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白、棕三色絲帶,象徵黃種人、白人、毛利人平等共存。(薛繼光)
「走三步,退兩步」,這是紐西蘭反亞裔移民風潮乍起時,澳洲雪梨市華裔副市長曾筱龍的評語。
這是「紐西蘭種族關係委員會」針對社會上反亞裔風潮,所製作的公益廣告。(薛繼光)
才表示要擁抱亞洲的紐西蘭,真的「只要亞洲的資源,卻不要與亞洲人比鄰而居」?
七月初的南半球,該是冬風在大地上摧枯拉朽的時候吧!但是紐西蘭的北島,卻依然青綠著大片的草地,成群的綿羊渾然不覺季節的腳步,只管安分地低頭吃草。從偌大的奧克蘭康華公園驅車往獨樹山開去,只見白雲靜靜依戀在山巔四周,難怪原住民毛利人,會稱呼紐西蘭為「長白雲的故鄉」。
到了山頂,才發現狂風颼颼,這兒並不真的如遠觀那般風和日麗,山頂象徵著白人統治勢力的放射松,幹基被毛利激進份子鋸開的傷痕猶在,一如掩飾不了的紐西蘭族群恩怨。
但是,自從亞裔──主要來自台灣、大陸、香港、新加坡、越南等地的華人──近幾年大量移民紐西蘭後,宿怨未解的毛利人與白人,卻一起把矛頭轉向,對準了新加入的外族。
淨土不平靜
翻開檔案,從九三年起,這塊號稱「上帝最後的淨土」(God Zone),就陸續發生多起反亞裔的事件。
先是亞裔中學生與當地青少年械鬥,導火線是為了交女朋友爭風吃醋,但彼此看不順眼心結已久;繼而在一份當地著名的社區報上,出現好幾篇「亞洲人入侵」的專文。
九四年,衝突事件愈見頻繁。一對華人夫妻在快餐店門口,被一群青少年丟擲冷飲易開罐,其中還有一名少年對他們喊叫:「我恨你們中國人。」
在尼爾森市,台灣和日本學生居住的房屋草地上,被人豎起一具燃燒的十字架。奧克蘭大學出現反亞裔的噴漆標語;搖滾樂電視節目max裡,青少年經常發紓他們對亞洲人不滿的情緒。連肺結核在紐西蘭死灰復燃,也有人將之怪罪到外來的亞洲移民身上。
從「情緒反應」到政府政策
當時,嚇壞了的亞裔以為紐西蘭的種族歧視達到了二十年來的最高峰,「沒有比現在更壞的了」;他們卻沒想到,反亞裔不但沒有盛極而衰,反而由私下轉為公開,由情緒的反應進而形成政府政策。
去年二月,有人透過紐西蘭電台表示:(來自台灣、香港的)移民應該留在他們的家鄉,整修自己的國家,而不是老往外尋找桃花源。奧克蘭精華區的艾普生師範小學在華裔學生佔全校比例高達百分之二十八,校長以無經費為英語不佳的孩子做彌補教學後,校董會通過所謂「排擠移民子弟條款」,規定必須在學區住滿一年,並通過英文測試,才可以入學。幸而還沒有實施,就在公聽會引起反對。華人社會反應激烈,揚言將對採取法律行動。
但諷刺的是,在當時譴責這個英語條款、連續五年敞開大門歡迎移民的紐西蘭執政黨,卻在去年十月開始實施新的移民規定,其中對亞洲移民影響最大的是:沒有通過英語考試的新移民,要繳交兩萬紐幣(相當於三十八萬元新台幣)的保證金;一年後若還沒通過,錢就要被沒收。
紐西蘭第一
更令亞裔移民坐立不安的是,反亞的言論,成了今年大選的主要政治訴求之一。二月中旬起,有毛利人血統的紐西蘭第一黨黨魁彼得斯,受邀到奧克蘭華人聚居的「豪域」區演講,卻公然發表反移民言論。他說,當年紐西蘭「慈悲為懷」收容的越南難民,如今卻在幹偷兒的勾當;豪域區建起一棟棟外型耀眼的豪宅,裡面住的往往是沒有大人照顧的孩子,他們的父母除了買下房子以外,和這個國家沒有一點關係。「我們要選擇紐西蘭需要的人,而不是需要紐西蘭資源的人,」爾後彼得斯提出他所謂的「紐西蘭第一」原則。
紐西蘭曾因白人與毛利人發生過戰爭,族群關係受創,而對種族問題極為重視。彼得斯對亞裔不公平的言論,被人告到人權組織,種族關係委員會不但「表示關切」,還刊登了一則全版廣告,畫面上只有四個腦,其中三個一樣大,分別標著「毛利人」、「白種人」、「亞洲人」;最小的那一個,則標著「種族主義者」。
