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玻利維亞黃文衡
自立先生鈞鑑:
本人自國防部上校退役後,曾遊歷歐洲,由於經常出入中國餐館,因此得以閱讀到光華(有許多中國餐館,都將光華陳列在架上,供客人取閱)。光華用心的編輯及精美的印刷,甚得海外中外人士的喜愛。光華的成功,使我亦覺與有榮焉。您或許不甚知道,光華在海外所造成的影響及所收到的效果是無形但宏大的。在此我姑舉二個實例說明:
一、在歐洲的中國餐館,其老闆或員工的組成份子非常複雜,有來自中國大陸的,有來自臺灣的,也有少數來自東南亞的華人。他們在閒暇時,常會談到臺灣的情況,而此時,光華的報導,便成為他們談話的資料及最佳的佐證。從大陸出來的年輕人,對光華多裝作一副不願看的姿態,但他們在夜闌人靜或獨處時,卻背著人取去閱讀,我還看過一個大陸青年偷偷躲進廁所裏看哩!
二、近來各地華僑已普遍肯定臺灣的進步與繁榮。在歐洲時,我常在中國餐館中與一些正在進食的客人閒聊,發現他們對臺灣多有所瞭解,而且還表示非常喜歡臺灣,原來他們常看光華畫報。
三、玻利維亞雖較歐洲國家落後,消息的傳播也較閉塞,但由於我駐外人員的努力、華僑的宣揚,再加上光華西文版的廣為傳播,使得本地人逐漸能認識自由中國的進步,對我國態度友好,並進而影響其政府當局。
耑此奉聞並頌
公安
文.桃園陳垣崇
編輯先生:
我喜歡看光華的「文摘」。因為國內報刊雜誌多不勝數,而個人的時間、精力有限,常漏讀很多好文章。貴刊能多方蒐集,而且取材廣泛,可以想見編者費了不少苦心!
文摘的另一功用,是將關心國內情況的海外遊子更緊密的聯繫起來。有位正攻讀博士學位的友人來信提及:「剛到MIT時,我讀光華,也讀中共出的書刊。後來,我只讀光華了,理由很簡單:光華令人信任。從文摘中可以看出國內的真實情況,而不是一面倒的宣傳,或者一味溫暖的軟性文章。透過文摘,我可以揣得家鄉的狀況,也深切體會到那種血肉相連的感情。」
我們希望貴刊能保持這種開闊的胸襟、明智的作法,讓文摘繼續方便國內外的讀者,也更激發大家的愛國情懷。
敬祝編安
文.臺北市光翟
編輯先生:
我住在臺北市的金門街,每早出門上班時,都會碰到垃圾車開進巷道收取垃圾,隨車工作的清潔隊員總令我十分感動。
垃圾車一面緩緩開動,清潔隊員一面把堆在住家門口、牆角的垃圾往車上丟。垃圾都丟上車後,他們還拿著竹掃帚和畚箕一路打掃地面,把地上所有的廢棄物都清掃乾淨,給我們一個整潔的環境。
看到他們默默進行這種服務工作,看到他們身著簡樸的工作衣,及身上難免被沾染到的髒污,往往讓我深思許久。我想藉貴刊一角謝謝他們的辛勞,希望貴刊日後也能為這類在社會角落默默服務的人作一深入報導。
敬祝編安
文.東海大學梅可望
●來函照登●
東海大學與省議會合辦「進修班」及「碩士班」之說明
本校根據大學法第卅條辦理「推廣教育」的規定和教育部所核定舉辦推廣教育的原則,應臺灣省議會的商請,與省議會合辦社會學研究所的「進修班」與「碩士班」。省議員報名參加「進修班」者達五十人之多,議會秘書處工作人員報名者也達卅八人。一個高級民意機關的代表和工作人員,居然有大多數的人,願意犧牲晚上休息與玩樂的時間,參與不讀學位,不給學分的「進修班」,一個星期三次,到教室聽課、讀書、增加新知識,的確是一件很難能可貴,值得敬重和鼓勵的事!
