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鄉隨俗的夫家為重
像玟娜這種自主性高,丈夫又將其捧在掌心的新移民畢竟是少數,大部分外籍姐妹的異鄉過年,仍必須沿襲夫家的習俗與經驗,只能在菜色調味上略做改變。她們也如同多數的台灣媳婦般從早忙到晚,不同的是,沒有溫暖的娘家臂彎可供依靠。
今年36歲、從柬埔寨嫁來台灣已12年的李鑾坦言,當初是因為在母國生活實在太窮太苦,她才萌生嫁到海外的念頭,即使丈夫大她30歲,她也不以為意,因為即使死守在困厄的家鄉,也絕對等不到有什麼好男人來娶自己。「我本來以為嫁來台灣之後就可以每天大魚大肉過好日子,結果沒想到遇到一個要吃素的(李鑾丈夫因信奉一貫道長年茹素),這也是命啦!」她自我嘲諷地說。
年紀輕輕的李鑾,一來台灣就得適應當「後媽」的角色,先生與前妻所生的兩個女兒,都和她年齡相仿,「一嫁來還沒生小孩就當阿嬤囉!」有時難免會發生口角,語言不通又沒有娘家可供傾訴的她,形容自己剛來台的前半年,簡直就是「自我封閉」,每天就只能關在房裡暗自垂淚。
「半年後我才敢獨自踏出家門,開始參與課程拓展視野,中文變好,人際關係也轉佳,現在只要跟老公有口角,我會去找他女兒傾訴;和她女兒有不愉快,也會直接向老公抱怨,情緒有出口後,人也比較快樂,」她說。
每年農曆春節,信奉一貫道的夫家則有繁複的拜拜儀式需要準備。李鑾說,剛開始老公怕她搞錯,一切都自己來,但結婚一年多後,某天心情不好突然對她大吼:「嫁來這麼久,都不好好學!」既委曲又不甘願的她,只好自己咬牙觀察各種「一跪、二叩、三拜」的儀式與供奉祭品(至少得準備25道素果,拜拜時也必須默念特別的祝詞),從此拜拜的重頭戲也落在她頭上。
除此之外,除夕當晚,她更得準備一整桌素食年菜,「以台式口味為主啦,但我常常會『偷渡』柬埔寨式的酸辣涼拌木瓜或高麗菜,也會在圍爐的什錦火鍋添加東南亞香料,還好大夥都吃得蠻開心的。」
初二當天,李鑾雖然沒辦法回娘家,但還是會盡力為「女兒」、「女婿」及「外孫」準備豐盛的菜色,讓他們也能感受娘家的溫暖,「初二時我還是特別想家,不過現在在這裡,我有老公、3個女兒和1個兒子,大女兒和二女兒雖非我所生,但也都把我當『媽』看待,還會特別包紅包給我,年,也變得沒有那麼難過了!」她說。

柬埔寨籍的李鑾,經過多年的文化磨合,台灣已成為她的新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