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圈流行一個說法:綜藝節目要做滿五年,難喔!
「雙星報喜」卻做到了。今年七月,是它的五歲生日。
而節目的靈魂人物——主持人巴戈、鄒美儀也在今年三月榮獲金鐘獎,雙喜臨門。
「雙星報喜」,為什麼能叫好叫座?巴戈、鄒美儀又是怎樣成功的?
電視開播廿多年來,國內的綜藝節目已從昔日的「醜小鴨」,慢慢蛻變成今天美麗的「天鵝」。
說起來話長……
早期台視的「群星會」、中視的「每日一歌」純以歌唱為主,沒有豪華的佈景,也沒熱鬧的舞蹈和樂隊。就像「陽春麵」,料雖實,今日看來,卻嫌變化太少。
之後,彩色電視誕生,把綜藝節目帶領至一個新境界。民國五十九年,台視「銀河璇宮」開始有了炫目的佈景和變化多端的歌舞,還增加逗趣的「橋劇」;六十二年,中視「歡樂假期」隨即跟進。
「翠笛銀箏」則把觀眾的視野從狹窄的攝影棚帶到戶外,山光水色盡收眼底。但因樂隊不能跟著上山下海,歌聲便放錄音帶,歌星只張張口,並不真唱,開了綜藝節目歌星「對嘴」之風。
爾後,以短劇為主打的「小人物狂想曲」樹立了綜藝節目另一種嘲諷風格。而「你愛周末」、「綜藝一百」中的短劇更捧紅了幾個插科打諢的「寶貝蛋」;就此短劇掛帥的潮流,一直延續至今。目前很受歡迎的「黃金拍檔」就是由五個貌不驚人,卻能歌擅演的寶貝蛋主持的。
在輕鬆逗樂的節目盛行之際,重點在鄉土民俗和傳統技藝介紹,帶有草根氣息的「蓬萊仙島」也能佔有一席之地,顯示「知性綜藝」節目的可為;而強調以娛樂「包裝」流行資訊、新聞的「周末派」,則是此類節目的後起之秀。
各種綜藝節目如百家爭鳴,互不相讓。而在節目中負責穿針引線的主持人更是提心吊膽。他們是幕前的「掌門人」,必須配合節目型態的改變,打出不同的招式,否則很難吸引觀眾的視線。
「
掌門人」不好幹
綜藝節目主持人該怎麼做,才能飛上枝頭當鳳凰?
不妨從近幾年的金鐘獎最佳綜藝節目主持人身上,看看能否找出一點蛛絲馬跡。
主持「蓬萊仙島」的李季準,是七十年金鐘獎得主;樸質的外型、穩重的颱風,十分符合節目風格。
七十一、七十二年得獎人是「綜藝一百」的主持人張小燕。她雖不擅歌舞,但口齒伶俐,演技精湛,使節目銜接毫無冷場。
沈春華、田文仲是去年、前年的贏家,因為主持「我愛紅娘」而備受注目。倆人態度親切,一唱一和地為觀眾拉紅線。
他們各具獨樹一幟的風格,難分軒輊。看來,成功的主持人並無公式可循,而每一條路都可以通往「羅馬」。
於是,今年最佳綜藝節目主持人的寶座仍和往年一樣,兵家必爭,眾人矚目。這一年來,「黃金拍檔」、「周末派」、「雙星報喜」無論在收視率或廣告量均頗突出;主持人也都來勢洶洶。
然而在角逐主持人獎項時,卻只有「雙星報喜」的巴戈、鄒美儀入圍;使他們成了「同額競選」。

一胖一瘦,一唱一和,巴戈、鄒美儀形成最佳拍檔。(鐘永和)
沒有敵手、缺少快感?