黃色的箭靶
彼得斯卻不承認他是個種族主義者。「我怎麼會反亞裔?」在他的選區陶藍加接受採訪時,他微笑著辯解:「其實我是個好學生,我的移民政策,都是跟亞洲國家,像你們台灣、新加坡學習的──紐西蘭是個小國,我們也需要選擇性地接受移民。」
「彼得斯說得沒錯,亞洲國家也不要那麼多移民;但我要強調的是,我們是合法來的,為什麼你們要歧視我?」來自馬來西亞,為了對抗反亞裔風潮而決定組黨從政的范福安說。
「他批評亞洲人,卻不明說,但聽的人都知道他所指為何,」奧克蘭大學資深講師葉宋曼瑛非常不滿地表示,彼得斯不說自己是個種族主義者,但他抨擊的例子,從頭到尾都是亞洲人。
種族主義牌
在彼得斯一刀兩刃──一邊攻擊執政黨的移民政策,一面打擊亞裔移民形象──的策略下,他的聲勢竟扶搖直上。成立才不過三年的紐西蘭第一黨,從原本不到百分之八的支持率,一路暴漲到五月底的百分之二十九,成為紐西蘭最大反對黨;彼得斯個人的聲望,更超過現任首相柏格,以百分之五十四成為今年十月大選中最被看好的候選人。
這一股來勢洶洶的反亞裔浪潮,散居在大城市以外的華人移民首當其衝。位於陶藍加地區的奇異果觀光果園主人廖隆志就舉出家人的遭遇,「有遊客看到我太太在店面招呼客人,很不客氣地問:『你憑什麼待在這裡?』
奧克蘭等大城的情況也不太妙。紐西蘭最大華人社團華夏協會副理事長,在奧克蘭開設羊毛被工廠的楊慶熙指出,「現在我們都不太敢在車上掛平安符、香包之類的東方小玩意兒,否則很容易被刮車。」
紐西蘭第一黨黨魁彼得斯,引發反移民言論,在平靜的「長白雲之鄉」吹皺一池春水。(薛繼光)
從民意調查,則可以看得更全面。儘管亞洲移民在紐西蘭三百五十萬人口中,只有十萬不到,大約佔百分之三左右,但是今年三月的民意調查發現,紐西蘭有將近半數的人認為,該國的亞洲移民太多了。從華裔到亞洲人
引人深思的是,反亞洲新移民的人群中,甚至曾出現過和他們一樣黃皮膚、黑頭髮的紐西蘭老華僑。這些一百年前隨淘金潮來到紐西蘭的老華僑後裔,不但曾加入撻伐新移民的行列,而且言詞比白人、毛利人更過之而無不及。
首都威靈頓的一位華裔神經學者表示,他們窮數代的力量力爭上游,終於成為紐西蘭的「模範少數民族」,卻因新移民大舉湧入,發現自己仍被視為所謂亞洲人。
為什麼要反亞裔呢?難道真如新移民所問的:「是否這就是華人的命運?走到哪裡都惹人嫌?」
最常見的理由,是「移民只享權利,不盡義務;移民湧入使房價大漲、交通擁擠、治安變差、生活品質惡化……」等。一如六月底「中文一族」週刊上范權所言:「全家搭飛機來來去去,失業又住豪宅、開新車、上餐館,只造成kiwi投錯胎的心態……。」在大學的課桌上,就刻了很多「華人滾回去」的字。
流金歲月不再
「凡是人,對外來者都不太歡迎,尤其是影響到某些人的既得利益。」過去曾在榮工處服務,跑過許多國家的楊慶熙認為,紐西蘭人看到國家經濟每下愈況,自己福利被削減得愈來愈少,許多人對政府失望而引發反彈──他們認為這一切是引進亞洲移民造成的。
紐西蘭過去常自詡他們的國家是全世界最後一塊樂土,憑著天然資源──有人開玩笑,紐西蘭最勤奮工作的,是那九千萬頭綿羊,它們努力地低頭吃草,紐西蘭人只要剪下羊毛、切下羊肉,就可以外銷英國,換回白花花的外匯──成為一大富國。一九三八年,工黨政府提供世上包括最廣的社會安全系統,含著銀湯匙出生的紐西蘭人,不但教育費、生活費、醫療費全由政府支付,連照顧他們的母親,都可以領到補助。
這樣的黃金歲月,卻是無法「富過三代」。因農產品國際價格下跌而已見頹勢的經濟終於被福利政策拖垮,七○年代,整個紐西蘭的生活水平降到一百年前的水準。十年前,政府展開一連串的改革,包括政府機構大幅裁員、取消農牧業津貼,刪減百分之六十的福利預算,並開放移民,吸引外資。
