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站起來,展現著理性的堅持和民主的信仰。
台灣站起來,代表著人民的自信和國家的尊嚴。
台灣站起來,象徵希望的追求和和夢想的實現。」
風和日麗的五二○當日,總統府前國旗飄揚,萬頭鑽動,在各方殷切期盼下,中華民國第十任正、副總統陳水扁與呂秀蓮以堅定的語氣向全民宣誓就職,見證一個新時代的開始。新內閣也在當天由陳水扁監誓就職。
然而就在歡欣鼓舞、眾所期待之際,新政府所面臨的考驗也毫不留情地紛至沓來。仔細檢視現況,台海自「特殊國與國關係論」提出後,溫度降到冰點;WTO入會牽動著未來台灣經濟發展與兩岸關係走向;內政上,治安敗壞、黑金橫行、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能源開發糾纏不清等等議題,都亟待新執政者一一解決。
第一次的政黨輪替,民進黨將以嶄新的思維執政?或是延續本土化國民黨的「李登輝路線」?陳水扁所提出的「新中間路線」,是全民意願與需求整合的嶄新未來?或者是對過去所堅持政治理想的鬆動?台灣可否藉由「全民政府,清流共治」的主張走向一個大未來?
五二○陳水扁總統就職當天,數十萬人參與在全國各地進行的慶祝活動,台灣人幾乎是以「嘉年華」的心情看待這個台灣政治史上的首番政黨輪替。
鼎沸聲中,大學時就積極參與反對運動的王曼怡感慨,她從沒預料到,在她三十歲以前就能看到國民黨下臺,民進黨執政
台灣人民第一次換「掌櫃」,難免不習慣,而黑金沉痾也使台灣面臨如選前中研院院長李遠哲所言的,「正在向上提昇或向下沉淪的關鍵」。

新任閣員在就職前於陽明山召開新首長聯誼會,媒體戲稱此為新首長的「新生訓練營」。一字排開,顯得自信滿滿、意氣風發。(卜華志攝)(卜華志攝)
向上提昇或向下沉淪?
陳水扁以「全民政府,清流共治」的主張呼應李遠哲,獲得勝選。選後他也一反外界對其「反對體質」的質疑,以謙卑、柔軟的身段與過去嚴詞批評的對象言和:就職前探訪郝柏村,並公開道歉;祭拜忠烈祠;邀請國民黨四星上將唐飛組閣。他的聲望在短時間內節節上升,一項蓋洛普的民調顯示,高達百分之八十一的選民表示對陳水扁的表現滿意,並對未來充滿期待。如果說阿扁不是獲得絕對多數選票的總統,選後他似乎也已贏得大部分人民的心。
陳水扁就職後第一項考驗,也是最受國內外矚目的,是他對兩岸政策的進退拿捏。
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劉必榮形容中共目前的心情是「悶」。在陳水扁上台後,要對台灣批、打、談,都不是。「現在沒有武力攻台的藉口,陳水扁又表現得十分善意,要嚴詞批評他也不是,所以只好以『批呂(秀蓮)』來宣洩,」他說,選前的氣氛使得目前兩岸的關係就像春雷打不下來一樣,「悶在那裡」,兩岸都急需「下台階」。
陳水扁就職演說中有關兩岸關係的表述就有「下台階」的效果。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所長林正義指出,陳水扁說的「只要中共無意對台動武」,台灣「不會宣布獨立,不會更改國號,不會推動兩國論入憲,不會推動改變現狀的統獨公投,也沒有廢除國統綱領與國統會的問題」,鎖定中共不願見到的「五不」,是美國對中共政策的翻版,針對此,美國總統柯林頓就表示,陳水扁的主張「務實而具建設性」,他期待兩岸關係有一個嶄新的機會。

