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會讀書的「道士」
主普壇的普度儀式由基隆「雷成壇」主持,該壇道士屬於「紅頭道士」,法事時頭綁紅巾,主要執行「度生」的吉慶法事,如建醮、謝平安等儀式;盛行於台南、高雄地區的黑頭道士則不僅能主持「度生」,也能「度死」(喪葬禮儀、超渡、做功德),涵蓋範圍較廣。
不論派別,道士皆為人與神之間的橋梁。雷成壇第六代傳人李銘峻解釋,在傳統社會中,他們不僅擁有比一般百姓更豐富的知識,還需精通抄書、誦經,甚至觀星測象,堪稱舊時代的知識分子。
也因此,即使到了現在,道士的養成也並不容易,以最基礎的科儀來說,每一項儀式除了需要以台語誦讀經典、詩詞外,還有體能訓練與身段表現等等,「身段又分為文、武,文的部分是誦經,武的則是淨壇、謝壇等較具儀式性的動作,這其實和傳統戲曲演員的訓練方式有些相似。」
回憶學習的過程,李銘峻坦言,自己並不擅長背書,因此往往需要花費兩到三倍的時間記誦,甚至透過錄音帶不斷播放,加強記憶,「其實到現在,每天都還在學習新的東西,因為道士的學習是沒有止境的。」他分享,今年春節前,雷成壇受邀至新北一座廟宇主持一連四天的祈福儀式,從早上九點持續到晚上五點,每場儀式約兩小時,對體力來說是一大挑戰,短暫的休息時間也要不斷複習每個科儀所需的文武內容。
而平日,他除了科儀服務,雷成壇也會在道壇迎接來自各地的信眾,為他們解讀八字、紫微斗數,或進行收魂、補運、解籤等儀式,項目五花八門。李銘峻認為,道士也可說是民俗信仰的律師,「律師熟知法律、撰寫書狀的方式,幫助民眾透過法律爭取權益;我們熟悉民俗經典與科儀流程,能協助信眾書寫所需文件,和神明傳達所期望的願望,或舉行科儀時所企求達成的目的。」

道壇桌上的法器擺放成一「心」字,代表雷成壇一心向道的精神。

庫房中滿櫃的手抄道教經文,每一本皆是珍貴的智慧結晶與歷史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