重尋國家新定位
政策變了,也迫使人們改變生活型態。在紐西蘭奇異果營銷局工作,本身也是從加拿大移民來的巴麗絲指出,「過去紐西蘭沒有人需要存錢,現在當他們看到亞洲人進來,擁有那麼多存款,可以買下過去無人的海岸,他們再也不能去玩,自然引起強烈的情緒。」
葉宋曼瑛深入分析,在紐西蘭的情況,亞洲人的出現是一個象徵,表示紐西蘭正在變,要扮演一個亞洲舞臺上的角色,這是很多人都不能接受的。
「紐西蘭的悲劇,是歷史、地理的衝突造成的,」葉宋曼瑛表示,過去紐西蘭一直是英國最忠誠的屬國,兩次大戰,均以軍隊、羊毛、食物支援英國,死傷的紐西蘭人數高達全國的十七分之一。但沒想到九○年代全球區域經濟整合的大趨勢沛然莫之能禦,英國進入歐體,自顧不暇;亞洲、北美也在整合。孤懸在南太平洋的紐、澳該怎麼辦呢?加入人口眾多、地理鄰近的亞洲,就成了他們不二的選擇。
紐西蘭人多是英國移民的後裔,要他們放下大英國協的身段,擁抱開發中的亞洲,是很痛苦的掙扎,彼得斯就主張與亞、歐維持等距關係;但另一方面亞洲還不見得要紐、澳,馬來西亞的總理馬哈迪就持反對態度,讓親亞派緊張得不得了。「國家定位的逆轉,原本不干亞裔的事,但是他們看到你就是不順眼。」葉宋曼瑛說。
五十年風水輪流轉
反亞裔更有歷史的因素。
過去「白澳政策」惡名昭彰,卻少有國人知道,紐西蘭除了毛利人,也一直是個以英國人為主的移民國家;一般老家族還很看不起澳洲,認為他們是罪犯的後裔,不如紐西蘭「國格清高」。
在奧克蘭大學拿到歷史博士學位的葉宋曼瑛表示,紐西蘭人一直希望他們的國家完全屬於盎格魯撒克遜人和基督徒,華人被視為「不信上帝,齷齪且沒有道德觀念的外國人」。
在紐西蘭,華人是唯一必須付人頭稅才能進入的種族。一直到二次大戰,華人都沒有公民權,沒有投票權、不能領社會福利。即使後來得以入籍,每次入境都還要申請回頭證。紐西蘭的國家檔案館裡,還可以找到一疊疊打著手印的回頭證,這項對華人才有的歧視政策,連在紐西蘭出生的孩子也不放過。令人心酸的是,從這些嚴密登記著各種資料的檔案,甚至可以看到一個華人孩子是怎麼成長的。
此外,還有許多無形的歧視。教科書上,華人被列入和罪犯、精神病等同樣的社會階層,被視為不受歡迎的人種,甚至斥為社會的渣滓。這些其實還只是幾十年前的事,從那個時代走過來的紐西蘭人在白髮的年紀,竟然發現風水反轉──當年「低下」的華人,今天大搖大擺地成為社會新貴,有著一切他們冀望不到的東西──怎麼能夠心理平衡呢?
英雄無用武之地
偏偏這樣的新貴,「看起來」對紐西蘭毫無貢獻。奧克蘭大學於去年七月發佈一項調查,受訪的二百多位台商中,半數沒有就業,只有百分之六從事積極性投資(創造就業機會),如製造業。受訪者中,有百分之六十四表示,移民的目的是要讓他們的子女在紐西蘭受教育,而不是真正要來投資經商。也因此,亞裔移民被彼得斯批評「只享福利、不盡義務」。
這樣的說法,亞裔卻覺得十分不公平。「每個移民帶多少錢來啊!」來自香港的朱蘊珣說,四、五年前,奧克蘭最主要的商業區皇后街都冷冷清清的,香港人開玩笑,說是「開槍都打不到人」。現在呢?整個奧克蘭又繁榮起來了,茶樓裡的客人滿滿的。
一向打拼的港、台商人為什麼在天堂「懶散」下來?這裡面有著許多的無可奈何。調查中的受訪台商指出,紐西蘭未能善加利用這群移民的資金和技術,原居地的証照不被承認,使他們英雄無用武之地。
生意做到亞洲去
「台灣大概有一千名醫師移民紐西蘭,但是幾乎沒有人能在這裡執業,」在埔里開設檢驗所,一年多前家人移民紐西蘭的鄧相揚語出驚人。
原本是台灣南部某大醫院復健專科的楊緒南解釋:能移民的醫生,在台灣多半已經是大醫院的名醫了,在這邊,要重新考執照,不但考臨床、還要考基礎理論;就算萬幸通過,拿到執照,還要從住院實習醫師做起。叫他們怎麼甘心從頭來過?
