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股市的鉅幅衰退,使許多曾沈迷其中的企業受傷極深。如今他們大多已開始重拾舊業,他們的做法與機會如何?
在起起伏伏的行情外,也有一些真正的贏家。在新台幣大幅升值中,過去五年,我國的出口沒有衰退,反而成長,顯出致力本業者的成長和實力。他們如何做到的?
今年秋天才提早來到,冬天的寒意就已逼近,台灣將有一個寒冷的冬天,似乎已可預料。對企業界而言,更是如此。
年初企業界人士見面的話題,總不脫轉投資、擴廠、國際化、併購……等,再搭配興奮的表情和豪放的笑聲,那股抑止不住的得意,在每個人身上散發著。
過了才短短的幾個月,話鋒竟不可收拾地急轉直下,現在幾乎所有的擴充計畫都宣佈暫緩,而節流、降低成本成為企業界的新話題。
原因是,股市大跌後,受傷的企業已決心回來「重拾舊山河」。
天仁集團「誤入」證券業,付出極大代價。
療傷止痛再出發
天仁企業就是一個最典型的例子。
今年六月間,天仁證券爆發財務長陳坤裕擅自挪用公司定期存單,及向親友借貸進行丙種墊款業務,捅下高達卅億元的大洞。
這項財務危機發生時,幸而該公司前任董事長李瑞河及時面對問題,以私人身分承擔整個債務,將傷害降至最低。但無疑的,在這段療傷止痛的過程中,企業發展的腳步要減緩了,「預估用三年時間來強化體質」,天仁集團副總裁馮仁厚說。
經過這次事件,「經理人員的腳步將踏得更審慎,至於公司經營的重點,則回歸到本業——茶葉,多角化經營仍將進行,只是會朝與本業性質相近的食品業再出發」,馮仁厚進一步說明。
經歷與做法類似的例子俯拾皆是。
股市狂飆時事求人難,股市大跌後人力逐漸回籠。(張良綱攝)(張良綱攝)
暴利衝掉戒心
回首台灣股市,由民國七十五年底加權股價指數突破一千點,接著又以三年多的時間,創下指數一萬二千六百八十二點的驚人紀錄。
在此同時,創造台灣奇蹟的主要功臣——產業界——卻面臨了勞工短缺、環保意識高漲,使得工資上揚、工人難求,營運成本大增,再加上新台幣大幅升值,影響出口競爭力,可說是腹背受敵。
「狂飆的股市一天可以創造一個月甚至半年的利潤,瓦解了企業界腳踏實地賺辛苦錢的信念」,益華公司發言人王家和指出。
一位做外銷燈飾起家的業者,憑著多年的努力,蓄積了一筆財富,在新台幣升值後,利潤薄了,他把無利可圖的工廠交給經驗不足的太太來管,自己全副精力放在股票操作上。起先以自有資金投入,獲利頗豐,吸引親友將資金集中交由他代為操作,儼然一副小主力。
許多人一而再、再而三地吃盡甜頭後,一些大膽的企業界人士,開始過度擴張信用,不但向丙種墊款,更有人在接到信用狀後,就急急拿去抵押貸款,再投進股市。
「理論上股票市場應領先反映景氣,而國內在去年下半年景氣已出現衰退的訊號後,股價卻反其道而行,甚至突破萬點,令不少精明的企業界人士失去了戒心」,宏泰證券公司分析師黃心儀指出。
產品升級才是企業致勝的根本之道,台灣麗偉電腦機械公司以此為努力方向。(黃麗梨)
企業家作風改變
此外,「企業負責人的心態主宰公司的政策」,一位企業界人士說。證管會組長陳樹也指出,過去國內第一代企業家,大都白手起家,以保守、穩健打出天下;現在由第二代接棒,「大多重視理財、多角化經營,跨足金融業——銀行、證券——正是這方面的積極表現。」
因此,在證券商開放設立後,不少企業界人士趨之若鶩,這種在自己號子買賣股票的風氣,使原已極投機的股市更如虎添翼。
危險的是,這些人大都「股齡」頗短,衝勁十足。股票市場絢爛外衣之下所隱藏的高度風險,被輕易地忽略。
像以茶葉起家,在全省設立了七十餘家聯鎖門市,甚至在美加等國開設分公司的天仁企業,就是在南投鄉親的邀約下投資天仁證券,並未對這行業的風險做詳盡的評估。而且投資一年,就將三億多資本額回收的豐碩成果,使得天仁的腳步愈跨愈大,在第二年增資為廿億,由經紀商擴大為綜合證券商。
「由於茶葉是民生必須品,受景氣波動的影響小」,天仁集團副總裁馮仁厚事後檢討時指出,以此種對景氣敏感度不高的經驗,經營高度敏感的股票,已暗藏危機。
這種體悟來得有些遲——在股市下挫之後。許多沈迷股市的企業也是如此,在股價上漲時意氣風發,忘了風險,只恐投入得不夠多,待股價一跌,不是捉襟見肘,就是周轉不靈。以中小企業來說,八月份退票張數比率達千分之四.六;上市公司帳上成績也大多不樂觀,由上半年結算的財務報表來看,一百九十二家上市公司中,有卅三家呈虧損狀態。
台幣升值,工資上揚,三勝製帽為何仍有利可圖?總經理戴勝通(圖左)有法寶。(黃麗梨)
重振本業的代價
重振本業是受創公司目前致力的方向,而他們的機會究竟如何?從國內外經濟情勢來看,情況並不十分樂觀。
由於正逢全球性經濟不景氣,市場的拓展加倍艱辛,同時國內又有通貨膨脹的壓力,使政府既不能以新台幣貶值來增加出口競爭力,又不能重施過於寬鬆的貨幣政策,來放寬企業融資。
