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陽明書屋」位於台北陽明山上,它庋藏了中華民國自建國以來,最豐富完整的決策性第一手史料。書屋的負責人秦孝儀先生表示:竭誠歡迎大家前來多加利用與參考,讓史料向世人說真話。
去年八月間,蔣總統經國先生在歡迎出席「中華民國建國史討論會」各國學者的茶會上,曾有一段懇切的談話,他說:
「重視史學研究,是中國文化中一項優良的傳統,所以政府雖在以往連年戰亂中,仍然竭盡力量,保存了相當豐富、也相當完整的第一手建國史料。這些第一手資料,都是歷史最忠實的語言,我們誠懇歡迎國際間的歷史學者前來閱覽、參考、運用,讓正確的史料傳承時代,向後世的人說話,做歷史最好的見證。……」
無可諱言,過去我國所保存的建國史料,或由於時局不靖,屢經播遷;或由於數量龐大,整理費時;或由於觀念問題,有所顧慮;也或是我國歷史學者已有研究,但未為國際間所任意;……凡此種種,都直接間接造成一種我國現代史研究禁忌諸多、史料開放有限的印象。而蔣總統的這段話,正代表中華民國各史學機構當前的政策,以及今後致力的方向。
位於陽明山後山,典藏了數量最多、價值最珍貴的現代史第一手史料的「陽明書屋」,也在這個政策下樂意開放門戶,歡迎國內外學者充分參考與運用,以尋求歷史的真相。

(楊永山)
在戰火下保存不易的史料
「陽明書屋」是中國國民黨中央黨史委員會典藏史料的所在地。它藏有中國國民黨建黨八十餘年來所有決策性的文件檔案。史料之完整與珍貴,無可比擬。中國國民黨中央黨史會主任委員秦孝儀表示:「或許有人不瞭解,總以為黨史會的史料,只是黨內活動資料,只有研究中國國民黨黨史的人才需查用。事實上,由於中國國民黨是一個革命開國的政黨,後來又是執政的民主政黨,與國家命運休戚相關。因此,中國國民黨與中華民國有著不可分的關係,黨史的史料也可說是民國史的骨幹。不熟悉中國國民黨的黨史,就無從對中華民國史獲得全面透徹的瞭解。」秦孝儀先生接著說明黨史會這批史料的來龍去脈,他表示:「黨史會成立於民國十九年,掌理中國國民黨史料的編纂及一切重要文獻的典藏事宜,史庫最早設於南京。抗戰爆發後,為顧及史料安全,及時遷往長沙。民國廿七年又遷到重慶,直到抗戰勝利後才重回南京史庫。民國卅七年冬天,戡亂軍事逆轉,先總統 蔣公立即指示將全部史料優先運來台灣。」
書屋的一位工作人員透露,民國卅七年十二月廿四日, 蔣公指示史料遷往台灣的電稿原文,目前也保存於陽明書屋。他表示,睹物思人,令人充分感受到領袖秉承道統、重視歷史,並願對後代子孫有所交待的負責心態。
史料遷來台灣之後,由於中部氣候較乾燥,因此大部份庋藏於草屯的史庫大樓。秦先生表示,政府播遷來台初期,由於喘息未定,百廢待舉,一時沒有餘力妥善整理。那時國內外研究民國史的學者,每須長途跋涉、苦苦翻尋,才能參閱所需史料。因此,民國五十八年,乃將部份文件資料遷存台北新店青潭,與國史館合作設立「中華民國史料研究中心」,以便利學者研究。到了民國六十八年六月,為了更進一步集中史料,並提供良好的研究環境,終於決定將分藏於草屯荔園、台北青潭的史料,及大溪與芝山岩的總統府機要檔案庫史料,全部集中陽明山的陽明書屋現址,總算達成了中國現代史史料集中與聯合供應的目標。幾年來的整理與研究,也使「陽明書屋」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現代史資料研究中心。