「不只是亞洲移民無法在紐西蘭找到工作,歐洲移民也不行。」巴麗絲持平而論,紐西蘭需要引進更多的人口,才會有足夠的市場。
紐西蘭本地市場小,但是亞裔移民在拓展亞洲市場上,充分發揮了「以華銷華」的功效。像是台灣移民倪如娟的先生就出口紐西蘭的深海魚油等健康食品到台灣,「一次訂貨都好幾萬瓶,華人對對紐西蘭經濟的貢獻是很大的,」她說。
移民入侵?亞洲人帶著大筆資金來到紐西蘭後,奧克蘭的房地產,出現交易熱況。(薛繼光)
証諸國貿局統計,近幾年我國對紐西蘭貿易由順差轉為逆差,到一九九五年,赤字已經高達一億九千多萬美元。除此,移民帶動的觀光,成長也相當驚人。據統計,紐西蘭的觀光客中,四成來自亞洲。競爭巨輪開始滾動
但是移民有心開發紐西蘭的外銷市場,卻常常感到後援無法配合。朱蘊珣的先生李國材曾向紐西蘭一家廠商訂購冷凍雞肉,想外銷到香港、日本等地,沒想到這家公司一看訂單,竟說「量太大,無法接。」「哪有這樣做生意的?如果是我們華人,有生意上門,什麼樣的困難也要想辦法克服,」朱蘊珣說。
不過儘管紐西蘭人重視生活,工作、休閒力求平衡,百般抗拒這樣的競爭步調,卻還是受到不少影響,「以前他們超市一周只開五天半,現在天天開門。」
除了加速當地的生活步調,移民也製造了一些社會問題。青少年幫派就是一例。
「國中、高中才來的移民小孩,很難融入當地,交到當地的朋友,為了避免落單給人家欺負,自然聚在一起,形成幫派。」華夏協會理事長施慶桂表示,少部份家庭雙親都不在,即使媽媽在,也常常因為語言能力差,無法替小孩處理外面遇到的問題,孩子的不安全感比較強烈,也有適應不好的情形。
華夏協會現在能做的,就是多辦一些青少年的活動,提供場地讓他們發洩精力,也讓他們知道,哪裡有大人可以求助。
友誼的手
值得安慰的是,紐西蘭社會中反亞裔的有,支持的也有。今年六月二十五日的 NZ Herald報頭版,出現了一則這樣的新聞:「亞洲人不再名列前茅」。內容指出,申請移民紐西蘭的亞裔人數銳減,中國大陸由去年上半年的四千人減至一百多人,台灣由兩千人減至四十二人。移民部長馬克斯威爾指責紐西蘭第一黨的反移民運動,讓亞洲人覺得不受歡迎。
除了各政黨政治性地表態,譴責彼得斯之外,民間也有人伸出友誼之手。一個提倡種族間相互容忍瞭解的非政治組織「種族平等之友」,發起人憂慮此一問題愈演愈烈,主動和葉宋曼瑛等人聯繫,歡迎亞裔移民加入聯絡網,和不同族裔、主流人士多接觸──學生家長在學校接觸,喜歡園藝的在花園接觸,非常的「草根」。五月二十六日的成立大會,會場發給參加者黃、白、棕三色絲帶紮成的胸針,象徵毛利人、白人、亞裔平等共存。
奧克蘭受害還是受益?