況且,由於股市跌幅太深,金融機構對介入股市的企業也產生了「必要的戒心」。
「我們很怕這類公司,放款風險大,都很小心;但對產品有將來性的公司則盡量幫忙」,彰化銀行業務部經理王宣仁表示。
雖然外在環境並不樂觀,但歷經風浪,以勤奮與靈活打下外銷江山的國內企業,已再發揮應變能力,從節流著手,重新整軍,先站穩腳步,再圖開源。
為了節流,企業的第一個做法是節省人事開支,例如裁掉效率不高的部門與人員,遇缺不補,工作由其他同事分擔。最近一家老闆炒股票的雜誌社,就發生打雜的小弟、小妹被辭退、編輯得幫忙寄雜誌,拉廣告的例子。
此外,限用電話、退訂報紙,取消提供高級主管座車、辭退司機的情況,更是普遍。重新計算成本,力求精準;檢討作業流程,設法使其更合理化……,在許多工廠中如火如荼地進行。
另有贏家
而在股市起起伏伏的行情之外,仍有許多企業堅持本業,在別人涉足股市時,致力開發新產品、增強競爭力。
麗偉機械與三勝製帽,就是這樣的兩個例子:
麗偉電腦機械公司在國內的知名度並不高,但在歐洲Leadwell的工具機可是響噹噹的品牌,品質與日本工具機同級,售價卻足足便宜二成,因此,在加拿大、英國、法國、瑞典等地,皆佔進口工具機市場第一位。由於附加價值高,面對台幣升值壓力,仍可有三成的毛利。
麗偉公司董事長張堅濬表示,在國內股票狂飆時,他光埋首於產品開發及市場開拓,就已分身乏術,根本無暇顧及這不按牌理出牌的股市。
「說股市沒有吸引力是假的,但是,我從不買股票,理由很簡單,做股票,十次操作只要一次輸,就一切等於零,何必冒這風險?」三勝製帽總經理戴勝通表示。而他經營事業的兩大法寶,是產品升級和直接銷售。「既然我們仿冒品都能製造得與真品同樣水準,為何不向高級品發展?」他慷慨激昂地說。
也為了掌握行銷利潤,八年來他在美國、日本共成立七家分公司,以直接銷售方式,打當地市場,「我們就是以一比廿五元的匯率計算,仍有三成以上的獲利」,他說。
這樣的獲利能力在國內雖然不十分普遍,但同樣致力於本業的業者卻不在少數。
「台灣經過整個經濟環境的挑戰,在新台幣大幅升值中,我們出口沒有衰退,反而成長,這難道是全國企業玩股票就辦得到的嗎?」中國生產力中心總經理石滋宜指出。對國內外媒體一直把焦點放在台灣股市上,造成全民皆賭的印象,他十分不以為然。
有助企業強化體質
事實上,對許多企業而言,股市不但不是賭場,反而是企業財務操作與籌措廉價資金的場所。去年不少企業借大幅現金增資,對財務結構改善助益良多。以中日飼料油脂公司為例,「自有資本比例就因此提高至百分之七十七」,中日公司會計部經理李文忠說,這樣的財務結構,正是現在度過經濟不景氣時期最有力的本錢。
對資本密集的高科技產業來說,更是如此。聯華電子公司就利用上一波資本市場良好的情況下,「藉發行新股增資的方式,順利籌集四十億元的資金,建立與全世界IC工業最領先之公司同級的超大型積體電路工廠」,聯華電子公司副總經理宣明智說。
此外,聯電還利用增資股票募集的資金,於去年及今年上半年跨足相關的高科技電子零組件工業,並陸續擴充海外分支機構,加強國際行銷的佈局。
最近股票價格下跌,雖然聯電因此無法利用現金增資籌足新廠建設經費,不足的數目又得付息向銀行借。「但現在也有好處」,宣明智欣慰地說,「最近員工流動率大降,沒有人上班聽股票行情,工作態度也比以前認真多了。」
經濟發展的「利多」
「其實股市大跌,從個體來看,固然有些企業可能面臨困局,甚至從此被『淘汰出局』,但從總體的角度來看,卻未嘗不是經濟發展的『利多』」,經濟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葉萬安指出,由於人力回流,許多真心想做事業的老闆總算免受缺人之苦。同時人力供應多了,工資上漲的幅度可望降低,也有助降低成本、提高國際競爭力;企業老闆回頭專心本業,對經濟發展更是重要。
看來,無論什麼時候,這世上都有贏家,而這一波的贏家,正努力經營著台灣經濟的第二春。
〔圖片說明〕
P.100
在股市中,企業界人士運用的「理財」工具是現代化的資訊產品。反觀本業,是否也同樣跨出這一步?這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P.102
天仁集團「誤入」證券業,付出極大代價。
P.103
股市狂飆時事求人難,股市大跌後人力逐漸回籠。(張良綱攝)
P.104
產品升級才是企業致勝的根本之道,台灣麗偉電腦機械公司以此為努力方向。
P.105
台幣升值,工資上揚,三勝製帽為何仍有利可圖?總經理戴勝通(圖左)有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