領獎時,巴戈除向評審委員感謝得到這分殊榮,還不忘幽上一默:「只讓我們這組入圍,害我們現在一點快感都沒有!」
其實,能得到這次「唯一入圍」的光榮,他們背後付出了許多代價。
前年,二人獲電視台提名角逐,但未入圍;去年東山再起,由於得獎心切,製作單位刻意地求取變化,加了不少雜耍特技等噱頭,獲得入圍,誰知依然敗北。
鄒美儀在揭曉後回家痛哭一場,巴戈的心情也鬱悶了好一陣子。
之後,二人潛心分析、檢討,終於找出癥結。「為了出奇制勝,節目加了很多新點子,我們在短期內無法完全吸收、消化,影響了表演的成績」,巴戈形容說:「貪多嚼不爛。」
今年度,「雙星報喜」返璞歸真,不再耍噱頭,主持人也不再患得患失,反而因為表現輕鬆自然而獲獎。金鐘獎評審委員給他們的評語是:風趣的對話,良好的默契,串連歌星的歌唱競賽,深具可看性。

巴戈、鄒美儀在短劇中飾演勞萊、哈台,只要「鄒哈台」一倒,「巴勞萊」絕對不敵。(民生報提供)(民生報提供)
藍白對抗創新局
雙星報喜早期也是以歌、舞、短劇組成「大拼盤」,後因同樣性質節目太多,加上高明幽默的短劇難求;二年之後,製作人曹仁便決意「改頭換面」,變成「藍白對抗」由二組歌星進行龍爭虎鬥的歌唱競賽。
節目邀請資深歌星、當紅歌星,也邀請有潛力的新人,動靜兩派都有;歌曲安排則有國語、台語、英文的,抒情歌、藝術歌曲、小調、狄斯可……,每週歌手、歌曲的分配調度,多樣而平均,使電視機前的老老少少都能「各看所需」。
由於歌手須在現場演唱,不能放錄音帶對嘴表演,通常非實力派歌星難以勝任,所以觀眾能在節目中欣賞到「硬堣l」的歌舞,也因此造成口碑。
一有口碑,雙星報喜便逐漸「近悅遠來」。二年多來,參加歌星共約四百人,大家把上這個節目視為考驗和挑戰。
當一位歌星上場,其他的隊友在旁打氣助陣,有時「伴舞」、有時歡呼,二隊頗具團隊精神,觀眾看來也覺得很有意思。最特別的是,主持人不再像其他節目「高高在上」,也跟著歌星在旁加油、伴舞,親和力頓時大增。
純歌唱節目固然可一飽耳福,但它的缺點在形式略嫌單調呆板,缺少高潮;這就要靠對話來「補救」。
如此一來,串場的主持人責任重大,必須像潤滑油,使節目流暢進行。而這對主持人只要往台上一站,氣氛真的馬上不一樣了。

打從小開始,我就是個胖娃娃!」(鄒美儀提供)(鄒美儀提供)
男「勞萊」與女「哈台」
巴戈外型瘦長,眼睛大而有神,但卻不是白馬王子型的俊男,他自稱「肉長在骨頭裏」,別人封他為「竹竿」、「橡皮艇」,他也逆來順受。
相對的,鄒美儀則被影視圈的朋友封為「航空母艦」。八十五公斤的富泰體型,已成為她的註冊商標。
這麼一對男「勞萊」與女「哈台」未開口已先引人發噱,而他們更擅於「推波助瀾」,發揮自己的「優點」。
今年金鐘獎頒獎典禮的表現,就是個典型的例子:領獎時,巴戈感慨萬千地說:「從我們的座位到台上,只有短短一段路,我們卻走了三年。」他的最佳拍檔鄒美儀立刻致歉:「實在是因為我太胖了,行動遲緩,真是抱歉!」台下哄堂。
接著巴戈又說:「醜人行大運,行了好幾年,今年終於輪到我們這對俊男美女出頭了!」鄒美儀隨即接口:「巴戈,你也不看看這是什麼場合,在頒獎典禮上講話應該要懂得謙虛——雖然那是一句『實話』!」
這類幽默的對話,也經常在「雙星報喜」節目中靈光閃現,串連起一首首歌曲。
有回歌星蔡琴上節目接受訪問,巴戈笑稱她為「芹菜」(蔡琴倒念諧音),蔡琴看巴戈乾瘦的模樣,馬上反擊,叫他「鍋粑」,一話雙關,正中要害。
