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光民的《用九柑仔店》為他贏來金漫獎的殊榮, 並且將版權輸出至法國。(莊坤儒攝)
莊坤儒攝
身為台灣最大的玻璃回收廠,春池玻璃一年的回收量約10萬噸,佔台灣回收玻璃的7成,減少的碳排放量也相當於蓋了500座大安森林公園。(林格立攝)
圓形的舞台空間, 突顯人與人之間無止盡的窺伺與監控。 (莊坤儒攝)
福衛五號計劃主持人張和本博士認為,福衛五號自主研發 成功,是團隊不斷解決困難、集思廣益的成果。(林旻萱攝)
當英國喬治‧歐威爾的政治諷喻科幻小說《1984》遇上俄國寫實主義劇作家契訶夫的《三姐妹》,會是如何的光景? 2017年底,由台灣「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簡稱「莎妹劇團」)與日本「第七劇場」合作的劇 ...more
歷經6年研發,總經費新台幣56.59億元的福爾摩沙衛星五號,是台灣第一枚自主研發製造的高解析度光學遙測衛星。 2017年8月25日福衛五號在美國加州范登堡空軍基地順利發射升空後,卻傳出衛星休眠、影像失 ...more
曾經,雜貨店是台灣庶民生活的重要場域,如今,卻象徵傳統社會最末的一抹餘暉。以服務鄉里為最高經營準則的雜貨店,無不是從風土裡長出的產物,除了基本的菸酒米鹽、零食玩具,兼賣冰品涼水、南北乾貨、拜拜用品,還 ...more
藝術的生命,就在於矛盾的張力。藝術家的工作,是能夠清明的穿透對立,圓融契合。享譽國際的雕塑大師李光裕,以爐火純青的深厚底蘊,遊藝在虛實之間。信手捻來,春色自成。 出生高雄的李光裕,汲取本土豐滿的民俗養 ...more
瑞士的洛桑管理學院把廢玻璃的回收再利用率,作為國家競爭力的指標之一,乃因為玻璃回收難度最高,回收價格低,因此一旦玻璃回收做得好,其它物料的回收一定也沒問題,春池玻璃董事長特助吳庭安開宗明義的解釋玻璃回 ...more
你曾和母親、家人討論過,自己是怎麼被生下來的嗎?從小到大,我們都被教導著,「生日」就是所謂的「母難日」,生產,確實是母親用生命去拚搏的一件大事,不過,除了肉身受苦受難,對於生產,我們還能不能有更多元的 ...more
從台東富岡漁港搭上交通船,約莫50分鐘的大浪翻騰考驗,終於來到孤懸於太平洋上的綠島。 它曾經是禁錮政治犯的地方,島上的山壁上還留有當年鑿刻的愛國標語。走過這段歷史,綠島目前已經轉型為生態旅遊島,奇特的 ...more
你可曾看過,台灣傳統三合院的屋脊或是立面牆上,貼了一排精緻亮麗的花磚,有幾何圖案,也有花卉動物,與紅磚搭配相應,似在喃喃細語,在陽光下,上了釉的色澤更顯耀眼剔透。它們只點綴在台灣最美麗的老房子身上,是 ...more
如何權衡個人創意與商業,是多數設計師無法迴避的課題,台中由於人事、房租成本低,競爭壓力不比台北大,因此有更多可容納實驗性嘗試的空間。許多年輕設計師選擇在此扎根創業,他們租下市區巷弄裡的民宅,開設一間間 ...more
人與海的結合,讓自然資源的保育、人文歷史的保存,以及人民生活襲產的概念,在台江這片土地上,做完美的詮釋與連結。讓我們真正思考與面對這片土地的價值,如何承襲先民的智慧,以及與其他物種的互動,進而達到生態 ...more
北門外,順著道路弧形轉角而建的鐵道部廳舍,半木造結構、紅磚外牆,左右對稱的塔樓,是屬於英國安妮復興樣式的兩層樓建築。此處不僅是許多老台北人記憶的美麗建築,也是台北近郊的通勤者,搭乘客運公車往返台北驛站 ...more
不論是教友或非教友,只要傅若望神父走到的地方,都受到大眾的歡迎。因為他的樸實無華與自然親切,陪伴著在地人度過了無數的寒暑。 ...more
1952年教廷在花蓮成立教區,巴黎外方傳教會奉命來台服務,至今超過一甲子,已有多位來自法國的神父踏上這塊土地,奉獻他們的青春與歲月。高齡85歲的花蓮玉里東豐天主堂神父潘世光,是目前巴黎外方傳教會在花蓮 ...more
關於旅行,有人喜歡行程滿滿,有人偏好閒散慢步,不論搭乘高鐵、火車、客運等交通工具,移動的路線由他人決定,而單車將主導權取回,移動的路線、速度、時間全由自己作主。 一百位單車旅人,一百種上路理由,不論疾 ...more
如果教室裡有張沙發,可以拿本書自在地窩在上頭閱讀。或者教室的外觀變成洞穴、竹屋甚至碉堡,那會是什麼樣的光景?這是新北市崇德國小老師黃國平為孩子營造的教室風景。 當課本不再只有單調的文字與不太吸引人的圖 ...more
王嘉明(左)、鳴海康平(右)(莊坤儒攝)
李光裕用豐滿的民俗養份,揮舞出獨特的東方人文。 (林格立攝)
徐銘宏(左)與他的奶奶莊寶春(右)。從18歲就開始 經營雜貨業的奶奶,如今已90歲,本身就是一部活歷史。 (莊坤儒攝)
光華攝影集記錄了台灣土地及大小人物的真實情狀,影像內容豐富多元,包括國內風俗民情、節日慶典、生態環境、人物特寫,甚至國外採訪紀實等,以影像展現了對台灣土地的依戀情懷與人際間的真摯情感。在瞬息萬變的世界中,唯有曾經始終不變,光華取一角一景、攝一顰一笑,留住了剎那,便化為永恆。
位於桃園平鎮的晴耕雨讀小書院,是書店, 也是在地人交流的平台,猶如昔日的雜貨店。(莊坤儒攝)
由警界到移民署,陳允萍的業務,始終和外籍移民相關。 (林旻萱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