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為悅己者容
它們沿陽光和樹蔭的交會處飛行,隨著風吹樹影動,而忽左、忽右、忽在亮處、忽在暗處,可避過鳥、蜂……等天敵的耳目。有的蝴蝶則在幾個最容易找到花蜜的地方,找出一條捷徑,連成一個「花蜜道」,以便採集食物。
自古文人雅士就喜用「蝶影雙雙」比喻如膠似漆的情愛;不能如願成雙的梁山伯與祝英台,死後也化成蝶兒相互追隨。事實上,除了奔忙於蝶道、尋找花蜜裹腹外,追求伴侶也是珠光黃裳鳳蝶短短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
破蛹而出的雄蝶,在羽翼初硬時,即刻展露最美的容顏以吸引「異性」青睞。
昆蟲界雄性常因各有勢力範圍,或數量多於雌性,為了吸引雌性「投懷送抱」,只好「男」為悅己者容,這也是雄蝶往往比雌蝶漂亮的原因。雄、雌蝶交配後,雌蝶會回到它生長、有許多幼蟲食物——瓜葉馬兜鈴的地方產卵。
蝴蝶王國沒落了?
台灣氣候溫煦、地形複雜、植物相豐富、花朵蜜源充足,蝴蝶數量也特別多,捕蝶者常能手到擒來。因此民國五、六十年代蝴蝶標本外銷盛極一時,但大量捕蝶結果,造成今天蝴蝶數量大為減少。
製蝶工業也波及到蘭嶼,尤其體型碩大、翅膀呈五彩光芒的珠光黃裳鳳蝶,更使標本採集者、收藏者和蝴蝶商人趨之若鶩。
「據說,當時在面積不到四十六平方公里的蘭嶼,每年可捕獲上萬隻珠光黃裳鳳蝶」,蝴蝶生態攝影家蔡百峻如今前往蘭嶼拍照,已難想像當日盛況。
珠光黃裳鳳蝶減少的另一原因是,蘭嶼逐漸在開發中,原始森林有一半被改種木麻黃,或開發為農耕地,幼蟲所賴以寄居、維生的瓜葉馬兜鈴大量減少,還有放牧的牛羊交相爭食;「屬於較原始種類的馬兜鈴,本身繁殖力又很弱」,植物分類學家、輔仁大學生物系教授陳擎霞說,珠光黃裳鳳蝶的前途因此更岌岌可危。
小心「壞人」
「離島生態最脆弱,因為環境被破壞後,很難找到它們所能生存、適應的新地方」,呂光洋說。
農業委員會去年已請陳維壽展開珠光黃裳鳳蝶的復育工作,並委請植物學家研究馬兜鈴的培植方法,更禁止捕捉珠光黃裳鳳蝶。
去年歐洲昆蟲生態及品種研究委員會主席摩里斯到台時,對珠光黃裳鳳蝶驚為天「蝶」,也決定將為它請命,列入「紅皮書」(被世界公認為該受保護的特、稀有生物名冊)。
儘管人們已開始「亡羊補牢」,珠光黃裳鳳蝶對人類卻已不再信任。研究蝴蝶卅幾年的陳維壽發現,以前珠光黃裳鳳蝶是不怕人的,如今見到人卻立刻一改低飛的習性、高高竄起,「這是它們由經驗中學習來的心得」,陳維壽說。
當母蝶帶著小蝶,悠悠飛舞於蝶道,傳遞躲避鳥、蜂天敵之方時,怕不也殷殷交代:「飛高一點,小心『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