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到南非的移民潮,大約自一九八○年代中期到九○年初最盛,但早期以優惠投資進去的工商移民,許多都因為政治情況大變而受到影響,堅持本業而穩定成長的並不太多,而寶石城的莊英漢正是其中的佼佼者。尤其難得的是,莊英漢不但事業成功,是南非最大的半寶石工廠,他還十分熱心台商聯誼和華文教育等公眾事物,已經成為年輕一輩的僑領。
莊英漢是生長在桃園客家鄉的農家子弟,會到天涯海角的南非來移民投資,真是作夢也想不到的事。
一九七○年代的下半期,台灣經濟開始快速成長,學政治的、念文學的,都紛紛投入商場,尤其是貿易商,訂單接不完,許多今天已是殷實企業的大公司就是在那段時間以五萬元起家的貿易青年。
民國六十七年,莊英漢自台北商專畢業,也投入這個全民貿易的浪潮,憑著不錯的英文、誠懇的態度和一股年輕人的幹勁,接單、採購、跑工廠、驗貨,接觸到許多不同的行業和各色各樣的客戶及廠商,奠定自己作老闆的基礎。
早年莊英漢的貿易經驗最豐富的是機械、五金、雜貨等領域,對珠寶則只是個人有興趣,因為台灣有寶石加工業,他有時也有些小訂單,跟家庭型的工廠打交道,慢慢地,對加工、切割、琢磨、打光等技術有些心得,眼光越磨越精,跟廠商也熟,所以在決定進入生產事業時,便和學過珠寶鑑定的大哥合作,選擇了寶石加工業,也因此因緣際會來到了南非,轉眼就是十五年的時光。
「生命中很多決定都是環環相扣的,到了時候好像自然就水到渠成,」溫文敦厚的莊英漢回首當年,說到帶著二十個貨櫃整廠輸出到南非移民那麼大的決定,自己也覺得不可思議,「主要也因為那時候年輕,沒想那麼多,」莊英漢笑著說,「現在就會再考慮了」。
原來會自己創業也是時勢使然,貿易競爭越來越激烈,大一點的廠商自己成立貿易部門,貿易商則成立衛星工廠,只有投入生產事業才能保持競爭性。莊英漢和大哥聯手經營珠寶業,自巴西、南非、印度等產地進口半寶石原料,加工製為成品,以外銷美國為主,生意還不錯,但產地的貨源必須仰賴進口商、當地出口商和產地礦商,層層轉手,因而一直想直接到產地去購買。再加上當時日本人的虎眼石印章訂單量多價錢又好,偏偏虎眼石是南非的特產,出口量有限制,所以兩兄弟也一直在想如何能取得充分的虎眼石原料。
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南非的礦物局長Dr. Barrd來台,到莊英漢的台北門市部的展示間去參觀,他便建議莊英漢到南非設廠,正好和兩兄弟想到產地直接購貨的想法不謀而合,因此莊英漢就積極籌備,在不到一年的時間中,將原十幾家衛星工廠所負責的切、磨、打光、設計等機器設備購全,一九八五年便以整廠輸出的方式一次運了二十個貨櫃的整廠機器到南非,仍然做外銷。
大家都知道,南非是寶石天堂,戴比爾公司至今壟斷全球鑽石業,南非著名的寶石礦除了貴重金屬黃金、貴重寶石鑽石外,還有亞洲人特別喜歡的虎眼石、紫水晶,以及一般也很討好的粉晶石、孔雀石、黑膽石、藍紋瑪瑙、琥珀等等,但每年會因為服飾的變化而有不同的流行,做這一行也要掌握流行趨勢概念,才知道今年要哪些礦石,做哪些款式的飾品,以免滯銷、壓貨。
雖然入門已近二十年,莊英漢依然不敢一刻懈怠。他都是親自去礦區看礦石、標貨。南非的半寶石礦區大多分佈在北開普省,莊英漢幾乎一年要開車十萬公里以上,單程就是一千四百公里,有時先到離約堡五百公里左右的鑽石產地慶伯利,再一路北行,到不同的礦區去買礦石,「這行看起來亮晶晶的光鮮美麗,其中的辛苦很難為外人所想像,」莊英漢說。
