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鄉全年祭祀不斷
正月最是繁忙。大年初一,家家戶戶得先從祭拜公媽(祖先)、神明、地基主開始,供品種類、數量務必採單數,當中包括雞鴨魚豬各一。
正月初九是天公生,從前一日的子時(半夜11點),舉行拜天公儀式,「早起的長輩,通常會在清晨四、五點就開始拜拜。」黃欣眉補充。供品除了五牲(豬羊雞鴨魚),還少不了麵線、壽桃等。
再來是緊接來到的上元節(元宵)。除了吃包有紅豆、花生餡的湯圓,往昔,「小學生要在晚上到學校操場集合,提著自己做的竹燈籠到中山路繞行一圈。」黃欣眉回憶。
上半年的另一個重要節日是清明節。負責掌廚的婆婆媽媽會在過節的前一週向市場熟識的攤商預定春捲皮,並且預備上整桌的配料,當日祭祀公媽、神明與地基主。
較特別的是,鹿港保有「挹墓粿」(ip-bōng-kué)的風俗,即有親人入葬新墓的前三年,家中若有添丁或婚嫁,就必須舉行「培墓」(puē-bōng)的儀式。當日除了準備牲禮、糕粿等供品來祭祀祖先,還會放鞭炮,並且發送銅錢給小孩,在物資不豐裕的年代,這可是小孩子少有的零用錢收入來源。
象徵著夏季到來的端午,更是鹿港人咸認,可比過年更熱鬧的重大節日。彼時,當地的龍山寺會舉行龍王尊神遶境的儀式,同時迎請天后宮的水仙尊王到龍舟賽事現場,舉行龍舟開光及下水儀式,在過往,溪邊還會舉辦拔河比賽。這一日,婦女會向中藥行採購香料配方來包粽子,小孩子身上掛上香包。民間還有吃饘䬾(煎堆)的習俗,除了自家製作,城隍廟中也會主動提供給民眾享用。
端午後,接續來到的是中元節。七月初一鬼門開的普度儀式不可少。七月七日七星娘娘(七娘媽)生日,則須備好紙糊的七娘媽亭,以及特別製作中央凹陷的湯圓作為供品,鹿港人相信,這是為了盛接七娘媽的眼淚。
另外,鹿港人以八月一日作為普度最後一日,當地人咸認,這是給好兄弟在人間多遊玩一日的善意。鬼月時,還有王爺夜巡的「暗訪」儀式,特別的是,鹿港的暗訪並沒有固定時間,而是由神明降乩指示。
.jpg?w=1080&mode=crop&format=webp&quality=80)
祭祀七娘媽的湯圓,中央微微凹陷,鹿港人說是為了盛裝織女的眼淚。(陳仕賢提供)
.jpg?w=1080&mode=crop&format=webp&quality=80)
鹿港幅員不大,但至少有60間廟宇,是不折不扣的神仙鄉。
.jpg?w=1080&mode=crop&format=webp&quality=80)
除了繁忙的正月,過端午,在鹿港可是一件大事。(外交部圖庫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