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加州北好萊塢地區的「中國王大廚」餐廳,除了菜色讓人齒頰留香外,中外食客對店中牆上掛滿美國豔星瑪麗蓮夢露照片也是印象深刻。尤其是一幅真人大小、夢露裙襬被風吹起的電影《七年之癢》海報,最是聞名,不少人就為了看夢露而常光臨大廚餐廳。
餐廳老闆王基雄是名副其實的「收藏痴」,但這位業餘收藏家最愛的不是夢露,而是恐龍。走進「王大廚」,活脫便是餐廳版的「侏羅紀世界」。
「人除了吃飯賺錢,還要有個放鬆心情的寄託。」雖然王基雄這麼說,但忙碌的餐廳生意不容得他清閒。一週開店七天,有時還會接到洛杉磯社區活動中心、公司行號的外燴訂單,一大清早就得去市場採買,往往到半夜一、二點店裡洗洗擦擦清理完畢,才算打烊。一天忙完,走回餐廳旁租賃的二房一廳公寓,他並沒有累得倒頭就睡,而是鑽入化石堆中,東摸摸西看看滿屋的「地球生物遺跡」,從地球最古老的生物三葉蟲、海洋菊石,到恐龍胚胎、腳印等數百樣上億年的化石,不到東方既白不會閤眼。
只要看到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科學雜誌」上有關於恐龍胚胎、地球生物演化的報導文章,王大廚就會拿出收藏化石和資料對照一番。看到他人收藏的化石比不上他的完整,他的得意不免形之於色:「說第一未免太滿,但至少不會輸人。」
從中山北路到安地斯山
能將化石收藏家眼中的「鑽石」納為己有的,不外經費充裕的大博物館或家財萬貫的富豪。王基雄又是何等來歷?
四十八歲的王基雄其實是貧苦人家的孩子。父親早逝,還在念小學就得幫忙家計,平常假日他會沿著中山北路收集舊報紙、破銅爛鐵,換得五毛一元。初中沒考上,他也不沮喪,因為三百多元學費家裡哪裡付得起?沒有升學,他到腳踏車店、木屐店當學徒,也跟過表哥在市場賣雞。
民國五十三年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會開辦欣欣餐廳,由於王基雄經常跑餐廳送貨,認識餐廳經理,知道他們在招收學徒,就此開始學習烹飪手藝。出師後,他在幾家餐廳工作過,當外交部新大樓落成、新餐廳開張,手藝精湛的他就在餐廳內為來訪外賓做國宴,晚上並在烹飪學校教人作菜。
一個偶然機會,王基雄認識了收養七、八十個孤兒的國大代表吳月珍,其中一位遠在南美洲的義子,邀他去海外闖天下。年輕沒有家累的王基雄就這樣來到玻利維亞首都拉巴斯。在一家華僑餐廳工作時,他碰到了外交部的老長官,老長官又請他回到大使館擔任廚師工作。
閒暇時,王基雄常隨著大使夫婦到處登山,一次去山區旅遊時,王基雄看到了一個形狀像動物的石頭,只曾在小學課本中看過化石圖片,沒有見過真正化石的他,竟然產生了一股莫名的好奇心。「有種通電的感覺,彷彿一股來自上天的力量,讓我走回時光隧道,」他說,因此第一次在安地斯山看到化石,他就向天一拜,感謝上天讓他看到這些化石。
追求不可知
為了要看懂化石資料,他開始學習西班牙文,花時間上圖書館,一有機會就上山採集,並開始蒐集一般人看起來一文不值的石頭。古老的安地斯山脈岩層成為他的研究場所,上億年的三葉蟲、腕足類、魚、螃蟹、蝸牛等化石都是他的收藏範圍。大使館同事常笑他「發瘋了」,破石頭堆得滿屋。
在南美洲生活了四年,王基雄希望自己的收藏品能給更多人欣賞,他因此主動和國內博物館接洽,希望能回台灣展出。