礦石原料佔成本的五分之一,但買到好礦石則佔成功的一半,而看礦完全要靠經驗和一點天分,通常是不是行家,到礦場一試便知,但即使是老手,有時也要碰運氣。大家都聽過和氏璧的故事,卞和為了和氏璧,雙腿都被砍斷,因為專家都看不出來灰樸樸的石頭裡藏著價值連城的珍寶。莊英漢說,到礦區買礦也是各憑本事,有時硬是可以很低廉的價錢標到上等貨色,大賺一筆。
採買礦石、抓緊流行趨勢、請好師傅、訂定合理價位、看準可靠的客戶,「珠寶業是和人的品質有絕大關係的手工業,」莊英漢說,在這一行做得起來實在不太容易,尤其在人生地不熟的國外,光是跟一群南非人競標原石就得有真本事。
莊英漢剛來的前兩年簡直頭痛萬分,機器保養維修沒零件、當地工人技術太差導致原料大量耗損,他憑著過河卒子的毅力不斷自我調整,一方面擴展產品種類,一方面訓練工人,中心技術切割打磨,還找到有經驗的大陸師傅,慢慢地建立起自礦石切割到飾品加工到門市行銷無所不包的寶石王國,客戶也從外銷到內銷都有,產品有各色首飾、裝飾品、鈕釦、印章、寶石畫、寶石樹,天然造型的寶石擺飾等等樣性非常豐富。
產品的多樣化使得原料物盡其用,減少廢料,降低成本。現在,百分之八十的南非半寶石飾品是經由莊英漢的「永昌寶石廠」加工製成的,「寶石城珠寶公司」則負責接單、批發、零售等業務,是南非最大的天然寶石飾品中心。很多到南非的台灣觀光客都會前來參觀購買,好客的莊英漢常常親自接待來自台灣的鄉親,給大家上一堂認識寶石課程,非常有趣。
回首來時路,莊英漢依然直道創業維艱,也不鼓勵中小企業貿然去做投資移民。「當初這裡有十八家珠寶商,現在只剩下三家,就知道經營有多困難了!」尤其這些年南非政經環境丕變,百業蕭條,失業率高漲,治安惡化,中華民國和南非又失去了邦交,種種條件只有比當年更糟!
但話說回來,談到家庭、子女,他又神采奕奕了起來。「南非一般住家的品質,子女的教育環境,都相當的好,這是國內甚至其他像大陸、東南亞地區很難比的。」
中國俗話說「二人一心,其力斷金,」莊英漢的太太在僑界也以賢慧能幹出名,裡外都是莊英漢的好幫手。當莊英漢出差去買礦石時,莊太太便主持寶石莊的業物,家裡也訓練女傭打理的一塵不染,最難得的是,莊太太傳授了女傭一手好菜,蒸炒煮炸無所不通,連三色洋菜布丁都難不倒她,令人羨慕。
講到女兒莊雅雯和兒子莊才賢,莊英漢掩不住驕傲,說「女兒很用功,也很有主見,不但英文、南非文念得不錯,此外修了法文;最高興的,是她中文也還可以,」兒子比較小,是在南非出生的,比姊姊還多會一種非洲原住民的祖魯文,「當然中文一定要會,」「每一個家庭,中華文化都要延續下去,」莊英漢說。
莊英漢身為南部非洲客屬聯誼會副會長,經常絞盡腦汁地辦活動,增加生活樂趣,中國人的根也在這些聚會中綿遠流長。他同時也是僑委會組織的、非洲華商經貿學員聯誼總會的非洲區總會長。原來僑委會在這十年間每年都不定期舉辦的海外企業講習,每次為期十日,針對國際貿易趨勢、整廠輸出等海外投資問題請專家密集講習,對台商的幫助很大,而兩年前僑委會推動前後期學員成立經常性的組織,目前在五大洲都有華商經貿學員聯誼會,互相聯繫、彼此支援,對於在異鄉打拚、應變相當有幫助。
在美麗的寶石城,聽莊英漢述說創業過程,忍不住想到,這些優秀的台灣人,就像是原礦,在異鄉的挑戰中切割、打磨、終於成為珍貴的寶石。再看莊英漢,好像真的在發光呢!