位於陽明山後山的「陽明書屋」,環境清雅、庫藏豐富史料,且是中國現代史研究的重鎮。(楊永山)
資料豐富,環境幽雅
陽明書屋位於環境清幽的陽明山後山,也就是往金山的陽金公路上、竹子湖測候站附近。除了本館是一幢二層樓的綠色建築,另有四個分館環繞附近。
本館一樓正廳是總裁紀念堂,有蔣公各個時代的勳業照片。二樓正廳的總理紀念堂,則陳列著孫中山先生畢生奔走革命的史蹟圖片。
二樓的左、右廂房,則是中山先生與蔣公的特藏珍貴資料室。紅木櫃子中陳列著國父在香港西醫書院的成績單、倫敦蒙難後的親筆自傳,以及他手改的三民主義原稿,其上還有蔣公的眉注。此外,蔣公留學日本時的數學筆記,以及親筆校改的聖經和荒漠甘泉譯稿,也都十分吸引人。
環繞天井二樓,是先烈先賢史蹟廊。陳設了先烈先賢的遺墨和遺物。其中有黃花岡之役的破碎彈片、范鴻仙烈士血衣遺稿、林覺民與妻訣別書手稿、黃克強先生呈 總理書及其「上馬殺賊、下馬草露布」之印,以及陳其美烈士的「丈夫不怕死,怕在事不成」遺墨等。這些先烈先賢的遺物墨寶,都說明瞭個人的生命雖然短暫,但奉獻犧牲的壯烈精神,則永垂不朽。
秦孝儀先生表示,這些衣冠文物,由於極其珍貴、保存不易,僅在陽明書屋內部展示,只供歷史學者前來研究參考。

位於陽明山後山的「陽明書屋」,環境清雅、庫藏豐富史料,且是中國現代史研究的重鎮。(楊永山)
藏有聞名中外的「大溪檔案」
除了總理、總裁及先烈遺物之外,一般歷史學者最關心的,還是陽明書屋所典藏的史料。其中,藏於一樓正廳地下室的,便是聞名中外的「大溪檔案」。
對研究中國現代史的學者而言,「大溪檔案」無疑是擁有無盡寶藏的「金銀島」。但一般人或許並不明白它的內容和價值。秦孝儀先生解釋說:所謂「大溪檔案」也就是總統府機要檔案,是總統 蔣公私人的各項資料,初曾藏在桃園大溪,故習稱「大溪」檔案。它包括 總裁的各項任職派令、建軍、統軍、救國、建國、反共、討共,以及治學、治事各方面往返的重要手稿文電。這項檔案包括了民國以來各項重要史實的第一手資料,如:創建黃埔、中山艦事件、北伐、清黨、抗戰、和談、剿共等,均可在此得到史料的印證。
期待「大溪檔案」的開放,一直是國內外研究中國現代史學者的共同心願。秦孝儀先生表示,這個願望的達成,並不遠了。他說:「為了國家立場與安全,某些史料在不同階段有其保密的必要,因此我們依時間、種類,作不同程度的階段性開放,這種作法舉世皆然。至於大家關心的大溪檔案,事實上已經公佈大部份了。比如陽明書屋最近陸續出版的『抗戰史料叢編』,其中便有八○%以上的史料取自大溪檔案;尤其最後一篇『戰後中國』的一九四五年至一九四八年這一段,更大量引用大溪檔案的重要資料,像史迪威事件、馬歇爾使華、以及他們與先總統蔣公談話紀錄……的公佈,乃是前所未見的珍貴資料。此外,在黨史會出版的近代中國雜誌中,也分段逐期刊布大溪檔案的重要內容。」秦先生接著表示,有心的歷史學者應不難發現,許多珍貴史料或是過去視為機密檔案的資料,近年來一直在分段開放中。

總理紀念堂陳列著 國父孫中山先生畢生奔走革命的史蹟圖片。(楊永山)
四個分館分別庋藏重要史料
大溪檔案之外,陽明書屋還有一份令人矚目的史料,就是中國國民黨自創立興中會以迄目前的全部檔案史料與會議紀錄,以及總理、 總裁和先烈先進的傳記、著作及文獻,還有革命初期迄今的各種公報、期刊及報紙等。這些史料分別庋藏於環繞本館的大仁、大義、大智、大勇四個分館中。
大仁館庋藏了中國國民黨中央重要會議紀錄、上海環龍路檔案、漢口檔案等,包括自民國十三年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以來歷屆歷次全國代表大會、全會、常會及中央政治會議、國防最高委員會……的會議紀錄,以及 國父與黨員間、或黨員同志間往來的原始函札等。
秦孝儀先生指出,關於這些檔案,黨史會已用較細的分類法加以整理,並建立一些個別性的專檔,如胡漢民先生專檔、吳稚暉先生專檔、李石曾先生專檔……等。