五月八日,榮陽團隊宣佈提前完成人類第四號染色體千萬鹼基的排序初稿,並從中找到兩個具有特異表現的基因。(榮陽團隊提供)(榮陽團隊提供)
然而要期待兩岸有「全新」的開始也太過樂觀,雖然大陸委員會主委蔡英文表示以後不再提「特殊國與國關係」,但她也說,在客觀情勢未變下,新政府不太可能與過去李登輝的政策完全「斷裂」,目前「全民政府」的兩岸政策必須要做的是,在國內及對岸兩個部分都取得共識。她說,國內的兩岸政策要取得共識比較不難,總統大選時幾位主要候選人的兩岸政策差別就不大,現在要做的是如何讓政策更具體化,並尋求為僵局解套。美國擔任中間調人的期待因而升高。
不過要求美國明的介入並不容易,過去美國在亞洲扮演調停角色的失敗,如國共內戰、越戰等,都足以讓美國裹足不前。美國國務卿歐布萊特在面臨記者詢問時就明白地表示,相關的傳言是「一加一等於三」,美國不做調人,也不尋求擔任調人。
根據美國華盛頓郵報的報導,蔡英文曾暗示,「我們需要有人協助搭起橋樑」,至於美國提供何種協助,則「需要一些創意」。新政府並且期待兩岸關係能有所突破,蔡英文強調,新政府的大陸政策將以經貿為主軸,加入WTO勢必使兩岸關係有所轉變,未來「戒急用忍」政策必須調整,她相信經貿的大量交流將促成兩岸良性的溝通與對話。

(左)新任閣揆唐飛日前住院開刀休養未幾,責任心重的他已開始「衝刺」。(薛繼光攝)(薛繼光攝)
長久以來,兩岸在政治與經貿的過招上,一向各有考量,中共希望「以商促統」,台灣政府則擔心台商西進太快,會刨掉台灣經濟的根,而步步為營,所以一直握住「三通」,以「戒急用忍」與「南向政策」減緩台商腳步。兩岸都想以經濟為手段,達到政治的目的。
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馬凱分析,過去兩岸在經貿上的做法都犯了大錯,中共的錯誤是忽略了政治與經濟的不可分,它一方面在經濟上對台商拉攏,另一方面在政治上對台灣政府施壓,然而就如北風與太陽,當中共在政治上不放手,反而只會令台灣方面更戒慎恐懼,連經濟的保護外衣都不願脫去。
至於台灣,馬凱也認為,台灣政府犯的錯在於對自己太缺乏自信,台商數十年累積的經驗是最寶貴的資本,過去台灣一直期待能如日本有向外拓展的經濟實力與機會,現在正好就遇到了,怎能輕易放棄呢?過去「三通」中共主攻,台灣主守,若未來兩岸都加入WTO,三通勢在必行,現在限制台商只是限制了台灣經濟向外發展的機會。
顯然陳水扁也看到了這點,在就職前的「新首長聯誼會」上,他就引用去年九月美僑商會所提出的一九九九年台灣年度報告書,明白指出台灣經濟的最大障礙就在政府本身,包括治安、黑金、兩岸關係等問題。他也在就職隔天巡視金門時表示,在國家安全可以確保的前提下,新政府將依照市場法則,秉承互惠和比例原則,檢討「三通」政策。「三通」與「小三通」目前已在行政院緊急研商。
新政府以經貿作為未來兩岸政策的新主軸,而在與兩岸議題息息相關的外交政策上則提出「
人權外交」的訴求。

