手法稱為「掐絲」。

學習漆藝,得身兼繪畫、設計及書法數種才藝,像這幅屏風上不輸給書法家的草書,也是出自中監受刑人之手。

這位受刑人正仔細將設計好的圖樣描繪至「胎體」上,有趣的是,他手指上也有著形形色色的刺青圖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