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豆豆的大人物
11年前,學農的陳建瑋回鄉創業,成立「保證責任台中市大人物農產運銷合作社」(以下簡稱「大人物」)。當時台中市政府鼓勵青農投入大豆契作專案,希望借助青農的力量,為國產大豆找出路。「合作社其實扮演『產』跟『銷』之間溝通的橋梁。」陳建瑋說。台灣多數是小農,生產量體不足,因此運銷合作社的角色是把豆農產的黃豆集結在一起,跟有意購買的商家對接,「我們像是這些大豆農的經紀人」,幫大豆找到好的買主,談到好價格,但回過頭來,也幫業主要求農友生產的條件和規格,以符合業主的期待。
「一開始我們都是小白啊。」這個「白」是經驗如一張白紙般的白,也是久坐辦公室未經太陽洗禮的「白」;他要說服農夫加入契作的行列,但缺乏與農家溝通的經驗,農家看他是「白肉底」,感覺是不同一掛的,「所以要先去曬黑再來聊」,他打趣說。初期當然辛苦萬分,但他也利用年輕人的所長,導入大數據作田間管理,鼓勵農民使用植保機來降低田間管理成本。今(2025)年大人物契作的大豆田面積有350公頃,參與的農民有900多位,去年總共收了473噸,今年預計會再增加,已有相當的規模,可以進行市場規畫。
有了願意加入的農家,「這個產業的痛點就是通路,幫大家把生產出來的東西賣出去。」他說起,當年的時空背景是國產非基改黃豆的價格是進口非基改的三倍,要讓業主願意採用國產黃豆,有其現實成本的考量。
陳建瑋先從豆漿入手,「因為豆漿是國人飲用比例最高的蛋白質補充」。再加上農糧署鼓勵學校午餐採用台灣生產可追溯食材,推動國產豆奶進校園,大人物是輔導的企業之一,藉此打開了校園的通路。「這將成為固定的需求來支持產業的發展,而且讓這一代的小朋友共同的回憶之一就是喝國產豆奶。」
陳建瑋接著解釋一路來的思索策略,「一個市場的形成,要先讓產線運轉,有固定的生產。進入校園,因為是團膳的市場,不會有沒辦法銷售完畢的問題。而且當到達一定的量級後,就產生產品紅利,產品不會有過多的耗損,工廠的參數會抓得更精準,單位成本也會下降,我們才有機會供應給一般的市場。」
近年,在市場上逐漸可以看到大人物自有品牌的豆奶外,也與如無印良品、全家便利商店、摩斯漢堡,聯名推出產銷履歷豆奶,產品知名度大大曝光。今年度他還想推動國產豆腐進入校園。
目前大人物的契作區主要在台中、彰化、雲林,其他國產黃豆的縣市如屏東、花蓮、桃園等地,各產區都有一群農友、農企業以自身之力,讓黃豆在台灣的土地上復耕,推動國產黃豆一步步重回台灣人的飲食中。
.jpg?w=1080&mode=crop&format=webp&quality=80)
陳建瑋回鄉創立大人物農產運銷合作社,扮演「產」跟「銷」之間溝通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