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陳香梅,我們總有許多或浪漫、或佩服的聯想:與陳納德將軍膾炙人口的短暫、浪漫愛情、中央社第一位女記者、在美國政壇成功的華裔第一人、華府社交界口中的「華盛頓的女主人」、兩岸曖昧不明氣候下的「密使」……掐指無法數盡。數十年來,她的自傳、作品集不斷在美、中、台三地引起熱烈的討論。簽名會人潮總排得讓人一看就腳酸。以她故事為藍本的連續劇更一再在台灣、大陸地區製播。
我們對陳香梅是既熟悉又陌生:她做的事曾如此攸關著兩岸的關係,但她又一向低調來去,尤其這幾年來幾乎鮮少在台灣媒體看到她的消息。有人說她已將重心移往大陸,有人說她已淡出政壇。她的近況如何?對未來有何計劃?回首過去,她在意些什麼?在兩岸關係混沌未明的今日,陳香梅的故事格外親切、引人省思。
十月初,台北已經微涼。陳香梅與相交二十幾年的好友郝福滿結束在大陸近兩個月的拜會行程,從香港過境台北回美國。
走出登機門,遠遠就讓人認出她奕奕神采的身影,完全不見七十幾歲人長途飛行後該有的疲憊。
在候機室,記者出身的她細數這回到大陸的目的,條理分明,知無不言,不改記者本色。

陳香梅的畫像,為美國名畫家凱蒂夫人所繪。
長歌負輕策,平野望煙歸
從一九八一年起,陳香梅在大陸十幾個城市設立「陳香梅教育獎」,鼓勵優秀教師,並每年親赴每一個城市頒獎。
「這兩年大陸『開放大西北』計劃更讓我留心到西北地區的落後與亟需支助,」陳香梅說,她今年就招待了二百五十位優良教師到北京遊覽,並頒發每人人民幣二千五百元的獎金,全程費用由陳香梅負擔。
「這些人可能一輩子都待在困苦的西北地區,未曾到過北京。讓他們開開眼界也等於開了大西北成千上萬學子的眼界,」她說,除了設立獎學金,她也在山西太原、遼寧本溪、廣東佛山等地設立「香梅學校」。這些中學從無到有,一切費用由她支付。
陳香梅說,出身亂世,從十幾歲起就因抗戰度過顛沛流離的流亡學生生涯,晚年讓她特別重視「百年樹人」的教育大業。
另外,陳香梅的好友工程師郝福滿這幾年來也率領美國專家,為大陸地區免費設計了瀋陽、深圳等七個現代化機場。

身為華人世界的傳奇,雖然已是超過七十歲的高齡,陳香梅至今仍創作不輟,目前已出版五十餘種著作,且屢創銷售新猷。(林格立攝)
只緣身在此山中
相較於過去在台灣的活躍,這幾年陳香梅積極回饋大陸祖國,甚至連回到台灣都過境不入,外界不免有因為台灣「改朝換代」,她不得不到大陸發展的聯想。
陳香梅聽了這樣的疑問哈哈大笑。
「大家應該還記得,六、七○年代時我也曾在台灣設立陳香梅新聞獎、劇本獎,只是現在台灣富裕了,我覺得大陸貧窮地區更需要這筆錢,」她說,其實去年底、今年初她都曾到過台北,與陳水扁總統、李登輝前總統、國民黨主席連戰、親民黨主席宋楚瑜等人有過會晤,並交換意見。
「我在兩岸沒有寸金寸土,捐的錢都是在美國賺的,所以我也喜歡低調往返,」陳香梅說,這可能就是造成外界誤解的原因。
然而台灣人卻一直沒忘記過她,去年有線電視台再度將她的生平搬上銀幕,由知名女星蕭薔飾演她的角色,並特別著墨她與陳納德將軍的愛情故事,收視率不惡。

