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民國五十二年出版第一本小說「窗外」起,「瓊瑤」兩字始終是銷路的保證,也是爭論的對象。
悠悠廿餘載,瓊瑤小說對青年、對社會產生了什麼影響,在文學上應如何定位?似乎已有了較清楚的輪廓。

窗外」一書中有最多瓊瑤的影子。
曾昭旭(中央大學中文系系主任):
人在現實生活中的壓力和苦悶,往往會藉著「做夢」來渲洩,而看小說,便是一種很好的「做夢」方式。
夢有兩種,一種是剛性的成功夢;另一種則是柔性的愛情夢。作剛性夢追求權勢、名利,有時可能比迷在愛情夢裏更可怕。
瓊瑤是個說故事的能手,她的小說通常有一個富麗堂皇的背景,故事本身非常具有傳奇性;這些遠離人間,一般人永難實現的夢境,可以幫助許多青少年,紓解現實生活中的苦悶。因此瓊瑤小說多年來發揮的功能,不可一筆抹殺。
現在我們青少年的正常生活都因升學壓力犧牲掉;事實上,青少年的夢也可以是具有創造性的打球運動、社會服務、發展人際關係等。如果我們說瓊瑤小說對青少年有不好的影響,不要一味責怪瓊瑤,要問問我們的社會,到底有沒有為青少年們設計一些更健康、積極的渲洩苦悶管道。
我認為,瓊瑤小說的社會性、心理性,大於她的文學性,然而夢只是一種「藥」,畢竟,藥不能當飯吃。

瓊瑤小說四處風靡,她本人卻極少曝光。
蔣勳(東海大學美術系系主任):
我喜歡看小說始於初中時期,正逢瓊瑤小說出來的時候,「窗外」、「幸運草」、「六個夢」、「幾度夕陽紅」、「煙雨濛濛」,這些早期作品我讀得最多,也蠻感動。
但讀高中以後,再回頭去看這些東西,便覺得有些地方不滿意了。一方面是年齡的增長使生活經驗豐富了;另一方面也是開始接觸了一些文學史和文學理論。這種現象說明瞭,不論是文學、繪畫或電影,都可以反映欣賞者在不同年齡、不同生活層面的一個生命經驗。
比較精銳的文學作品,會反映時代、人性的各種問題;可是,我相信一個文學作品如果擁有廣大的讀者群,一定有社會因素在內。瓊瑤的作品,不論將來在文學史的地位如何,在社會或文化的層面上,我們必須重視它。
我猜想,在我的青少年時期,兩性關係相當不公開,所以人們會在這類幻想的愛情故事中得到滿足。

瓊瑤、平鑫濤夫婦喜愛藝術,皇冠藝廊集有許多雕塑與畫作。
陳曉林(聯經出版公司顧問):
大陸上流行瓊瑤小說,我想基本上中共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地鼓勵,意圖使文革以後對政治社會要求改革的新生代,將注意力轉移到軟性的通俗小說上。
經過這些年來文學界本身的一點反省,以及教育的普及,使瓊瑤小說有了一個比較清楚的定位,像當年許多人對她小說「文學價值」的盲目肯定,可以說已經比較減少。但是,傳播界對她的一味吹捧,還是頗值檢討。
現在,我們最重要的,是應該建立一個客觀公正的評論標準,及對那些正統、嚴肅的作品付出更多的關心。

秀麗端莊,長髮垂肩的瓊瑤,即使年過四十,仍令人有「不食人間煙火」的感覺。畫家廖未林為瓊瑤畫的像,頗似她筆下的女主角:溫柔婉約,楚楚可憐。
林清玄(作家):
通俗文學常是進入正統文學的階梯,現在大陸上對瓊瑤的作品有興趣,那麼以後很可能也會有其他作品引進,而把層次逐漸提高;假以時日,這種量的衝擊,不難引起質的變化。
在同類型的作品中,瓊瑤小說的文字、結構、描寫能力,都可以算得上是頂尖的。她的四十多部小說中,分開來看,早期有些是很不錯的;可以看出年輕時的確有股創作衝勁,努力地想寫些動人的故事。但整體看來卻進步不大,尤其是生活歷練缺少變化,更缺乏愛情和人生的深刻探討,這是她不能成為偉大作家的真正原因。
我認為大家應有更開闊的心胸,接納各種滿足不同階層的作品。暢銷不是作家的罪過,作家只是用他認為最適切的方式去表達,評價則應交給評論界。