在雙方鬧得不可開交之際,鄒美儀居中調停:「好了,好了,這次就算了,下次鍋粑炒(吵)芹菜時」,她指了指自己:「別忘了加點肉。」

「老爹要我趕緊嫁,只有二個條件,一是活人,二是男人」,鄒美儀自我調侃,還笑得很樂。(鐘永和)
出谷老鷹
鄒美儀歌聲高昂洪亮,主持之餘也會參與比賽,高歌一曲。歌藝不如她的巴戈帶點酸味地調侃:「鄒美儀把『老鷹之歌』唱得真好」,他形容她為「出谷的老鷹」,然後振振有辭地解釋:「因為黃鶯是不可能有這種體型的。」
節目就在他們的舌槍唇劍下,變得鮮活起來。一位忠實觀眾形容他們「對話活潑,簡直是墨西哥跳豆,按都按不住!」
笑聲也是鄒美儀的一絕。「她的微笑,就等於普通人的『狂笑』」,鄒美儀的死黨、希爾頓飯店副理吳迦陵形容,她笑起來就像在打小鼓,咚——咚咚咚,十分有節奏。觀眾一聽,感染了她的快樂,就已「值回票價」。
默契好,對話逗趣,是他們的一大特點。但這些卻不是憑空得來的。
在節目開播初期,二人主持節目必須照本宣科,在意見和編劇相左時,仍得按劇本演出,因此難免有縛手縛腳之感。
背詞之外,還要注意二人的搭配是否天衣無縫。為了培養默契,巴戈、鄒美儀和其他工作人員經常一起開會、吃飯,反覆討論、對詞。到後來,製作單位信任他們,決定不寫劇本,讓他們自由發揮。
「開始也是吵得臉紅脖子粗,但吵完又不能不見面,上檯面對鏡頭還是照樣得嬉皮笑臉,想一想,我們乾脆息鼓休兵。」巴戈笑道。鄒美儀接口說:「不過,吵久了就吵出了默契,知道彼此的『要害』。巴戈一發招,我就接,一來一往彈無虛發。現在只要看過節目單,知道訪問的對象和重點,交換一下意見,就能場上見了。」
不管怎樣逗趣幽默,巴戈和鄒美儀總能維持「大方得體」的原則,不會口無遮攔、亂開黃腔,「無論讓他們主持那種類型的節目,我都很放心!」華視管理組長寇恆祿說。

童星時代,巴戈(右)在電影「婉君表妹」的演出,一鳴驚人。(巴戈提供)(巴戈提供)
都不是科班出身
令人驚訝的是,他們雖以主持節目獲獎,但其實都是半路出家——巴戈以前是演員,童星出身;鄒美儀則是歌星,踏入歌壇已十四年。倆人在影藝這條漫長星路上,並不是一帆風順。
屢獲最佳節目主持人金鐘獎的資深演員張小燕就幽默地說:「打從巴戈穿開襠褲時,我們就已認識;我從來沒想到他今天會如此稱頭!」
她認為和以前相比,鄒美儀也顯得越來越漂亮、自信。「二人都已有了『大牌』的架勢;」張小燕懇切地指出,嚴格說來,論容貌才藝,他們不算最好;換成別人,以這些條件很可能發展成「丑角」,但他們卻不止如此,「只因比別人多了一分努力,功夫下得比別人深。」
巴戈所以踏入影藝圈,得歸功二姐的慧眼識英雄。
她看小巴戈反應靈活、能言善道,在大庭廣眾前毫不怕生,於是為他報名台視「娃娃劇團」的甄試,上小學二年級的巴戈就開始演起戲來,除了演小孩,還客串小老頭。
二年後,巴戈考入中影公司,陸續拍了「婉君表妹」、「我女若蘭」等膾炙人口的電影。
一般童星在影藝生涯容易碰到的瓶頸是,在觀眾眼中,他們「永遠長不大」,因此角色或造型常被侷限。巴戈的童星造型予人深刻的印象,但他到了初高中,就開始有「青黃不接」的感覺。一位資深演員說:「當年以青少年為主題的戲不多,巴戈的尷尬年齡和造型沒有適當角色可演,這段期間他並不得志。」
由於巴戈從小就喜歡繪畫,也頗有天分,高中畢業,考進國立藝專念美術設計;演戲漸漸成為玩票性質。
服完兵役,他一方面從事美術設計的本行,同時也在華視綜藝節目「今宵今宵」客串短劇,扮演甘草人物。

巴戈為找出童星時代的剪報資料,翻箱倒櫃。小女兒不甘寂寞,跑來幫幫人場。(鐘永和)
真是龍困淺灘!