陳香梅與陳納德將軍短暫而美麗的婚姻,已成為世人傳頌的佳話(右上),而兩個女兒也都在專業領域有所成就。(左)圖右下為陳香梅母女與蔣宋美齡合影。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的確,與陳納德將軍的婚姻正是陳香梅傳奇一生的起點。
出身外交官世家的陳香梅,從小就特別有主見,也好強。她在自傳〈留雲借月〉中回憶,父親陳應榮說她是家中最不乖的孩子,說她主意多,不喜歡她。一回冬天陳香梅患大感冒,咳得緊,父親對母親說:「這孩子真麻煩,三天兩頭病,乾脆把她送人算了。」
雖然父親說話無心,卻讓陳香梅心中留下陰影,認為父親不愛她乃因為她不是男孩。
回想前塵往事,陳香梅對細節記憶如此深刻,想來這也是她不服輸、獨立、堅韌個性的開端,而最直接的就表現在留學這件事情。
當時因抗日戰爭中國社會動盪,父親想將六個女兒都送往國外唸書,但陳香梅不想依附父親、急欲獨立,遂斷然否定父親的決定,隨後在香港真光中學與廣東嶺南大學展開戰爭下的流亡學生生涯。

身為兩岸「密使」,穿梭台中美三地,陳香梅的行蹤曾像謎一樣,引人矚目。圖為陳香梅與前總統李登輝(右下)、美國故總統甘迺迪(右)、及前大陸領導人鄧小平(左)的合照。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一九四五年,陳香梅二十一歲,大學畢業,進入中央社擔任記者,成為中央社第一位女記者。
初時,她被派往採訪美國軍官太太的勞軍新聞,卻對官太太們瞧不起女性記者的態度頗為不滿,遂請調採訪美軍新聞,因此結下了與陳納德將軍的情緣。
抗日戰爭初期,由於美國並未參戰,當時官拜上校的陳納德辭去軍職,以民間身分到中國幫助國民政府組織空軍參與抗戰。由於陳納德將軍其所協助訓練的「飛虎隊」所向披靡,也獲得中國軍民的愛戴。
陳香梅回憶,當年她採訪陳納德將軍時,尚是梳著兩條辮子的黃毛丫頭,與陳納德相熟的父親甚至請他多多照顧陳家姊妹。陳納德理應是父執輩,但陳香梅愈與他接近,就愈心儀於他的風範,兩人很快墜入愛河。

陳香梅與陳納德將軍短暫而美麗的婚姻,已成為世人傳頌的佳話(右上),而兩個女兒也都在專業領域有所成就。(左)圖右下為陳香梅母女與蔣宋美齡合影。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
當時中國社會不太能容許這樣的老少異國戀,加上一九五○年代美國外交部與國防部人員都有「除非特殊原因不得與外國人結婚」的規定,使得這段異國戀情困難重重。但是,陳香梅卻從來未困擾過,甚至還以幽默的方式改變家庭的反對。
她回憶,自己的祖父母喜歡打橋牌,陳納德將軍又是高手,於是她特別安排他與老人家牌敘。
當天陳納德捧來一大束紅玫瑰,陳香梅看了大叫:「好漂亮的玫瑰,是給我的嗎?」陳納德回答:「對不起,這是給廖夫人(即祖母)的。」兩人相視而笑。
在一連串套好招的應對下,當晚祖父母大贏,也讓祖父母開始對陳納德有了好感。同樣地,陳香梅和陳納德也以幽默、正面的態度讓父母親放棄反對的立場。當時父親只希望陳香梅能留在中國,而陳納德也真的依約留下來幫忙中國的航空建設,甚至在國民政府退守來台後,亦跟著來台。

