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行自然純真
王廷蘭教給孩子的第二件事就是「尊重他人」。不管在哪裡,「男孩子不能獨斷霸道、欺負女孩子,女孩子也不能故意撒嬌耍賴、欺負男孩子,要注意男女平等」,他們夫妻也以身作則。記得年輕時有一次熊智銳對妻子說:「我帶妳去看戲」,王廷蘭立刻糾正他,是「陪」,不是「帶」!
長子熊秉綱這樣評價他的母親:「媽媽是個堅強、勇敢、有愛心的人,她過了很豐富的一生。」王廷蘭帶的最後一屆學生朱筱桑也表示,老師是個很敢自我突破的人,因為兒女都在國外,即使60歲了還去考駕照,每天清晨五點多,王廷蘭就趁著人車稀少在社區練車,一直練了兩年多,考了5次才過。
「事情來了,就是要想辦法解決啊!」這是王廷蘭的口頭語,然後會加上一句:「當女人的限制真多,但我們不要自己設限,凡事靠自己更實際些。」即便在79歲病逝前,她還花了兩個月時間,背完《古文觀止》中最長的一篇──李陵「答蘇武書」。
難忘的身影
2003年3月,王廷蘭女士由於長期教書吸入過多的粉筆灰,造成肺部組織纖維化病變。因為呼吸困難,身上隨時需要緊緊綁著護腰以減輕痛苦,坐上車子,椅座還得加塊木板撐直身體,進陽明山療養院靜養了很久,終於還是在2006年春撒手人寰。
「媽媽哪裡去了?」面對母親的離去,年過50的二女兒熊秉純一次次傷慟反問。而夫妻牽手超過半個世紀,忽然間失去摯愛,任誰都無法忍受,熊智銳半年無法下床、因抑鬱自傷而動了兩次大手術,陷入「全面崩潰」。
「臉型變樣了,皮膚乾燥粗糙了,面無血色。不會端碗吃飯。不會走路了,勉強走幾步就頭重腳輕,像是要摔倒的樣子。體重減少了10公斤。頭髮全白了…。幾乎每夜都會夢到亡妻回來了。」擁有5個博士,個個成就不凡的熊家一家,久久籠罩在母親離去的療傷氛圍之中。
被中研院近史所列入「烽火歲月中的中國女性」主角之一的王廷蘭雖已逝世,但她的大愛並不止息。早從二十多年前,她和熊銳智就在台中縣的黎明國中、黎明國小設立清寒獎學金,退休後又成立社區讀書會、社區教育工作站等,她去世後,家人也遵從她的遺願,將生前僅有的一棟四十多坪房子捐出來作兒童圖書館。
一生奉獻教育,念茲在茲的王廷蘭,不只教出5個博士兒女,經由她而感受知識之美、藉著知識改善自己命運的無數孩子,才是她最引以為傲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