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瓜比較貴,敲醒夢中人
另一項市場差異化的絕招,就是讓「黑皮西瓜」重出江湖。
過去黑皮瓜在台灣推不動,可能與拜拜有關,因為「黑色水果」傳統上不了供桌。
但南部一家高檔超市進口日本黑皮西瓜,一顆定價卻超過台幣1,800元,這個市場行情敲醒了推廣人員。
黑皮瓜不一定要拿來拜拜。
希望以「品牌策略」來區隔市場的陳威廷認為,黑皮瓜最大的亮點就是具有墨綠、深綠色的外皮,如果擺在市場上,可以很容易讓消費者辨識出來,農友種苗針對不同客層,開發了三種不同肉色的黑皮瓜,作出市場區隔,但共同的特色都是甜美多汁。
外皮深黑綠色、也是紅肉的「雅君」,可以露天栽培,一年又可三期作,產量高,如同它的菜市仔名「雅君」,鎖定大眾市場,單果約三~四公斤重的雅君,糖度高,適合宴客等聚會或是餐廳使用。
一樣深黑綠皮,卻是橙肉的「黑蘭」品種,外皮雖帶有條紋,但墨綠的皮色讓它看起來好像整顆是黑色。黑蘭最大的特色是肉質脆爽,外皮堅韌,研究人員發現,放在冰箱近三周,肉質依然完好。
許竣傑說,黑蘭的植株強健,能耐雨水,較不易水傷,更大的優勢是一般的西瓜開花後30天熟了,兩到三天需要馬上採收;但是黑蘭可以放到一個禮拜後再採,也不會爛掉,讓農民採收期有彈性空間。農民可以在颱風天或非西瓜產季的前一季栽種,屆時上市時物以稀為貴,可以賣個好價錢,也適合走外銷路線,鄰近的東南亞國家,都在其儲運時效內,算是具有市場潛力的新果。

如何吃西瓜?「西瓜高手」龔建禎建議,「一嘴飽飽」大口咬下去,這樣才能吃出西瓜的口感。

最新培育的新品種「黑美人6989」,皮色比30年前上市的「祖先」黑美人還要黑,躍居「黑名單」榜首。

育種人員進行西瓜品種調查,包括果實與西瓜子的大小、硬度,並且試吃肉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