(邱瑞金)
陳水扁的就職演說中以大篇幅的內容闡述新政府積極維護人權的決心,隨即引起外界的注意。
陳水扁提及,中華民國將遵守包括「世界人權宣言」、「公民與政治權力國際公約」、及維也納世界人權會議的宣言和行動綱領。新政府並將敦請立法院通過「國際人權法典」,使其國內化,成為正式的「台灣人權法典」。在國內也將設立國家人權會,並邀請國際非政府組織「國際法律人委員會」及「國際特赦組織」,協助台灣完成各項人權保護措施。
新政府強調人權的重要其來有自,包括陳水扁、呂秀蓮正、副總統在內的民進黨精英幾乎都曾入獄。陳水扁在就職前探望當年的政治犯柏楊與物理學家孫漢觀時就表示,台灣再也不會有政治黑牢與文字獄。遺憾的是,外界卻僅將此解讀為是新政府的「人權外交」。
香港文匯報便引述中共外交部官員的談話表示,中共已經看出台灣想在外交上以「人權」為訴求,以獲得對中國大陸人權狀況有微詞的西方國家的支持。
事實上,新政府的外交政策也不只強調人權,新任外交部長田弘茂在會見中外記者時表示,未來外交部的工作將以推動人權外交、第二管道對話、與參與非政府間國際組織為重點,並且繼續推動加入聯合國。邦交國部分,田弘茂表示,陳水扁將以訪問邦交國的方式延續與友邦的邦誼。
針對「人權外交」的策略,中正大學政治學系助理教授辛翠玲分析,國際上的人權外交是冷戰後西方國家對意識型態對立外交方式的修正,它以人的生存與尊嚴為出發,技巧地將人道關懷與國家利益結為一體。
但她也表示,人權外交在國際現實中只是一項「工具」,國際社會仍多以國家利益為優先考量才會決定是否使用人權外交,新政府的這項新做法能夠喚起多少國際社會對我的支持,她持保留的態度。

陳水扁就職隔天,率副總統呂秀蓮與四院院長、各部會首長,前往大直忠烈祠遙祭國父陵,頗有傳承意味。(聯合報曾吉松攝)(聯合報曾吉松攝)
兩岸與外交問題之外,在內政上,新政府遇到的首樁考驗則是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兩難──「核四」是否繼續興建,抉擇已迫在眉睫。
過去民進黨與環保運動關係密切,「反核四」明列在黨綱之中,在「核四」的議題上,民進黨主席林義雄曾表示,新政府必須反對核四,否則將黨紀伺候,但陳水扁也可以選擇以修改黨綱的方式解決這個問題。
面對黨紀的壓力,有人說這是陳水扁與林義雄在核四議題上唱黑白臉,企圖為新政府脫困。不論是否如此,都可以看出民進黨正為執政後的第一次「角色轉換」問題而傷腦筋。
台灣的反核運動和民進黨結合,一路走來已有十幾年的歷史,陳水扁的上台讓反核團體士氣大振,五月十三日當天,數千人、多個環保團體的反核擁護者走上街頭,各式「台灣之子反核救台灣」、「台灣人站在阿扁反核這一邊」的標語飄揚,遊行群眾綿延數百公尺。
反核群眾要求陳水扁兌現競選支票,但核四若是停建,台灣面臨的電力不足問題也可能讓民進黨擺脫不了「反商」的刻板印象。新政府如何在「核四」問題上做出符合民意又有利於台灣的決定,成為各界矚目的焦點。
馬凱分析台灣糾纏多年的核四議題認為,過去核四根本就是一場「大混仗」,反核團體與台電所持廢除與興建的理由、數字都沒有交集,經濟部首先要做的應該是給予正確、透明的資訊、數字,包括各種發電成本評估、電力需求及包括天災、人禍可能導致的核變風險評估。
經濟部長林信義表示,核四要先做到資料公開,擁核與反核者的立場都要上網,讓知識傳播開來,以便相互討論,形成共識,如果最後要以公投來解決,民眾也可以做抉擇。
林信義也指出,核四議題也正好讓經濟部可以就國內產業與能源的問題作一全面的檢討,高耗能、高耗水、產值又不高的產業是否該繼續擴大生產或維持現狀,都必須進一步思考。
而原先環保團體寄予厚望,有「台灣反核之父」美譽的新任環保署長林俊義在提及核四問題時,則語帶保留表示核四應以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價值等「社會總成本」作考量。不過令環保團體大吃一驚的是,林俊義也在接受立法委員質詢時表示「過去反核是為了反獨裁」,但現在威權體制已徹底瓦解,因此不需再反核了?