總理紀念堂陳列著 國父孫中山先生畢生奔走革命的史蹟圖片。(楊永山)
擁有國內最豐富的報紙收藏
大智館則庋藏報紙、期刊及各種公報。其中報紙部分,時間最早的有民前十二年出版的上海蘇報,與民前八年出版的中國日報和警鐘日報,都是中國國民黨革命初期的重要文獻,並且亦為海內外所僅見之原版。
其間所藏報紙六八○種,是台灣地區收藏最完備的,除全國性重要報刊有完整收藏,各地區性小報,也有相當豐富的庋藏。早期珍貴報刊除影印出版外,重要大報並陸續攝製微卷,以便永久保存。
此外,還有民國元年以來的各種政府公報,如國民政府公報、中央黨務公報、及立法院、司法行政部、外交部各機關公報等等。公報的收藏共二三○種,三千餘件。其中最重要的,如臨時政府公報、軍政府公報、大本營大元帥府公報、國民政府公報等,已影印流傳。
期刊雜誌的收藏,起自興中會至今,共五五○種,重要珍本如浙江潮、湖北學生界、民報等,也已影印出版。
大義館是負責史料典藏和發行的辦公室,以及圖書資料中心、照相暗房等。大勇館則存放中外各通訊社歷年來的新聞報導資料。

一樓正廳是 總裁紀念堂,有先總統 蔣公生前各個時代的勳業照片。(楊永山)
整理維護頗費心思
據統計,目前陽明書屋本館和四個分館所庋藏的史料,數目在四十五萬件以上。據說當年自草屯、大溪等地移來時,運了一百多輛卡車,可見其中庫藏之豐,同時也不難體會整理維護的困難與費心。
負責史料典藏及維護的總幹事劉偉鵬表示,以草屯史料為例,當時分類極粗,一包包用牛皮紙袋捆裝在木箱裡,調閱十分困難。遷到陽明山的這幾年來,工作同仁日以繼夜地整理、分類、登錄、編號、編目、製卡。此外,年久散佚、破損的文件,必須重新裝訂、裱褙;雙面文字無法裱褙的文件,則壓上膠膜護背。清理完成後,按照類別裝進不同顏色的塑膠卷夾中,然後再分門別類,存入各鐵庫,分別置於有各種現代化除濕防蟲設備的專室裡。如此一來,史料成冊,不但美觀耐久,調閱也十分便利。此外,建立照片專檔和將主要史料攝製成微卷,也是整理的重要工作。
劉總幹事說:「從整理分目到完成,史料一直陸續借出,成長率每年在廿五%以上。整理工作將永不停止,因為新進史料迅速增加,使我們感到庫房已不敷使用,因此有擴建的計畫。在新的史庫大樓中,大家可以享受到更現代化的服務。」

總理紀念堂陳列著 國父孫中山先生畢生奔走革命的史蹟圖片。(楊永山)
圖書視聽資料亦極周全
除了典藏檔案文件的史庫外,陽明書屋也設有圖書資料中心及視聽資料中心。前者以蒐集國內外中國現代史相關圖書為目標,採用圖書館分類管理辦法,以便研究人員隨時參閱查考,現有中外文藏書十萬冊。秦先生補充說,位於台北國父紀念館的孫逸仙圖書館,已在民國六十九年劃歸黨史會管理,該館藏書以有關中國現代史的書籍為主,典藏書刊在卅萬冊以上,其中更不乏珍貴孤本,使得陽明書屋的圖書資料更形豐富。
視聽資料中心則以收藏有關現代史的所有顯微片、影片、錄影帶、錄音帶、唱片、幻燈片……等電化史料一千餘件。
「除此之外」,秦孝儀先生說:「陽明書屋不僅是現代史史料與書籍收藏和保存的機構,我們的中心任務乃在建國史的研究、編纂與出版,具備學術機構的性質。」