在被放乾的池塘底,顏聖紘踩著泥巴找尋所剩無幾的水生植物,許多上回來見到的植物已消失無蹤。(林格立)

到莊英漢的寶石城中走一圈,除了能以合理價位買到各種產品,還可以認識寶石琢磨打造的過程,在亮晶晶的各色珠翠中緩緩而行,彷彿夢中。(陳月桂)

珊瑚的長成相當不容易,由於缺乏管理的浮潛活動及粗暴的捕撈作業,對珊瑚礁的破壞更是日趨嚴重。圖為由紅扇珊瑚、海羊齒、圓管星珊瑚與穿梭其間的金花鱸,構成一片豐富多樣的海洋生態景觀。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提供)(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提供)

位於屏東縣車城鄉後灣村的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其基地內有長達1700公尺長的珊瑚礁岸。將海生館設計的緊鄰海岸,是希望多讓參觀者充分體驗海洋的氣息。(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提供)(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提供)

到莊英漢的寶石城中走一圈,除了能以合理價位買到各種產品,還可以認識寶石琢磨打造的過程,在亮晶晶的各色珠翠中緩緩而行,彷彿夢中。(陳月桂)

在海葵的群落中,時常可見各種小丑魚悠游其間。在海洋館中透過生態缸的展示,可以更了解海生物彼此間的共生關係。(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提供)(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提供)

(陳月桂)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莊英漢和妻子在二人攜手創造的美麗家園中散步,好不羨煞人也。(陳月桂)

海羊齒的顏色變化豐富,海生物世界裡奇特的生命型態,往往超乎我們的想像。(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提供)(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提供)

德隆紡織在南非中部蕾地史密斯已十二年,工廠佔地近五萬平方公尺,規模龐大。(陳月桂)

獅子魚也是海洋常見的嬌客,多分布在離島及南部的礁岸地帶,胸、背鰭顯著延長,「鮮豔美麗」是牠給予人們最強烈的印象。(林格立)

德隆近年走向高度自動化,提高產能,但對工人的福利、情緒管理也很重視,女工個個看來整齊清爽,動作熟練。(陳月桂)

白點紅蝦,鮮豔的體色加上雪白的長鬚與白腳,又稱白襪蝦。(通霄西濱海洋生態教育園區提供)(通霄西濱海洋生態教育園區提供)

大洋缸,是海生館「台灣水域」中最大的生態展示區,在光線變化之中,遊客彷彿進入一個不見邊際的海洋世界,感受海洋的廣闊。(林格立)

暮色蒼茫中的一間約堡中學,廣大的操場碧草如茵,生活環境令人嚮往,誰知天堂也有隱憂?(陳月桂)

生活在珊瑚礁的海蛞蝓,體前方有觸角,在裙邊也常有美麗的花紋,牠迷人的造型與色澤是許多海洋館號召人潮的利器。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提供)(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提供)

對著水族缸使用閃光燈拍照,會使魚兒因環境中突然的變化而受到驚嚇,彼此逃竄所造成的猛烈撞擊,也大大提高死傷的機率。適時教導小朋友尊重生命,是家長在陪同小朋友參觀海洋館的重要課題。(林格立)

海生館的水族實驗中心是海生物進入展場前,進行馴養的一個場所。唯有在海生物的攝食等行為正常,工作人員也充分了解牠們的棲息環境和生活樣態後,才能正式移往展示場。(林格立)

海洋館除了提供海生物的展示場,也設有研究室進行統整海洋的研究。(林格立)

近年來海洋館在海洋動物保育方面積極參與,頗受好評。通霄西濱海洋生態教育園區總經理張玉成相當支持野生動物的救援活動。園區曾在八十八年五月野放一隻母綠蠵龜嘟嘟。 (通霄西濱海洋生態教育園區提供)(通霄西濱海洋生態教育園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