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比木料的集成竹材
然而,為了溫飽,他沒空想太多,劉文煌說,創業當時,說不上什麼崇高的理念,只是取材自唾手可得的材料。但眼看著竹材實在比不上市場主流的木料矜貴與萬用,才讓他衍生出想法:「想把竹子做出跟木頭一樣等級的工藝品與家具。」
如此一來,奠定下大禾不走傳統手工、少量生產的路線。為了讓竹材達到跟木材一樣,有著相當的硬度與厚度,他投入層積竹材的開發。起先當然不順利,設備不足,膠的品質也不夠好,「才黏好三天竹條就翹起來。」直到現在,從原竹的粗胚到成為可用的層積竹材,大禾已經有一套穩定的加工程序。
因竹子纖維本具的強度,且採縱橫交疊的黏合方法,如此生產的竹板,「比檀木輕,但比檜木壯,強度比木頭還要高。」劉文煌相當自豪。
工廠也導入CNC切割機,能將層積竹材進一步加工為精緻的工業設計品。這也使得,大禾成為少數有條件進駐各大百貨、飯店精品店的竹藝品牌。
這也促使了,2000年由建築師伊東豊雄操刀的台灣大學社科院圖書館,委託知名家具設計師藤江和子設計的竹書櫃,由於設計師要求書架以及每一座書架都要有不同的曲線,同時維持1.8公分的厚度,如此艱困的施作任務,找上大禾接手。
122萬根原竹、化成922萬條竹片、3688片竹板。而拋物線的弧形書架上,有著務求精準的卡楯結構,必須藉由嚴謹的曲度計算與校對才能完成,「寫了一萬個程式。」劉文煌說。成品的優美,與建築相得益彰,竹工藝的高水準演出,更象徵了台灣竹工藝更上一層的水平。
.jpg?w=1080&mode=crop&format=webp&quality=80)
大禾的產品,除了基本功能以外,往往融合了獨樹一格的巧思在其中。上圖為可攜帶外出的提籃茶組,下圖為可調節光源強弱的竹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