這裡面藏的就是聞名中外的「大溪檔案」。(楊永山)
也進行學術研究工作
秦先生表示,在研究方面,陽明書屋由兩方面推動:其一是書屋內專任工作人員,依其興趣與專長,訂出研究計畫,從事專題研究;像蔣永敬的「鮑羅廷與武漢政權」、胡志明在中國」,李雲漢的「從容共到清黨」、「宋哲元與七七抗戰」、「西安事變始末研究」,胡春惠的「韓國獨立運動在中國」,呂芳上的「朱執信與中國革命」……等,都是極有價值的學術專著。
另一方面,陽明書屋也全力協助國內外從事中國現代史研究的學者或研究生,進行研究、提供史料。秦先生表示,只要申請者提出論文研究題目,並附上推薦信或自薦信,書屋工作人員便會根據申請者需要,調出史料或參考書籍。申請者可以在台北搭乘黨史會交通車上山,在設備齊全的研究室中研讀資料。
「除了不供膳宿,我們提供一切研究上的方便,包括協助外籍人士翻譯上的困難,介紹有關人員接受訪問等。此外,如果有人嫌上山麻煩,我們在台北孫逸仙圖書館中也備有一套完整的目錄卡片,申請者只要在那兒查到所需資料,山上的工作人員可以影印之後,隔天送到孫逸仙圖書館備查。」秦先生接著說:「總之,我們儘可能提供服務,近年來,除了國內的學者和研究生之外,陽明書屋接待的外籍學人已在百人以上。」

總理珍貴史料室中,有 中山先生在西醫書院時的成績單、手改三民主義原稿……等。(楊永山)
將珍貴史料編纂出版
在編纂與出版方面,負責其事的總幹事呂芳上說:「陽明書屋有計畫地編輯、出版與影印的各種文獻、文集、傳記、畫刊、大事紀要……等,已近五百冊,另編有出版圖書目錄以供查考,其中不乏許多珍貴資料。」
呂總幹事表示,像「中華民國史料叢編」,就是將庫藏的早期珍貴孤本或絕版資料,包括書籍、雜誌及報紙影印出版。「革命文獻」則匯編國民革命的重要史料,分輯印行,目前已出版九十餘冊。此外還出版有「中華民國史畫」三巨冊、先總統 蔣公大事長編等。呂總幹事接著說:「目前我們編纂最重要的書籍是『中華民國重要史料初編』,其中抗戰時期的續編三冊已經出版,緊接著,戰時外交、作戰經過、戰時建設、傀儡組織、中共活動真相、戰後中國等專題,亦將陸續出版,相信可以推動抗戰史的研究。還有『中國現代史辭典』,將是一部研究中國現代史不可或缺的工具書。」
編纂與出版固然可供參考、查閱之便,以嘉惠學人,但也有不少學者認為,這種方法難免予人「選擇性提供」的印象,搜羅不一定完全,且其「真實性」也有待商榷。關於這一點,秦先生表示:「重要史料初編本就是選擇重要、未曾公佈的史料刊布。至於一般已公佈或不重要的史料,不在搜羅之列。至於鉛字排版後的真實性,我們的出版原則是,既要刊布,就不更動、刪節,除非原始文字有筆誤,也僅以括號夾注說明。我可坦然地說,對書中史料有任何懷疑的人,儘可來陽明書屋調閱原件,我們竭誠歡迎。」