中研院的醇融蛋白基因轉殖稻,已成功培育出第三代,即將進入田間試驗階段。(邱瑞金)
陳水扁表示他支持林信義所提重新評估的決議,並定出時間表,三個月內完成評估作業,四個月內向立法院作報告。他以他台北市長任內處理捷運的做法為例表示,他在選舉時政見是反捷運的,如果為了實現選舉承諾,他應該把捷運拆掉,但他選擇組成國內外的專家團為捷運進行體檢,最後以補強改善的方式解決。
民進黨大老施明德卻認為,反核既然是黨綱,新政府就應該執行,評估就表示鬆動。其他民進黨籍立委則傾向於較開放的做法。
立委林濁水建議,陳水扁的政府是少數政府,日後難免會遇到黨綱與實際考量衝突的情形,他認為解決問題的最好方式就是進行「公投」,而核四是最好的試紙。
然而「公投」在台灣還沒有法源的根據,要實行還有難處。國民黨籍立委李先仁就對新政府處理核四的方式感到悲觀,他認為過去核四也舉行過類似的公聽會,但公共論壇式的討論解決不了問題,如果要交付公投決定,則更不可行。「公投如果舉行了,有一就會有二,以後國家的重大議題都可能必須交付公投,雖然陳水扁保證統獨議題不公投解決,但難保不會有倡議的聲浪,如此將直接危及到兩岸的和平,」他說,況且眼前的另一個問題是,不管是核四興建或公投法,都得先經過立法院這一關。

陳水扁五二一搭乘專機前往金門前線巡視,在參謀總長湯曜明(右)的陪同下,接受金防部官兵軍禮歡迎。他特別宣示政府將積極推動保障國家的安定、軍人的安全、眷屬的安心。(軍聞社提供)(軍聞社提供)
儘管新內閣的成員不管在專業、操守與性別的平衡上,都受到各界的好評,但以「清流共治」為號召的閣員多為學者出身,有人戲言,以後行政院裡將是「老師好」之聲不絕於耳。書生治國,不易妥協的理想性格及缺乏行政經驗,會不會反而造成新的施政問題?媒體以「拼裝車」來比喻新內閣,新黨立委郝龍斌則認為,新內閣是「值得肯定,但不被看好」。
林濁水指出,民進黨籍立委當然不希望唐飛內閣只是陳水扁穩定政局的「過渡內閣」。然而,目前立法院國民黨雖佔多數,立場卻不見得一致,從未做過執政黨的民進黨立委也不諳如何以黨政運作主動化解危機,此次閣揆唐飛被逼抱病總質詢便似冰山一角,唐內閣在立院前途未卜。
國民黨籍立委李先仁表示,不應預設立場,立院會針對不同議題做不同的處理,立委有實踐政見的壓力,在重要議題上會堅持該堅持的立場,也會支持該支持的法案。
新內閣總質詢才剛開始,黨派、地方生態複雜的立法院對新內閣的監督,將如何進行,也要看政院新手的表現與民意方向而定,但新首長聯誼會已提出當前六大優先社會議題,包括「中央統籌分配稅款分配比例問題」、「核四廠後續興建案」、「美濃水庫興建案」、「濱南工業區開發案」、「中正機場至台北捷運建設計劃案」、「全民健保財物現況」等,希望能得到立院支持,讓法案順利進行。

