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素也能兼顧營養
不同於以往的是,當今的素食觀念,受到國外營養學觀念的影響,對於營養成分更為講究。以素食加工食品來說,除了講求與葷食相對應的外觀、口感,連營養成分也一併關注,好比不少的植物肉品牌會在產品中額外添加鐵、鋅、鈣等成分,蛋白質等營養素含量與牛肉相較,竟能不遑多讓。
台灣素食營養學會執行總監陳婷鈺,也是擁有台、美營養師證照的營養師,她分享自己開始吃素,是在美國求學時受到Vegan風潮的影響。約莫在十年前回到台灣的她發現,素食者多強調茹素不殺生,對於營養方面的理解較少。
但隨著時代演變,吃素者越來越能認知到,要吃得健康,也必須付出相當的努力,「我們也會覺得,照顧好自己的健康,讓身邊的人無話可說,才更有利推廣素食的理念。」陳婷鈺笑著說。尤其素食者最常缺乏肉類中含量較高的鐵與B12,以及牛奶中含量尤高的鈣等營養素。
但是,生活在氣候溫暖的台灣,其實也擁有不少優勢。像是食材種類豐富不在話下,多樣化的葉菜類更是一大優點。陳婷鈺直言,素食者尤其仰賴深綠色葉菜來補充鐵質與鈣質,而在這之中,菠菜的鐵含量尤高,芥菜則是鈣質濃度相當高的食材,兩種蔬菜在台灣都相當普遍,容易取得。
另外,華人飲食習慣使然,台灣坊間黃豆製品種類豐富又多變,從豆腐、豆干、豆花、豆皮、油豆腐、臭豆腐、豆腐乳等,不可盡數。黃豆又是所有豆類當中蛋白質含量最高的,黑豆次之,以上兩種豆類都是台灣常見品種,「可以說,葷食者若想跨入素食,相較西方國家,台灣的門檻會是相對低且容易的吧。」陳婷鈺笑說。
台灣還有許多營養價值相當高的超級食物。被譽為東方橄欖油的苦茶油與紫蘇油,都含有豐富的Omega-3,獨具的長鏈型脂肪能減緩現代人常見的身體慢性發炎,還能夠平衡現代人外食因大豆油、沙拉油攝取太多的Omega-6。
陳婷鈺也點名台灣的野菜馬齒莧(俗稱豬母乳),同樣是Omega-3含量豐富的食材。台灣土芭樂,是維他命C含量超高的水果。另外,農業時代常見,近年農政單位積極輔導種植的油甘果,維生素C含量超高、抗氧化能力相當高,常被加工為果粉,也是營養價值相當高的優質食物來源。
.jpg?w=1080&mode=crop&format=webp&quality=80)
積極走上街頭,為素食發聲的台灣永續飲食轉型智庫協會理事長張祐銓
(右3)。(台灣永續飲食轉型智庫協會提供)
.jpg?w=1080&mode=crop&format=webp&quality=80)
台灣素食人口龐大,出於市場考量,也吸引不少葷食業者願意投入素食,或進行轉型。
.jpg?w=1080&mode=crop&format=webp&quality=80)
近年素食界的「仿生」食材不斷問世,圖為純植物食材製成的植物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