秀麗端莊,長髮垂肩的瓊瑤,即使年過四十,仍令人有「不食人間煙火」的感覺。畫家廖未林為瓊瑤畫的像,頗似她筆下的女主角:溫柔婉約,楚楚可憐。
李昂(女作家):
我個人覺得,瓊瑤的小說可以幫助我緩和情緒,就像希臘悲劇的淨化作用,經過恐懼和憐憫,使人的情感得到昇華。
就一個通俗作家而論,瓊瑤實在有她的長處,因此絕對不是罵她藝術成就不高、說她寫的都是一些逃避現實的戀愛故事,就可以抹殺她的成就和她值得被討論的地方。
我想,瓊瑤小說的讀者,可能會隨著台灣社會經濟狀況的改變而慢慢減少。我相信瓊瑤小說會盛行,是因為當時我們的社會還不很開放。
當社會改變、男女關係做了一些調整以後,台灣的暢銷小說是不是會改變路線,寫到比較像美國的「午夜情挑」這類型的小說,或者是維持瓊瑤這種很清純、很理想的愛情故事?我覺得倒可以拭目以待。

瓊瑤的小說,在浩瀚書海中究竟佔著什麼樣的席座?
黃榮村(台灣大學心理系教授)
我們不必強求瓊瑤的作品,要經得起嚴肅作品理論的考驗,甚至能在文學界立一席之地,因為她的功能不在這兒。
我很喜歡她的作品,從心理輔導的角度來看,瓊瑤的小說能使人精神放鬆,可以說是這個過度緊張社會的救星。
有人攻擊瓊瑤的作品;但是我想問那麼有什麼替代品?我相信讓年輕人玩電動玩具、跳舞,結果可能更壞。
鳳飛飛(歌星)
我主唱過很多瓊瑤小說改編成電影的主題曲,這些歌的詞都是瓊瑤自己寫的,我覺得她寫的歌詞,清新雅緻而不失通俗,大家都容易琅琅上口——就像她的小說一樣。
我看過她寫的許多小說,尤其喜歡她早期的作品,如「窗外」、「六個夢」、「潮聲」等。我覺得在現代社會,壓力這麼大,報上令人不開心的新聞一件又一件,看看瓊瑤小說,美美柔柔的,會讓心裡感覺好一點。
而且,她的小說文字很順,所以無論多忙,我看她的小說通常是一氣呵成看完;只有一次實在忙得連睡覺時間都沒有,一本書到第三天才看完。
一個瓊瑤迷:
我認為,瓊瑤小說的魅力在於——
一、書名空靈曼妙,美得撩人遐思:像是「煙雨濛濛」、「翦翦風」、「月滿西樓」、「碧雲天」、「在水一方」、「寒煙翠」、「彩霞滿天」等,不是取自詩詞歌賦,便是擷自故事主題的意境。
二、書中主角的姓名,相當脫俗優美:像「翦翦風」裏的柯夢南與藍采、「幾度夕陽紅」裏的何慕天與李夢竹、「我是一片雲」裏的孟樵與段宛露、「秋歌」裏的殷超凡與葛芷筠等;光看名字,就給人一種天生註定要談一場轟轟烈烈愛情的感覺。
三、人物個性突出,造型迷人:女主角可大分為兩種典型。一種是像「窗外」裏的江雁容、「紫貝殼」裏的佩青、「庭院深深」裏的章含煙等,都是看來「柔弱、蒼白、纖細、楚楚可憐的」,令男主角「忍不住要去保護她、愛她、寵她」;另一種則像「煙雨濛濛」裏的陸依萍、「菟絲花」裏的憶湄、「月滿西樓」裏的余美衡等、都是「明朗、熱情、調皮、出言不遜」得讓男主角「眩惑」。
男主角有些是以「成熟的味道」取勝、如「窗外」裏的康南、「一簾幽夢」裏的費雲帆等,都有一張「富有男性力量,但卻十分動人的臉,寬寬的額角上有掩飾不住歲月痕跡的皺紋,深深幽幽的眼睛,微蹙的眉端」;另一類則屬年少型,或是像「煙雨濛濛」裏的何書恒、「菟絲花」裏的余中枬。「船」裏的紀遠等,都是沉穩多情的美男子;或是像「寒煙翠」裏的章凌風、「菟絲花」裏的羅皓皓,則是熱情洋溢,玩世不恭。所有的男主角,差不多都擅於裝扮各式各樣的笑容,他們的眼睛有時會「有嘲弄的意味在裏面」,有時又有「掩飾不住的悲哀」,更多的時候是裝滿了「藏不住的溫柔」。
四、小說背景多屬有錢有閒的上層社會,這或許自然會吸引人,像現在美國很受歡迎的「朱門恩怨」及「朝代」影集,也都是以富豪世家為背景。
就算像「秋歌」、「彩雲飛」裏的主角出身微寒,也都出塵不染,清秀標緻,而且有富家子弟瘋狂地愛她。
五、結構緊湊細密,情節曲折多變,對白別緻,用詞高雅;儘管有時把詩詞歌賦用得浮濫,或是牽強重複,但一般說來,仍然頗為情致纏綿,巧妙貼切。
不過,瓊瑤的「優點」,也許正是許多人詬病的「缺點」。有人說她「不近情理,千篇一律」;也有人說她「譁眾取寵,格局有限」;更有人說她「只在兒女私情裏打轉,不過,「小」說嘛,何必看得那麼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