民國六十九年,王基雄帶著七百多件南美洲文物和化石回台灣展覽,其中包括印加民族使用的石斧、石刀、陶器、銅器等,以及比人類歷史久遠的魚類、貝類、植物化石。二十年後的今天,王基雄仍津津樂道當年省立博物館、國家圖書館以他收藏品為主的《拉丁美洲文物展》、《美洲文物化石展》兩項展覽的盛況,當時國內報刊報導的剪報他都還留著。他表示,在他的展覽前,可以說台灣只有大學研究化石,有關古生物化石的中文資料也很少,他帶回的化石比當時國內專家學者或博物館的收藏都豐富,因此相當轟動,襄陽路上的省立博物館排了長長隊伍,不少老師都帶著學生來參觀。
展覽完後他將一半文物化石捐給省立博物館、華岡博物館、教育部等單位收藏,還受到教育部嘉獎。爾後漢聲出版社出版的「小百科」也將王基雄和他收藏的三葉蟲編入書中,以說明「地球演化之謎」。
家像螃蟹走路
從印加文化進入化石世界,王基雄覺得自己也該對美洲印地安文化有所涉獵,此外「美國畢竟是化石產地,大峽谷地層就是活生生的地球史,玩化石不到美國看看會遺憾,」他說。
一九八一年他帶著僅有的一百美金,以研究化石的理由,從台灣到了美國加州,邊工作邊存錢,開始他「開餐廳賺錢玩石頭」的生活。
三年苦幹,他在北好萊塢開了自己的餐廳,由於廚藝高超,幾乎每年都獲得洛杉磯每日新聞報美食品鑑的四顆星大獎。餐廳生意好時一個月可以有幾萬美金的進帳,不過多年來為了結束一段婚姻,他打了八年官司,結果贍養費和律師費加起來,讓他付出兩家餐廳、一棟花園洋房,相當於兩百萬美金的代價。
雖然後來積蓄所剩不多,花在化石上的錢也可以讓他再買兩棟房子,他卻從沒想過要轉手變賣化石,反而很滿足現在的平淡日子。
十歲兒子形容他們二房一廳的家像「螃蟹走路」,客廳、廚房擺滿各式各樣沈睡上萬年、上億年的文物化石,主人客人都得站著聊天。
沙漠尋寶
從客廳到臥室就是王基雄的一方收藏室,其中有中國清朝滿文書寫的古地契、雕刻精美的古硯台、歐洲中世紀聖歌樂譜、美國西部拓荒時代以牛皮製成的明信片,和為數眾多的夢露、貓王海報照片等。
但最佔空間的還是一排排有抽屜的木櫃,一層層拉開全是石頭,各式各樣化石不只數百件,「隨便拿出一條魚都是紅龍老祖宗,」他笑說。
「有人專門研究恐龍腳印,有人專門研究蛋,我是雜門,大便也研究,」他認真地說,恐龍牙齒、排泄物也是門學問,可以研究出是吃素、或肉食恐龍,有沒有生過什麼病。
出土恐龍化石主要分布在南美洲、中國大陸、北美等幾個地區。以大陸來說,脊椎動物的化石是管制出口的,但化石商還是會偷偷走私;而南美洲化石出口的比例更高。
每年二月在美國亞歷桑那州土桑市舉辦的全球化石大展,就是王基雄的固定尋寶處。此外,他還和一群業餘愛好者組成探險家俱樂部,每年秋天六人、八人就往美國沙漠地帶──猶他州、亞歷桑那州的私人礦區、山區走,做田野採集。
玩化石玩得得心應手後,他開始「走精不走量」,尋找稀奇貨色。「玩大件玩不過博物館,小小的螃蟹也很可愛,」他說,自己就有上千顆比人類歷史久遠幾億年的貝類。
傾家蕩產買化石
幾年前在收藏家朋友那看到一枚南美哥倫比亞出土,手掌大、白堊紀年代的金黃色琥珀,琥珀中有一朵古代森林的磨菇,還可以看到可移動的空氣、小水滴,並散布著成群的白蟻。他知道這是「世界級」罕品,花了上萬美金,請朋友吃飯,連哄帶騙地硬是要人家割愛。
