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亮鄉村,讓社區發光
位於三共社區的吳家老宅,主建物保存完整,但五、六十年沒人居住,內部還是荒涼的讓人不敢靠近。努瑪工作室進駐後,將屋內重新粉刷,利用居民提供的竹材、老宅的木門,在Wayan巧手下,變成獨一無二的吧台,天花板則用彩染的布匹裝飾,營造溫馨舒適的感覺。
樂雅琪笑說:「努瑪剛進駐時,居民不太認識我們,又很好奇,常常在外面探頭探腦。」樂雅琪見狀,都會主動招呼居民進來坐坐聊天。在一次次的互動中,居民慢慢了解他們,樂雅琪也聽聞許多三共的故事。於是她邀請當地社區共同製作了《戲說三共》的戲劇節目,劇本、台詞、道具、演員,通通從無到有。Wayan為戲劇製作許多神情生動的面具和戲偶,樂雅琪則帶著居民們排練。樂雅琪笑說,起初選角時,大家都有點害羞,不斷推辭;結果第一次排練後,長輩們各個興致高昂,紛紛詢問還有沒有角色可以演。
樂雅琪表示,這座老宅曾是附近孩童的遊樂場,而老宅羊舍過去生產的羊乳,滋養了當地居民。雖然傍晚時分大家聚在一起聊天、小孩一旁玩耍的場景已不復見,但這些點滴都能透過戲劇呈現,讓年輕人了解在地的故事,串起世代的記憶。戲劇開演當天,居民齊聚努瑪工作室,每個人都笑容滿面,社區因為這件盛事,活絡了起來。
先了解當地的故事,了解居民眼中的社區,再進行靈感的發想,是Wayan習慣的創作方式。Wayan說:「透過作品能幫助村莊變美,充滿藝術氣息,更重要的是,讓年輕人知道創作的概念,作品和自己社區的淵源是什麼。」
樂雅琪進一步指出,社區規劃最重要的是要怎麼向人家介紹自己的社區。「都市裡因為人與人的關係疏遠,所以別人不會在意你住的社區有什麼;但在南部,重視的是你這個社區有什麼,而我們可以透過藝術裝置,讓大家發現社區的特色。」
就像努瑪工作室為屏東鹽埔的新二社區製作的森巴阿嬤,居民認為社區是因為森巴鼓隊而有了名氣,再加上鹽埔鄉盛產花卉,所以Wayan設計了一尊穿著森巴服的可愛阿嬤,並以當地花卉作為造型靈感。當遊客來到鹽埔,被笑咪咪的森巴阿嬤裝置吸引,居民就可以自信地向人介紹自己的社區。

Wayan到各地社區指導藝術裝置的製作,也與居民同樂;雖然中文不太流利,但親切的笑容,拉近了彼此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