在演戲方面,巴戈由於「挑剔」得緊,喜歡「角色合情合理,劇情緊湊、布線自然,能感動他自己」的戲;加上他對演藝生涯抱著順其自然的心態,不主動爭取演出機會,因此蟄伏多年,都不曾大紅大紫。
雖然時運不濟,巴戈卻未放棄「修練」自己。看電影、錄影帶是必修課,看書報雜誌是必選課,「他總是專心地觀察、思考,然後消化、吸收,好像隨時在為下一個機會作準備」,巴戈的一位知己說,他在韜光養晦期間「醞釀」得夠,時來運轉後才能真正地「發酵」。
為什麼找巴戈主持呢?
「當時電視綜藝一百的『寶貝蛋』很出鋒頭,巴戈雖沒參與,但依我看來一定能青出於藍」,製作人曹仁於是放膽錄用。
當巴戈挑起主持重擔時,憑以往演戲的經驗和平常多方面的吸收,很快就進入情況。「他的反應快,常能舉一反三」,雙星報喜助理曾採薇說。
一位資深電視工作人員指出,巴戈常在節目中以輕鬆的閒聊帶出嚴肅的話題。

「女兒還好不像我!」巴戈得意地抱著二個白皙、漂亮的女兒,把功勞歸於太座。(鐘永和)
不光是嬉笑怒罵
例如,除了歌星的近況、家居生活、服飾等話題,他還會巧妙地針對大家所關心的沙士加黃樟素、礦泉水含大腸菌等問題,下點針砭;呼籲消費者為自己的健康爭取更多的保障、權益;甚至會提及垃圾山、生態汙染的問題。
有一陣子常見殺虎、吃虎肉的報導,巴戈在節目中和深諳動物種類習性的夏元瑜教授討論這個問題,並藉機告訴觀眾:「吃虎肉不一定能補。」呼籲大家保護稀有動物。
「一個好的主持人,應有帶領觀眾和社會風氣的自我期許」,台下的巴戈,有著不同於台前的嚴肅和正經,他的自我期許是,說話像畫漫畫一樣,幽默、簡潔有力地點出社會百態和問題。
對巴戈這種想法,他的藝專同學兼哥兒們吳明勳一點都不覺奇怪。「在學校時,他比同年齡的人成熟、穩重,腦中常想的不是如何玩樂、戀愛,而是生活的哲學、生命的意義」,他說:「起初還有人覺得他是『怪胎』——怎麼台上台下差別這麼大?後來才認識了真正的巴戈,對演藝工作者也跟著有了不同的看法。」

閃閃發光的金鐘獎,肯定了巴戈、鄒美儀主持的才華,「雙星」果然「報喜」!(鐘永和)
無心插柳柳成蔭
和巴戈一樣,鄒美儀也把看書讀報當成家庭作業。不同的是,她的主持生涯開始得較早。
她自小喜歡歌唱,上了五專後,因對所學的商科沒有興趣,便休學進入台視歌唱訓練班;後來獲得正聲公司歌唱比賽第三名,正式加入歌壇,在警察廣播電台和鳳凰歌廳駐唱。
歌廳老闆娘看她口齒頗清晰,而節目正好缺主持人,於是「趕鴨子上架」,請她上台主持。鄒美儀自恃初生之犢不畏虎,也就大剌剌接下重任。台前節目進行時,她在後台熟背下一段訪問詞。生手總難免緊張,她一緊張就猛灌開水,又不能老上洗手間,於是二個月下來,鄒美儀得到膀胱結石。