輿論方面,紐西蘭電視台四十分鐘的新聞節目Assignment,曾製播了一個專題探討反亞裔浪潮。節目中訪問了正反意見,證券商抱怨住家附近貓狗都不見了(被中國人吃了),但記者去查證,卻沒有東西大規模失蹤;他並發現移民的成長數字被彼得斯灌了水。節目播出後,許多華人接到白人朋友打來表示支持的電話。
「紐西蘭的反亞裔風潮應該不會繼續惡化,」葉宋曼瑛欣慰地表示,第一黨的支持者都是老人,他們會過去,年輕人眼光看得遠。此外統計顯示,彼得斯的支持者中,只有十分之一住在奧克蘭。這個數字很令人玩味,因為亞裔聚集最多的地方,就是奧克蘭,被彼得斯批評最多的:房價變高、交通變差、教育資源被亞裔學生佔用,照理「直接受害」的是奧克蘭人,但相反的,卻是其他地方的人更反亞裔。顯然是接觸愈多,愈不會被成見所限,也愈瞭解亞裔移民為紐西蘭帶來的好處。
亞洲資金大撤退
奧克蘭一家汽車旅館的經理貝克說,他過去也是彼得斯的支持者,「彼得斯針對時局的批評令人叫好。但久了以後,發現他長於攻擊別人,自己卻沒有一套該怎麼做的政策,所以第一黨的聲望已經開始下滑。」貝克一位在銀行工作的朋友還告訴他,最近亞洲人的存款有流失現象,他們認為是紐西蘭的反亞浪潮造成的。「這對經濟有很不好的影響,」這位和善的老先生憂心忡忡地說。
代表新加坡財團投資紐西蘭的華裔企業家呂繼宏承認,最近是有兩個高達好幾億紐幣的大型投資計畫撤掉。他指出,原本新加坡集團要在紐西蘭做一個低收入戶住屋計畫,但在現今的社會風氣下,「很可能會引起紐西蘭人反彈,認為是亞洲公司來賺我們窮人的錢。」甚至連他本身,都為了避開這股反亞的浪頭,離開新加坡集團,轉而與英國銀行合資,來進行地下車站的開發。
恢復冷靜之後
「需要給移民時間去瞭解在此地可以做些什麼;同樣的,也要給當地人時間,去接受一個必須改變的世界。」巴麗絲認為,紐西蘭人一開始是看到一些亞洲移民不好的地方,例如小孩被丟下沒人看管,父母回去賺錢。「被彼得斯一激,情緒就沸騰起來了,但現在已經漸漸冷靜。」
目前第一黨的民意支持率已下降到百分之二十左右,連彼得斯都似乎感到當初批評亞裔的結果不太對勁,否則不會有台灣記者千里迢迢地去採訪他。
對未來,楊緒南倒是很樂觀,「這國家有反省能力,願意正視種族歧視的問題,」他指出,過去英國人與毛利人歷時十年的土地戰爭,不但殺死了許多毛利人,還將土著一百二十萬公頃的土地劃為「軍事移民區」。後來請英國女王出面道歉,並對毛利人展開賠償。
最近又有一則大新聞,一名毛利激進份子意圖將獨樹山上白人所種的放射松鋸倒,還沒成功就事跡敗露,結果紐西蘭政府花了十幾萬紐幣去救樹,嫌犯卻被判緩刑,因為法院「體諒他有那樣的歷史情結」。「新來的移民不用怕,這個國家不會重蹈覆轍,」楊緒南說。
這裡沒有反亞裔
星期三晚上,奧克蘭盆栽俱樂部的聚會來了八、九十位會員,其中絕大多數竟都是kiwi。長桌上,一盆盆榕樹、南天竹、榆樹各展風姿。朱蘊珣跟在老華僑陳先生的身邊,學著怎麼修剪樹形,前任會長鮑伯不時過來指點一番。
在這個充滿「亞洲禪機」的植物世界裡,外面紛紛擾擾的反亞裔浪潮,似乎很遠很遠了……。
傳統紐西蘭住屋講究庭園之美,亞洲人卻大量購買奧克蘭東區「豪域」(Howick)的豪華巨宅,當地人反感之餘,為Howick取了Chiwick的綽號。
(葉宋曼瑛提供)(葉宋曼瑛提供)
資料來源:紐西蘭少數民族黨提供(1996年預估) 繪圖:李淑玲。(薛繼光)
奧克蘭大學資深講師葉宋曼瑛的新著《龍在雲鄉》,呈現老華僑從備受歧視的「社會渣滓」,到「模範少數民族」的辛酸過程。
這棵象徵白人統治勢力的放射松,曾遭毛利激進份子鍊鋸斲傷,紐西蘭政府花下大把銀子搶救。(薛繼光)
紐西蘭曾是大英國協最忠誠的一員,兩次大戰期間,向英軍效命的戰死者姓名刻在戰爭紀念博物館內。(薛繼光)
奧克蘭的盆栽俱樂部,大家一起研究如何塑造樹形,反亞裔的風風雨雨,在這裡已不復聽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