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是解藥
親子關係的糾結若是解開,常帶來意想不到的發展。小雲母親的結解開後,還有叛逆女兒的糾葛在後頭。
起初,小雲拒絕談媽媽,透過盧蘇偉引導,小雲逐漸解除武裝。
「其實妳是一個心很軟的人,妳心疼媽媽被爸爸欺負,妳不想像媽媽一樣,做個被欺負的人,所以常用兇惡的言詞和態度對人;但有時發現原來別人並沒有惡意,妳又低不下頭認錯,」盧蘇偉一層層地剝開小雲心裡的萬般矛盾,「尤其是妳媽,因為怕妳變壞,就拚命管妳,妳不想順從,就只能選擇反抗,結果把自己逼到沒有辦法,只有一錯再錯。」
「媽媽不會原諒我的!」小雲開始期待解決自己惹出的問題。
盧蘇偉反問她,是否願意原諒媽媽?小雲默默地點頭了!
之後母女相見,小雲流浪一年來的委屈苦處,化做淚水在媽媽懷裡盡付東流,她終於回到媽媽身邊。
另一個從小就不知道爸爸是誰的永清(化名),因為初犯竊盜案接受盧蘇偉的調查,被問到父親資料時,指著戶籍上的父親欄說,「那隻電線桿就是我爸爸!」
「永清常以粗暴的方式對待媽媽,其實是因為受到『父不詳』的挫折,」盧蘇偉幫永清澄清,他不是故意拒絕媽媽的關心,只是不了解自己的需求和媽媽的苦衷。
原來,永清的媽媽在國三畢業前,被五、六個男生下迷藥輪暴,事後大家發現闖禍,對她百般求饒,她一時心軟,答應絕不說出去,卻不知道竟然懷孕,隱瞞六、七個月時才被父母發現,就這樣把永清生了下來。或許是不堪回首,她守著這個秘密多年,沒有向任何人透露,盧蘇偉深感不忍之餘,希望能為這對母子多盡點力。
他觀察到永清很在意媽媽,決定把那段難堪的故事轉告永清,並逐步引導永清去諒解媽媽,「原諒媽媽,她不是故意的」,同時也不要恨那些侵犯媽媽的人,因為那些人雖然逃過有形的刑罰,但良心的譴責將永不止息。
他鼓勵永清把焦點轉到自己對媽媽的意義上,「如果你做些改變,可以讓媽媽高興、有笑容,你願意嗎?」「你願意保護媽媽嗎?你媽媽需很要你喔!」這樣的呼聲讓原本滿身是刺的男孩眼睛發亮,也激起了他積極生活的意願,永清堅定地跟盧蘇偉說,他會認真工作,照顧媽媽。
陪他走一段路
「生命旅程中有許多是我們不願意、又不能改變的『無奈』,我們可以詛咒,也可以把它當成是生命中難得的景點,它的獨特,也許會是個恩典......,」盧蘇偉在「爸爸是根電線桿」的故事後寫下了自己的註解。
聽了許多不幸的故事,許多人不禁要問,這些孩子後來呢?是否就此步上正途?面對誘惑時真的能夠把持自己,不為所動嗎?
「我認為之前的經歷和後來的結果,都不是那麼重要的,」盧蘇偉說,讓孩子經歷過愛、陪他走一段人生路,留下美好的感覺,然後祈禱這些美好經驗終有一天會帶來新生的力量。
「這些孩子是否『再犯』,並不是評斷輔導成功與否的唯一標準,」他也呼籲,犯罪防制是「人」的研究,應走出量化的迷思,進入「質」的領域。
永不放棄
盧蘇偉也不諱言,那朵流浪的「雲」又再度迷失了。小雲為了多賺點錢而在酒店工作,她的朋友都是高犯罪危險群,她的言行、打扮、作息,都使她和母親關係再度陷入緊張。盧蘇偉心裡明白小雲可能再度觸法,也能體會媽媽內心的焦慮和壓力。但他認為,老師和父母能做的有限,有些人就是必須一而再、再而三的衝撞,弄得滿身是傷,才能從中醒悟。他勸小雲的媽媽放鬆自己,扮演一個永遠接納的角色,讓女兒漂泊的心有一個家,一個可以耐心等待她成長的家。
不久後,小雲果然觸法了,警察臨檢查獲她和客人服用搖頭丸,可能再次接受勒戒。
「對誤入歧途的人多一點寬容和等待,」盧蘇偉仍然相信,只要不放棄,用無條件的愛對待,小雲終究會回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