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愛魚翅,洋人愛軟骨果真有人研究魚翅的藥理作用,不過卻是批評中國人吃魚翅的外國人。
西方因為生物學發達,發現了鯊魚的奧妙。鯊魚是非常原始的魚種,四億年前就出現大洋中。科學家發現,形態長久來沒有太大改變的鯊魚不會得癌症,癌細胞在鯊魚身上毫無生存之機。而佔鯊魚全身平均體重七%的軟骨,被認為是抗癌的最主要原因。
鯊維克公司首席醫療顧問黎宗翰表示,西方科學家最早發現小牛軟骨有抗癌作用,但小牛身上軟骨有限;鯊魚全身的軟骨,就成了過去廿年西方醫學界研究的重要材料。
如今科學家已逐漸證實鯊魚軟骨的功能,但由軟骨中提煉出的成分,目前仍無法在實驗室裡完全複製。但明年美國食品衛生藥物管理局仍可能批准鯊魚軟骨進行藥物實驗。
國內水產試驗所也由美國的研究得到靈感,正計畫進行鯊魚軟骨對養殖魚類疾病的抗病性研究。
中國人視為美食的魚翅,是鯊魚軟骨的末端,「同樣是軟骨,魚翅應該也有療效」,水試所食品加工科陳聰松說。可惜這不代表從明朝就吃魚翅的中國人有先見之明。
目前美國發現可能對癌細胞產生作用的鯊魚骨粉,必須在特殊的低溫下製造、研磨。中國人吃魚翅,製造過程中以石灰強鹼去掉皮上的鱗,一燉又是五、六個小時,軟骨中的有效成分已失去作用。
少吃,多研究事實上,除了抗癌,鯊魚軟骨應用在醫療上已是舊聞。
國內食品科學學者陳錫秋曾經以水產加工品廢棄物利用為出發點,研究鯊魚軟骨,後來又由魚翅抽出骨鈣物做實驗,發現其中含有硫酸多醣,可以避免血栓症;在一定分量下,軟骨素有降低血清膽固醇,促進細胞活化功能。
今天醫學界已由鯊魚軟骨提煉有效成分來治療腎臟炎、動脈硬化。六年前,日本大洋漁業也利用對眼睛有保護、消炎作用的鯊魚骨頭大量生產眼藥水。
看到今天鯊魚軟骨風靡國際醫學界,陳錫秋說,中國人知道吃魚翅,這很奇妙,可惜中國醫藥缺乏數據與追根究底的實驗。而且過度的消費魚翅,不但造成鯊魚的生存危機,還因此失去了讓魚翅被更進一步了解的機會。黎宗翰表示,醫療界研究抗癌的鯊魚軟骨不包括魚鰭,就因為「魚翅太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