中共一直「以商逼政」,在新政府的擘畫藍圖中,未來經貿交流將是兩岸政策的重點,而兩岸加入WTO後,三通也勢在必行。圖為高雄港貨櫃碼頭忙碌的情形。(卜華志攝)(卜華志攝)
五月二十四日,行政院長唐飛主持新內閣首次院會,揭櫫未來施政的六大目標:鞏固國家安全改善兩岸關係,徹底掃除黑金提昇人民福祉,加速災區重建再現寶島風采,厚實產業基礎再造經濟奇蹟,深化教育改革加強文化建設,推動政府再造提高行政效能。
其中兩岸關係、掃除黑金、和災區重建尤為迫切。事實上,在新舊政府交接之際,華隆集團、台開信託、中興銀行等接連爆出違規授信、超貸、經營不善等問題,金融體質的惡質已表面化,急需整頓。經建會主委陳博志承認,金融體質的惡化程度,比民間看到的還要嚴重。
金融體質惡化其來有自,但其中黑道橫行,地方派系政治勢力介入,都影響重大。黑金是國民黨下台的主因之一,也是新政府最大的挑戰,而唐飛上任後的第一道指示就是全力掃除黑金,法務部也隨即邀集內政部及國防部擬定掃除黑金專案報告。
新任法務部長陳定南表示,未來將成立「廉政署」與「查緝黑金行動中心」,在北、中、南三地各成立辦公室,積極掃除黑金,也將研擬防止黑道漂白的相關法律。
陳定南更指出,掃黑最重要的還是在於民眾的觀念,為提醒民眾認識公務員的貪污行為,法務部將募集義工深入社區發掘線索,並發行「反黑金認同卡」。
然而前交通部長林豐正分析,國民黨不是不願意掃除黑金,但必須從制度面著手,如以政黨法、公職人員財產申報法、政治獻金法等規範公職與財團、黑道之間的關係,過去國民黨政府都已研擬出相關法案,只是到了立法院卻一再「觸礁」,所以黑金問題的解決必須行政、立法聯手努力才能付諸實行。
新時代已經開始,台灣所發生的政黨輪替不只是中華民國的第一遭,也是華人社會的里程碑。過去戒備森嚴的介壽路已成為今日熱鬧的凱達格蘭大道,佃農之子成為帶領國家的元首,台灣的未來,包括兩岸、經濟、黑金、環保議題、政治生態與媒體經營,都讓人引頸而盼,期待在新政府團隊「清流共治」的帶動下,各方價值都能充分討論,一同「向上提昇」!

中研院植物所水稻基因體團隊,正極力尋找有用的遺傳因子,以解決台灣水稻容易罹患的白葉枯病。(邱瑞金)

水稻共有十二條染色體,由十幾個國家分工合作,中研院水稻基因組負責第五條染色體的解碼定序。(中研院植物所提供)(中研院植物所提供)

「核四」議題成為支持者檢驗新政府是否兌現選舉支票的重要依據,也是新政府日後處理此類議題時重要的指標。圖為五一三反核大遊行場景。(卜華志攝)(卜華志攝)

基因體定序必須要靠團隊合作,蔡世峰與其實驗室成員是負責排序的功臣。(邱瑞金)

打擊黑金特權是台灣輿論的共識,新政府也在上台後隨即展開反黑政策。另一方面,新政府對過去國營事業民營化的政策,重新評估利弊,以免「賤賣國土」、「圖利財團」之譏。(卜華志)

(上、下)基因體定序工作相當精密、繁瑣,圖為以探針取菌落置入養菌盤與製備質體的過程。(邱瑞金)

去年十二月十日落成的「綠島人權紀念碑」,標示著台灣人權新的里程,碑上鐫刻的是白色恐怖時期的政治受難者,每一個名字後面都藏著一段心酸血淚。(薛繼光攝)(薛繼光攝)

(上、下)基因體定序工作相當精密、繁瑣,圖為以探針取菌落置入養菌盤與製備質體的過程。(邱瑞金)

中研院基因轉殖實驗室中,正在培育阿拉伯芥、馬鈴薯、水稻、菸草、蕃茄、木瓜、苦瓜、文心蘭,及素心蘭等基因轉殖植物。(邱瑞金)

基因轉殖的方式有兩種,圖為用基因槍將基因打入細胞中,另一種是以載體帶入(細菌或病毒感染)。(邱瑞金)

生物科技的研究、開發亟需產業界投入,生技中心經理江晃榮正在金融界投資講習會剖析生物科技未來的發展新趨勢。(邱瑞金)

生物科技產業前景看好,各種健康食品、藥品,現在都想辦法與生物科技沾上一點邊,以求大發利市。(邱瑞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