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日常,我的不思議
在夜市的探索中,酷也發現許多台灣人習以為常,卻令他驚奇的「不可思議」。他剛來台灣時,對臭豆腐的「氣味」印象深刻,一度以為是租屋處附近夜市傳來的嘔吐味,直到幾個月後才恍然大悟。現在的他,不僅能接受,還愛上了這股獨特風味,甚至拍片跑遍全台品嚐各地的臭豆腐,如今只要有外國朋友來訪,臭豆腐成了他必帶他們嘗試的台灣味。
除了臭豆腐,夜市牛排也是酷的心頭好。法國雖然也有牛排,但絕不會像台灣夜市這樣,端上牛排時,會等客人緩緩攤開紙巾,再掀開鍋蓋,獻上滋滋作響、熱氣蒸騰的鐵板牛排。酷覺得這種綜合了視覺、聽覺、嗅覺、味覺的饗宴,充滿儀式感。
酷對台灣料理的細膩觀察也值得深究,他認為台灣料理很擅長運用口感來增加趣味,例如豬腳,通常會搭配脆脆的筍乾或小白菜,讓軟爛的豬腳與爽脆的蔬菜形成對比,豐富了味蕾層次。冰火湯圓更是讓他驚豔,現煮Q彈的湯圓配上現刨剉冰,冷熱交織的口感讓他著迷,他甚至帶著店家的桂花釀回法國,請當地台灣廚師製作給親友品嚐。
台法文化的不同也是酷的觀察重點。在法國,用餐習慣是坐下來慢慢享用,但在台灣夜市,邊走邊吃卻是一種常態。儘管他自己仍偏好定點用餐,但他一定會讓來訪的朋友體驗這種隨興的樂趣,讓他們看到喜歡的就買,邊逛邊吃,感受夜市特有的自在。
另一個讓酷感到不可思議的,是台灣店家營業的「隨性」。他發現許多台灣餐廳或攤位似乎是「看心情」營業,有時週末反而不開,這在規律嚴謹的法國是難以想像的。對法國人而言,一旦公告週一到週六營業,就一定會開門,較少有老闆「不想開」就不開的情況。然而,酷也認為,這種隨性正是一種台灣的魅力。
當被問到如果要在夜市擺攤舉辦PK,他會賣什麼,酷毫不猶豫地回答:「可麗餅!」他指出,台灣吃到的法式可麗餅其實一點都不「法式」,希望藉此機會呈現真正的法國可麗餅風味。酷的法國朋友盧卡斯在體驗完夜市後也分享:「一個夜市裡能有這麼多元的攤位,是一件很酷的事,每個人都可以找到自己想吃的東西。」
對酷而言,夜市不僅僅是美食的殿堂,更是一場五感的饗宴。這份多元而豐富的體驗,正是台灣夜市最迷人的「感性」所在。

酷觀察,台灣料理擅長用口感來增加趣味,例如冰火湯圓的豐富滋味,就令他著迷。

慢悠悠地逛著夜市的行人、大火快炒的鑊氣、守著老味道的小攤等,都是夜市的迷人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