身為兩岸「密使」,穿梭台中美三地,陳香梅的行蹤曾像謎一樣,引人矚目。圖為陳香梅與前總統李登輝(右下)、美國故總統甘迺迪(右)、及前大陸領導人鄧小平(左)的合照。
無言獨上西樓
甜蜜的日子總是短暫,結縭十二年後,陳納德將軍於一九五八年在故鄉美國路易斯安那州因肺癌病逝,留下陳香梅和兩個女兒。
喪偶之痛接踵而來的是一連串的挑戰。陳香梅回憶,雖然她十五歲喪母,後又曾流亡求學,但總有姊妹們陪伴。且當時少不更事,無論生活再苦都還有將希望寄託在明天的一股韌力。但陳將軍去世後,「我終於嚐到了人生的苦果,」陳香梅說,一個年輕中國女人在人情味淡薄的西方社會,單槍匹馬打天下,今天回想起來她還不知是哪來的勇氣。
陳香梅第一個遇到的困難是財務問題。陳納德將軍去世之前,因為從大陸退到台灣,又與大陸因民航機事件在香港纏訟兩年,一手創辦的航空公司困難萬端,最後不得不賣給美國中央情報局。而這件事陳香梅一直不知情,直到陳納德將軍過世後,中情局就急於請陳香梅離開公司,新老闆還要她離棄台灣,因為「陳納德的親蔣色彩太濃」。
陳香梅說,回想起來真是「孤兒寡母」遭人欺負,居然有人如此對付公司創辦人的遺孀。還好當時陳香梅收到律師的信函,要她到華府處理一些陳納德將軍的後事,她覺得華府倒也是個教育小孩的地方,遂移居此地,也因此開創了另一個春天。

郝福滿與陳香梅相知相惜二十餘載,經常陪著陳香梅東奔西跑,近年更幫大陸瀋陽、深圳等七個城市規劃機場、航管,貢獻一己之力。
欲上青山攬明月
初到華盛頓時,她在喬治城大學找到一份主持將外文教科書翻譯成英文的研究計劃工作。她說,這項工作深深地加強她的英語能力,日後也因此能在社交界應付自如。
陳香梅在學院裡漸有了名氣,後來被美國之音聘任主持節目,又為台灣的中央社、新生報、民族晚報、及她最愛的「傳記文學」寫稿。之後,經過友人的引介,陳香梅開始活躍於華府社交圈,先後擔任共和黨委員長達三十幾年,以及財務委員會執行委員、少數民族委員會主席等職務。
由於先後幫幾位共和黨總統助選,陳香梅更深得白宮的信任。甘迺迪、強生、尼克森、福特、卡特、雷根等歷任美國總統都曾給予她有職無薪的工作。一九六三年甘迺迪總統委任她為「中國難民救濟總署主席」一職時,她是華裔受命白宮幕僚的第一人。
除了積極參與政治活動,她也涉足商場,擔任「飛虎航空公司」副總經理。陳香梅開始在美國主流政治活動嶄露頭角,並逐漸在社交界具重要地位,華府社交界因此稱呼她為「華盛頓的女主人」。
當時華府由於總統的客人眾多,且招待外賓的預算又捉襟見肘,隨時都需要有幾位可以幫忙的「女主人」舉辦宴會,但又因政局詭譎,流言特別多。
陳香梅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尼克森剛上台時急欲解決越戰,派遣季辛吉赴西貢協商,卻未得結果。不久越南副總統阮高奇夫婦訪問華府,由副總統安格紐當主人,安格紐夫人因陳香梅與阮高奇夫婦熟悉,請她在家中接待。陳香梅猶豫國務院會有意見,私下與越南大使斐艷商量,最後因陳香梅住處就在高官雲集的水門大廈,內閣及夫人們只要「上樓」即可,而接下這份工作。
客人名單由副總統辦公室及國務院擬定,陳香梅負責出錢、招待。許多人爭相索取邀請函,不得其門而入者則十分不滿,隔天報上就有報導,說陳香梅不入閣,不出國任大使,是因為要當華府女主人,為中國人出氣。
陳香梅則說:「我當時根本沒想過那麼多,『白宮女主人』的稱號只是別人強壓在我頭上的。」