買化石買多了後,研究人員和化石商都知道他這號收藏痴。
一位美國加州理工學院考古生物學系教授因常來餐廳吃飯,知道他對化石的熱愛和他成了好友,八年前去世前特別交代兒子將自己收藏的兩櫃子古代貝類化石轉送給他。
化石商手上有稀世珍品也會先通知他。兩年前,大陸一位化石商將數枚出土的恐龍蛋,送請英國考古生物學家用藥水清洗,其中一枚「洗」出了恐龍胚胎,這枚稀有、高價化石被王基雄分期付款買了下來。
王基雄說,私人收藏家其實有些毛病,缺錢時就會以貨易錢,玩膩了或者有兩件以上同類物品,也會想換新,這時就好出手。
收藏生命的起源
雖然自己也算業餘收藏家,但他很少將化石轉手賣錢,只有一次,熟朋友硬要他割愛一顆六、七公分長的暴龍牙齒,但他「賣了就後悔」。因為他用二十年前買的價錢賣給朋友,結果一查最近行情,知道自己吃了大虧,價格早已上漲十倍。
旁人常笑他,「傻瓜才買石頭」,他卻說,「我的石頭是有生命的,黃金、鑽石才是沒生命的礦石。」
「地球歷史是國際語言,收藏也不只是懷念,更重要的是留下歷史,」他說。三十多年收藏化石的經驗,如今每每看到一顆新化石,就有如感受到生命起源的激動。
也許是小時候收破爛的生活,讓他養成了珍惜、挖掘的習慣,他說,這個習慣改也改不了,至今有事沒事還是常去逛美國的跳蚤市場挖寶。最近他才在報上看到一則新聞說,有位人士在跳蚤市場花了三美元買到一張十八世紀的手繪地圖,結果拍賣市場估價至少有上千萬美金的行情。
王基雄說,他並不想藉化石賺錢,不過,他還是有個強烈企圖心,希望他這個從小撿破爛的孩子,哪一天能撿出一個博物館來。
p.50
當生物死去,體內的有機物質被礦物質取代,這個死去的有機體就成為化石。這是距今一億七千萬年前侏羅紀的菊石,是一種貝類。
大陸出土的恐龍蛋。
大陸出土的恐龍胚胎,還可以看到小恐龍已經成形的骨骼,是王基雄收藏中的特級精品。
黑黑的一坨是什麼?原來是恐龍的排泄物,從糞便化石中可以瞭解動物的飲食習慣,是肉食還是草食。
p.51
來自台灣的王基雄在美國洛杉磯開了一家中餐廳,生意所得幾乎都花來買化石。這天下午他把收藏在家中的化石拿出來見見陽光、抖去灰塵。
p.52
出土於阿根廷,大約手掌大的螃蟹,纖細的觸角相當完整。
p.53
出土於黎巴嫩、侏羅紀年代的海龍。
出土於大陸,保存相當完整的龍蝦。
p.54
中國王大廚的餐廳,除了以美食吸引食客,還有美國豔星夢露和恐龍的海報、照片等。王大廚一家三口和樂融融,為生活打拼。

(薛繼光)

當生物死去,體內的有機物質被礦物質取代,這個死去的有機體就成為化石。這是距今一億七千萬年前侏羅紀的菊石,是一種貝類。(薛繼光)

黑黑的一坨是什麼?原來是恐龍的排洩物,從糞便化石中可以瞭解動物的飲食習慣,是肉食還是草食。(薛繼光)

來自台灣的王基雄在美國洛杉磯開了一家中餐廳,生意所得幾乎都花來買化石。這天下午他把收藏在家中的化石拿出來見見陽光、抖去灰塵。(薛繼光)

出土於阿根廷,大約手掌大的螃蟹,纖細的觸角相當完整。(薛繼光)

出土於黎巴嫩、侏羅紀年代的海龍。(薛繼光)

出土於大陸,保存相當完整的龍蝦。(薛繼光)

中國王大廚的餐廳,除了以美食吸引食客,還有美國豔星夢露和恐龍的海報、照片等。王大廚一家三口和樂融融,為生活打拚。(薛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