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四日,下午六點,新聞局第一會議室簇擁著成群的中外記者,一項臨時召開的記者會正在舉行。
行政院新聞局局長邵玉銘以國家發言人身分發表解嚴消息,宣讀總統發佈的解嚴令:
總統令中華民國七十六年七月十四日
准立法院中華民國七十六年七月八日(76)台院議字第一六四一號咨,宣告台灣地區自七十六年七月十五日零時起解嚴。
總統蔣經國
行政院院長俞國華
國防部部長鄭為元
長達卅八年,對捍衛台澎安全曾發揮積極功用,卻也遭各方誤解,影響國家形象的戒嚴終於結束了。
這是自去年三月,執政黨蔣經國主席在第十二屆三中全會上明白宣佈,要以黨的革新帶動全面革新,並指示中常會組成十二人小組研擬六大政治革新議題之後,執政黨完成的第一階段政治改革;其他議題,如充實中央民意代表機構、民間社團組織制度……等,也都可望在解嚴後加速進行。「解嚴是階段性改革的基礎」,一名資深政論記者這樣強調。
解嚴之後,執政黨的下一步是什麼?
持續推動政治改革
七月一日,執政黨中央常會通過原任中央黨部秘書長馬樹禮辭職案,及前教育部部長李煥接任秘書長。這項重要的人事變動,瞬即引起各方矚目。
「秘書長輔弼主席,承上啟下,擔任主導、綜理、協調、配合、督促的工作,其重大的職責與關鍵的地位,不容忽視」,一位政治學者指出:「而且,近年來執政黨每更換中央黨部秘書長,馬上引起政壇震動,因為它可能牽涉到一連串的高階人事異動。」
「因應執政黨下一波的政治改革,李煥在此時出任秘書長,別具特殊意義」,美國馬利蘭大學政治系教授丘宏達指出,解除戒嚴之後,黨禁、報禁及其他自由化行動相繼要展開,我國民主政治發展將進入新的境界,執政黨也面臨由「革命政黨」蛻變為「民主政黨」的歷史過程。如何做呢?這將是執政黨的一大考驗。
李煥在這樣一個「關鍵時刻」出任秘書長,一般認為他將接替已完成「階段性任務」——籌辦第十二屆三中全會、協調推動政治革新,尤其是戒嚴令的解除——的馬樹禮繼續推動蔣主席的政治改革。
「桃李」滿政壇
政壇人士對馬樹禮與李煥有這樣一個看法:馬樹禮長於協調,李煥勇於任事;換句話說,馬樹禮是把眼前障礙清除了,讓李煥能開步走。
開步往大路走,是各方一致的期許;而大家彷彿也對李煥特別寄以厚望。期望與信心來自李煥四十年來的政治經歷及表現。
李煥,漢口市人,民國五年生,中央政治學校法律系畢業,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育碩士,韓國檀國大學榮譽哲學博士,曾任瀋陽日報社社長、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第一組主任、台灣省黨部主任委員、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主任委員、救國團主任、中央組織工作會主任、革命實踐研究院主任、中山大學校長、教育部長等職。
民國六十一年,李煥擔任組工會主任時期,正值現任總統蔣經國先生擔任行政院長,「由於剛退出聯合國不久,人心思變,各界要求改革及擴大政治參與的聲音此起彼落,經國先生以前瞻性眼光,積極推動本土化、年輕化的政策,李煥為執行者」,自立晚報資深政論記者李永得指出。
為落實本土化與年輕化政策,執政黨積極加強基層黨務工作;在三年一次的增額立委選舉中,本省籍政治新秀開始被大量提名;台籍精英也在黨內出任要職。除了組工會的經歷,李煥在擔任省黨部主委、救國團主任,及青輔會主委期間,和大批知識青年結合在一起。因此,現在許多政壇人士,一遇到李煥,不是自比為門生,就是自稱晚輩。
沈穩練達,謙沖為懷
「李煥的個性沉穩練達,憂喜常不形於色」,一位跟他相當接近的友人指出,即使碰到很大的事,他既不會很興奮,也不會很憂愁,好像沒有這回事一樣。「李煥常對晚輩說,做事情不要太焦躁,如果你今晚想的結論是A,睡一覺起來,也許想的是B」,一家政論雜誌如此引述。
除了「穩」以外,他待人處事還常流露出謙沖的個性。「他時常告訴部屬『作第二,不要作第一』,『有些場合沒有你會更好』,他的意思是告訴屬下:要有分寸地掌握自己」,一名跟過他的組工會職員表示。
有一次,澎湖縣黨部辦公廳改建完工——這對澎湖縣來說是一件大事,當時澎湖縣黨部的負責人曾專程來台邀請李煥,希望他去看看澎湖的黨務,順便也替改建的辦公廳剪綵。
李煥原本也想去澎湖看看,但一聽說要剪綵,立刻決定暫緩澎湖之行,並進一步建議那位負責人請一個當地黨齡最久、對黨國最有貢獻的人主持。在他的建議下,澎湖縣黨部改請了一位曾參加北伐及剿匪抗戰的老黨員剪綵,果然獲得了頗好的反應。
默默推動教育改革
民國六十六年,增額中央民意代表選舉發生「中壢事件」,當時身兼國民黨組工會主任、救國團主任、革命實踐研究院主任三職的李煥自請辭職。接著,他擔任了中國電視公司董事長,至六十八年奉總統命,到高雄籌備中山大學在台復校事宜,並擔任第一任校長,直到七十三年出任教育部長為止。
從統籌綜理的黨內要職到大學校長,李煥始終以其沉穩的性格,埋頭做事。對於當年何以去職,他也從頭到尾不加解釋,只是說:「六十六年的選舉,我認為沒有達到理想,所以辭職。」
綜觀他在教育部的作為,也可以說是「做得很多,說得很少」——跑教育部的一名資深記者指出。在他默默耕耘下,教育部三年內開放了私立大專的設立、開放髮禁、快速推動師範專科改制為師範學院、成立體育學院、允許高職畢業生參加大學聯招、增加碩士班研究生的獎助金、成立大學出版委員會、協助冷僻專科教授出版著作等。
也就在這些背景下,李煥出任國民黨中央黨部秘書長,各方對他寄望殷切,咸認為這是執政黨適應時代重大要求的一種部署,也是執政黨發展階段升高極可重視的象徵。
「解嚴後的國家社會,政黨政治形成後的國家社會,執政黨面臨的是民主化、自由化、本土化、國際化四大形勢,黨秘書長在黨決策形成過程中,角色空前的重要」,聯合報七月二日的社論指出。
面臨多項挑戰
展望未來,國民黨內部的再整合、由「革命政黨」到「民主政黨」角色的調整、所謂的「黨政分離」的推動、政黨互動模式的建立、中央民意代表的改選、及反對黨批評和抗爭的因應……,都將是李煥面臨的挑戰。
而他的作為,將影響國民黨推動中的政治革新;而這些革新,也將為我國政治民主化留下歷史性的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