陳香梅與陳納德將軍短暫而美麗的婚姻,已成為世人傳頌的佳話(右上),而兩個女兒也都在專業領域有所成就。(左)圖右下為陳香梅母女與蔣宋美齡合影。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除了要應付複雜的政治環境,當一個單身的「女主人」還得防著醉翁之意不在酒的登徒子。
美國上流社會宴客總是一男一女赴會,若單身赴會,女主人則會代為安排舞伴,而這樣的舞伴安排往往就招來無端的追求者。陳香梅為了避免麻煩,與曾為陳納德將軍摯友、也是鰥居的名律師葛科倫說好,互為對方女主人與男主人,雖然後來外界也多所流言,但兩人私交甚篤,就省去了許多不必要的麻煩。
「華人喜歡搞小圈圈,往往見樹不見林,但要進入主流又困難重重,所以我說一切得看本事與努力,如果別人每天工作八小時,你就要有工作十幾個鐘頭的能耐,」陳香梅說,今天她仍極力幫忙有心的華裔人士進入主流政治圈,只要表現傑出,她都樂於推薦。如現任勞工部長趙小蘭當年就是由她提名進入白宮擔任幕僚。

身為華人世界的傳奇,雖然已是超過七十歲的高齡,陳香梅至今仍創作不輟,目前已出版五十餘種著作,且屢創銷售新猷。(林格立攝)
萬頃波中得自由
陳香梅與美國共和黨歷任總統交好,與中華民國政府也素有淵源,加上舅父廖承志為中共高層,一九八○年代初,大陸剛開放,陳香梅理所當然擔任起三地特使。一九八○年雷根剛當選未就任前,她擔任特使赴北京與鄧小平會晤;蔣經國總統在位時,她力薦開放讓離家四十餘年的台灣老兵回大陸探親,並協助取得中共高層的默契;一九八九年首次組織一支包括台商在內的美國國際合作委員會經濟貿易考察團,成為台灣對大陸商業活動的開端;一九九六年長榮航空直飛澳門,也是陳香梅從中穿針引線。
「我做事不喜歡聲張,因為這樣做事反而容易些,像現在,在兩岸穿梭者眾,又都忙不迭地對記者透露,往往人多口雜,弄得中共高層近年來對訪客更趨保守,」陳香梅說。
時光流轉,海峽兩岸近年來情勢也走到另一個和平共榮的轉捩點,問她可否願意在此時再度擔任兩岸的和平密使。她笑笑,說:「沒有人問我。」但是她也表示,兩岸政權都已到了世代交替的時候了,新的一代歷史包袱輕、知識水平高,相信兩岸關係會在這一代的領導下走向和平之路。至於她的「密使」身分,她笑言也應該世代交替了,她現在寧願關注教育,多寫作。
二十歲就出版第一本詩與散文集,至今中英文著作已有五十部,陳香梅說,她少時喜歡寫詩,中年寫小說,現在人生閱歷、國際經驗多了,她喜歡寫抒發人世看法的散文。
世人喜將陳香梅一生的傳奇歸因於她與陳納德將軍的婚姻,但相信現代女性主義者對這位勇敢女性的努力與智慧被等閒視之一定不以為然,陳香梅自己倒是豁達,她生平最愛辛棄疾的一闕詞:「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得愁滋味,欲語還休,欲語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陳香梅走過她自己人生的浪漫春天、也曾在美中台三角關係的寒冬中折衝樽俎,如今正恣意享受秋涼。然而觀賞她人生一幕幕美麗風景的我們,卻不禁要想,世代儘管交替,接著陳香梅腳蹤的還能有誰?

身為兩岸「密使」,穿梭台中美三地,陳香梅的行蹤曾像謎一樣,引人矚目。圖為陳香梅與前總統李登輝(右下)、美國故總統甘迺迪(右)、及前大陸領導人鄧小平(左)的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