隨著經驗的累積,她由呆板地報幕、介紹歌曲,變成訪問時能消遣自己、與歌星閒話家常,「也知道隨時注意觀眾和老闆的反應,掌握現場的氣氛」,她說。
主持節目雖然逐漸順手,但她仍然沒有太高的知名度。還得經常幫人墊檔,臨時客串小角色。
今天演個大嬸婆,明天反串流氓,有時還得以歌唱壓陣。萬一原定表演的明星又趕了回來,已經打扮妥當的鄒美儀就被換下來。日積月累,這項苦差事竟琢磨了她的演技和應變能力。
但是,星路坎坷,總難免遇到挫折。
一次義演,主辦單位臨時安排一位文藝片明星,要求鄒美儀特別訪問一段。那明星正是她心中崇拜的偶像,於是她事先精心設計了訪詞。臨場時女明星,反應冷淡,甚至拒而不答。鄒美儀以為對方身體勞累,也沒放在心上。
誰知女明星次日向大會要求取消第二場的訪問,理由是鄒美儀沒啥知名度,有損她的地位。這迎面痛擊,傷了鄒美儀的自尊,但卻也激發了她向上的決心。「我一定要力爭上游,變成頂尖的藝人,只要一出場,所有人的眼光都要集中在我身上!」
沒有白吃的苦頭
有一次她應邀至香港演唱,第一天觀眾就點唱一首廣東歌。鄒美儀初來乍到,根本不諳廣東話,只好委婉解釋,「還沒練好」,而後還硬著頭皮允諾:「請明天再來啊!」下班後本來想:「那個觀眾恐怕不會再來了!」後來「良心不安」,便跑到街上買了唱片,漏夜苦練。
第二天那位觀眾居然又來捧場。聽到鄒美儀字正腔圓地唱出他點的歌,大為高興,除了贈送紅包,還附了一段鼓勵、讚美的話。鄒美儀深深領悟:「天下沒有白吃的苦頭。」也就更用心地練歌。
回國後,她在中信歌廳演唱主持,過著「歌唱公務員」正常上下班的生活。有次她的「師父」、歌星陳麗麗,打算演出一齣歌劇,指定她演一個潑辣的丫頭。沒想到正式登場後,鄒美儀一鳴驚人。
正巧華視主管來看戲,「相」中了她。經過陳麗麗力薦,不久「雙星報喜」的製作人曹仁就找上門來,一合作就是五年。
這五年來,觀眾很清楚地看到節目的改變和進步;而兩位主持人日趨爐火純青的應答,也獲得大家衷心的激賞。
身材再不是藉口
今年七月,「雙星報喜」過五歲生日,電視史上,這樣「高齡」的綜藝節目並不多見。一手把它拉拔長大的工作人員都十分興奮,準備大肆慶祝。而巴戈、鄒美儀所得的金鐘獎,無疑是最好的生日禮物。
接下來的難題,「是如何和自己比賽以超越過去的成績——最好再能拿座金鐘獎」,巴戈說;而鄒美儀笑嘻嘻地比畫了一下自己的身材:「下一回,胖就不能再拿來當藉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