總理珍貴史料室中,有 中山先生在西醫書院時的成績單、手改三民主義原稿……等。(楊永山)
學術研究與社會歷史教育並重
史料典藏、整理、研究、宏揚的工作,顯然千頭萬緒,但秦孝儀先生表示,陽明書屋把握的原則是——「歷史與學術結合」、「歷史與教育結合」、「歷史與大眾傳播結合」三個方向。
對於與學術結合,秦先生表示,除了提供史料、編纂出版,陽明書屋也經常與其他史學機構聯合舉辦學術活動,像去年的「建國史討論會」,便是一個國際性學術會議。
至於與教育結合,秦先生舉例說:對於大專現代史教育,陽明書屋邀集專家學者分工合作,撰寫中華民國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四種發展史,以補救當前現代史教材的不足。此外,也經常召開「歷史教育研討會」,與學者專家共同研究歷史教學。對於兒童及青少年,則以革命史事為主,請國內著名女作家和畫家,編寫圖文並茂的「兒童連環圖畫」和「青少年通俗讀物」等書籍。
對於大眾傳播工作,書屋在六十八年起,協助三家電視台製作「大時代的故事」節目,每週聯播一次,每次卅分鐘,劇本和史料都由黨史會提供,連續播出一百五十七集。此外,陽明書屋也經常協助各地舉辦多種歷史教育的展覽,對社會大眾的歷史教育,有自然而新穎的啟示作用。

中國國民黨革命奮鬥歷程史料展示廊,可以看到中國國民黨從興中會時代迄今的珍貴照片和史料。(楊永山)
是現代史研究的重鎮
「史料典藏、整理、研究、宏揚的工作,不但千頭萬緒,而且永無止境。」秦孝儀先生表示:「今後我們仍將大量編印民國史料,或以專題編刊文獻,或就庫藏珍本影印叢刊。在抗戰史料叢編出齊後,並計畫以第一手史料繼續編刊開國時期、北伐時期等史料叢編,使各階段的研究者,均能獲得足資佐證與研討的史料。此外,在設備上我們打算增加並更新攝製微卷的設備。除史料外,也計畫將庫藏的大量報紙、公報和雜誌都製成微卷,以便交換和供應各方研究的需求。」他接著說:「我們更希望將來陽明書屋的史料典藏,能完全進入電腦化,這項工作已經在籌畫中。」
然而,國內外學者一致關心的問題,仍是史料開放的尺度問題。對於這一點,秦先生表示:「作研究工作的學者,總是希望獲得的史料愈多愈好,越新越好,越珍貴越好;特別是研究中國現代史的學者,近年來常向史學機構提到擴大開放史料範圍的問題。我說過,我們已在逐步開放、擴大之中,可以說民國卅八年以前的重要史料,除極少部份外,差不多都已公佈。但是」,秦先生語重心長地說:「中華民國的國情特殊,自建國以來,國事紛冗,動亂頻仍,局勢複雜多變;而目前我們還處於非常時期,情況自然不能和其他統一國家相提並論。希望瞭解中國國情的人,能諒解這一事實上的困難。」
最後秦先生強調:「儘管面對的是紛紜複雜的艱鉅工作,我們今後仍將秉持以科學方法庋藏史料,以坦誠的學術精神公開史料的原則,服務學人;並在已有的基礎上,盡力與學術界結合,使陽明書屋真正成為中國現代史資料與研究的重鎮。我們竭誠歡迎國內外歷史學者前來多加利用。」

「圖書資料中心」以收藏中國現代史相關圖書為主,採用圖書館分類管理辦法,以便研究人員隨時參閱查改,現有中外文藏書近十萬冊。(楊永山)

總裁珍貴史料室藏有先總統 蔣公生前許多親筆文稿。(楊永山)

這是 孫中山先生手繪的青天白日黨旗。

民國十三年,國父致蔣公令艦回到廣州留守的電文原稿。(楊永山)

國民黨第三次革命事前籌款計畫,是 國父的親筆手蹟。(楊永山)

孫中山先生親自撰寫的三民主義演講稿。(楊永山)

總理生前使用的文具和眼鏡套。(楊永山)

國父大殮時所覆蓋的國旗和化妝用品。(楊永山)

這是革命烈士秋謹的詩文遺著。

這是 國父手寫的自傳。(楊永山)

烈士陳其美的遺墨和衣物,浩氣猶存。(楊永山)

這是 蔣公生前佩掛的青天白日勳章。(楊永山)

蔣公一生篤信基督,這是他親筆校改的聖經譯稿。

經國先生五十歲生日時, 蔣公親筆書寫一幅勉勵他的中堂。(楊永山)

由 總裁遺墨中,我們可以看出他一生淡泊謙沖的胸懷。

裁紀念堂中,有 蔣公畫像及生前佩用的指揮刀。(楊永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