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提時代,你一定也有過看雲的經驗。如今想來,那無所事事地仰望藍天白雲的時光,實是一種無憂無慮、閒散愉悅的幸福。
當年臺北市不似今日這般大廈林立、人車嘈雜,找一塊空曠的綠地並不算奢侈,還有收割後的稻田、菜圃,都是可供兒童追逐嬉戲的好所在。
然偶有和玩伴不搭調的時候,一人落寞地不知如何排遣,只有找塊樹蔭下的草地或坐、或臥,拔著身邊的野草、聽蟬兒唱歌、看螞蟻搬家……,還有更多的時候,是抬頭看天、看雲。
天空無邊無際,童騃的思想就這樣任意馳騁,織出多少純稚的夢幻,如今想來,少不得有些兒感慨。
不知是心變了?還是雲變了?當年的雲兒似乎比較調皮,花樣也多些,朵朵白雲在世上最大的畫板上畫畫兒——有天馬行空、小貓戲球、綿羊吃草、駱駝負重、牛群行進……,還有花、草、樹木什麼的,真是千變萬化。有時雲兒還會變魔術,一會像一床鬆軟的棉花,教人想飛上去翻滾一番;一會又像刨冰、冰淇淋,令人不由得垂涎……。
年齡漸長之後,躺著看雲的草地已不可復得,而尤其是難尋看雲的心境了。
生活在現代的都市人,鎮日汲汲營營為生活、事業忙碌奔波,少有古人「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閒情逸致。尤其在人煙繁密的大都會中,偶抬頭,只見大廈幢幢如林,宛如置身「天井」之中,天空被分割得零碎分散;即使匆匆來往樓與樓之間的路上,也慣於沉思工作上的種種問題,和籌畫如何迎向不斷的挑戰,因而常對天空渾然不覺。抬頭所見,往往不是屋頂,就是車頂,昔時古人悠游的天地,今人原本仰首可及的無垠美景,就這樣被冷落了。
如有機會漫步鄉間,一樣的藍天白雲,卻怎麼看都不如兒時的活潑逗趣,心中因此有份悵然。但是,如真能靜下心來,運用成長期間所培養的對顏色、光影變化所產生趣味的鑑賞力,亦能領略另一番天光雲影之美。
如果你有心,你就能領略沉沉靄下的寧靜和淡淡晨曦中的生趣。如能起個大早,等待曙光初露的那一剎,欣賞天邊晨曦蒙上金彩,由朦朧逐漸燦爛,朝雲中洋溢著愉悅動人的生機。或者黃昏時節走在田間路上,欣賞晚霞的燦爛,靛青、淺紫、鵝黃……,神奇地交織成一襲彩幕,在天空迸發眩麗光華。
晨曦、晚霞誠然美麗眩目,然而雲淡風清時亦別有一番氣氛。在陰涼的天候裡,憩於塘邊,天空中幾抹青藍、淺灰,水波天光蔚成一色,此情此景,宛如一幅潑墨畫,意境悠揚深遠。而當驟雨欲來烏雲密佈時,風捲雲湧,氣壯山河,面對如此澎湃的氣象,令人有感於己身的渺小。有人用「白雲蒼狗」來形容世事變化無常、難以逆料,天空的浩瀚開闊、變幻無窮,確是人們難以捉摸的。
有一首校園歌曲這麼唱著:「拋開憂慮,忘掉那不如意,走出屋外,讓我們看雲去……」在繁忙喧囂的現代生活中,抽空到郊外看看天、看看雲,讓雲兒的悠閒自適、快樂逍遙,舒解平日身處競爭中的緊張疲累,也可藉此思考一下己身生命的意義。孔子說:「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許多汲汲追逐的事物,是否也能像浮雲般瀟灑任去留呢?
在看雲捲雲舒之際,是否也能試試自己的想像力,重拾童年看雲的樂趣?徜徉在古人所嚮往的「以天為被,以地為蓆」的境界裡,該是多麼海闊天空、塵慮盡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