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過程中,我自己生病時也會吃中藥,也許它需要像西方醫藥,以更科學的精神發展,但我不太懷疑它有某一程度的療效。
事實上,我自己很擔心保育的結果,會使某些處於劣勢的文化,遭到壓制。比如相對於西醫,中醫文化在國內已是弱勢,我不希望因為西方過於強勢的態度,壓抑到中醫、藥發展,也不希望因此造成幫助西醫在行業上競爭。
文化應該與物種一樣保持多元,是保育運動最基本的精神。今天野生動物會成為弱勢族群,就是因為人類變成自然環境中缺乏自省的強勢掠奪者,因此一個真正的生態保育人士,絕不會希望有人因為保育,也變成被壓抑的弱勢。
今天所有的人都在談永續發展,但人類的永續發展與自然資源的存續息息相關,保育人士反對以瀕臨絕種的動物入藥,因為只有讓動物永續生存,中藥文化也才能長存。
為了物種、文化都可以真正長期持續多樣化,即使未來中藥有了良好管理的「遊戲規則」,保育團體還是會持續扮演監督、檢視傳統醫療使用動物藥材的情形。

「我們的骨頭都叫『虎骨』!」中藥藥名通常是一組藥的代號,在中藥店裏,羊骨、牛骨等都叫做「虎骨」,但價格遠低於虎骨。

中醫傳統並不喜歡使用有靈性的動物藥材,即使廢物利用「蟬蛻」(蟬褪下的殼)這樣的藥材,也被大醫所排拒。(張良綱攝)(張良綱攝)

「採麝香就像清洗肚臍?」中醫藥界認為,如果動物藥材可以像植物藥材,以人工培養,沒有道理不准使用。(郭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