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閱貴刊五月號「投資創造力,點亮台灣金頭腦」的專題,對於一年半前加入教育部計畫團隊專職宣導工作的我來說,真是深有所感。當時面對欲走還留的工作情愫,卻因抵擋不住創意者拋出更多出人意料的創意而繼續留在崗位上,我親眼目睹台灣教育的創造力,也始終相信創造力教育的根已經越扎越深。
這段時間,我體會到創意不只著重在原創性,更重要的是可以被執行的成分有多少。創造力的根植,可以說是萬無一失、利多於弊、風險性低的一種永續投資,沒有人會否定創造力的方向,創造力也獲證實的確可以出頭、讓更多機會飛上天,因為創意來源不重乎本身是否條件先天不良、家世背景是否雄厚等。
教育部的這項計畫只是一個引頭,只是千頭萬緒中的一個線頭被抽了出來,還有更多的教師、學子、校園團隊花費心思寫出來的企劃案堆成山頭,讓人看得眼花撩亂。本著「給條紅蘿蔔,不如給根魚竿;給他魚竿,不如教他如何釣魚的技巧」,即使終究沒釣到魚,還能在釣魚的過程中自得其樂。在自我推翻、浴火重生的創意過程中,台灣校園師與師、師與生、生與生、師生與學校、學校與社區間良性且頻繁的互動,譬如「移動的創意教室」、「創意發明列車」巡迴各校後,讓更多學校開大門歡迎,不但吸引學生,也讓更多老師冒著沒有課本的挑戰,願意投身開課!身為與媒體溝通的連絡人,我自信滿滿的向大家推薦;也欣喜於創意種子已經獲得栽培和延續,就像頒發證書一樣,它的品質被保證,證明可以被考驗。
教育部創造力教育
為瑞士加入聯合國、歐盟作說明:
編輯先生:
多謝您們費心的編輯這麼一本內容值得珍惜的雜誌,也多謝您們經各報章雜誌選取文章與讀者分享。因為覺得文摘很珍貴,所以在此提出一小地方需要更正。在中英文國外版二○○四年六月號中許倬雲先生「以協商代替對抗」一文中指出,「......瑞士國小人少......不是聯合國的一員......坦然加入歐盟......」。實際上,瑞士已成為聯合國的一員,但尚未加入歐盟,請查照。
瑞士 陳璧如
編按:經向作者許倬雲先生查證,瑞士已於二○○二年加入聯合國;至於歐盟組織,瑞士則係以「協商關係」加入歐盟,唯至今仍尚未使用歐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