至於「碩士班」,因為涉及學分和學位,本校無權決定,必須先呈報教育部核準才能辦理。但根據憲法的精神,只要合乎資格,能透過公平、公開的入學考試及格,任何人都有權利去讀研究所。省議員有此抱負,站在教育工作者的立場,自然應該一視同仁,給合資格的人參加入學考試的機會。因此本校社會學研究所會同省議會主辦人員,擬訂雙方「建教合作計畫」,經省議會與本校雙方同意後,於今(七十二)年元月廿九日由本校呈報教育部核辦。
在本校與省議會會商期間,雙方完全同意依法辦理。舉凡「碩士班」的報考資格、考試課目以及一切有關規定,全部依社會學研究所的標準,絕對未予放寬。唯一的不同是:由於研究所的入學考試時間是五月底或六月初,省議會尚在會期中,而報考的人數可能不少(究竟多少,到那時才會知道),為了顧及應考人的工作,所以合作計畫中向教育部請示可否「分別在兩地舉行」?這個方案絕對公正、公平、公開,省議會既未明示或暗示希望本校對省議員予以優待,本校也絕未想到給應考者的方便或優待。因為考試是神聖的、公平的。本校對研究所的入學考試一向極其嚴格,本校社研所去年與臺省府社會處辦理「建教合作」,社會處所屬人員應考只錄取一人,可為明證!
可是當該項「碩士班」的計畫尚在教育部審定中,辦與不辦還不知道;省議員究有多少人願意報考碩士班以及能否分區辦理入學考試等等,都還有待教育部指示之時,輿論界忽然傳出省議員享受「特權」讀碩士,東海有可能「放水」之疑慮等等議論。頃刻之間變成熱門新聞,而且愈炒愈熱,似乎省議員已從東海大學獲得授與碩士學位的保證,本校已向省議會的特權低頭,願意「放水」等等駭人聽聞,不可思議的傳聞!我看到這些報導,極覺莫名其妙!真是一頭霧水!因為省議會從來沒有向本校表示要「特權」,本校也絕不可能,更絕對不會對任何投考研究所的人「放水」!誠如省議會高育仁議長在「進修班」開學典禮席上所說的:「特權和放水是別人想出來的,東海和省議會從來沒有想過這些事!」
為什麼有人會想到特權和放水呢?經仔細研究的結果,是新聞報導把「進修班」和「碩士班」聯在一起,以為這兩個班是一回事的兩個不同的階段;以為「進修班」是「碩士班」的「先修班」,凡參加「進修班」的人一定可以進碩士班攻讀學位。這真是一個天大的誤會!「進修班」與「碩士班」是截然不同,且不相關連的兩個班;讀「進修班」的人與投考「碩士班」完全是「兩碼子事」,進修班絕對不是碩士班的先修班。因為投考碩士班首先要有大學畢業的資格方能報名,然後必須參加公平、公開的入學考試。試卷一律彌封,誰也不可能給誰任何方便!與參加進修班與否毫無關係!明乎此,這個天大的誤會應該可以冰釋了。
本校與省議會合辦的「碩士班」,如果能奉教育部核准,社會學研究所一定會遵照國家的法令與本校過去的良好學風傳統,絕對公正辦理。本人身為東海校長,必嚴格指導監督「社研所」把這件事辦好,不容對本校校譽有絲毫不良的影響。全校師生與各位校友對此點應該可以放心。
最後我要特別強調的是:這次令人莫名其妙的「風暴」,是由於各方對實際情況不太明瞭而起;我很覺難過,也很覺遺憾!今後當加強與輿論界的意見溝通,使本校一切作為都能為社會所明確認識。也希望社會各方多向本校瞭解事實的真相。
本校歷史悠久,校譽卓著。切盼全體師生愛護校譽,絕對不做影響學校形象的事。如果有人對學校的措施加以批評時,先要探尋事實的實情,再作評論,以期做到校訓「求真」的要求!當然,如果我們做得對,問心無愧,光明正大,也不怕人家不合理的批評和攻擊。孟子說:「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就是這個意思。
至於省議員和議會工作人員願意犧牲遊樂休息的時間,參加本校的「進修班」;其中有大學畢業資格者,如果報考本校社研所「碩士班」,在公平競爭原則下,獲得錄取,我認為本校師生應該歡迎他們。因為省議員是數萬公民選舉出來的,他們有志讀書、研究和深造,對社會風氣的改善,一定有積極的良好影響!我想這應該是一個有正義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須有的立場!在基督教大學服務者,尤其應該具有這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