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初,正當炎炎盛夏,台北舉行了一場「跨世紀台灣民主發展問題」學術研討會,作為終生致力於民主運動的雷震百歲冥誕和傅正先生逝世五週年的紀念。當年曾追隨雷震辦《自由中國》半月刊的朱養民、黃中、聶華苓等人皆自海外回來,高齡九怳風釭犒p震遺孀宋英女士也參與了第一場的紀念會,場面非常感人。
雖然斯人已遠,但承繼其以自由、民主、公義為奮鬥目標的一直不乏後進,唯一的遺憾是,雷先生在獄中十年所寫的回憶錄竟在出獄時被沒收,後來宋女士多方設法討回卻被告知:長達四百餘萬字的回憶錄已被付之一炬了。
雷震當年被捕、《自由中國》停刊後,許多知識份子不是設法遠走海外,就是從此噤若寒蟬,有人說「這下柏楊該乖了吧!」然而當時在自立晚報寫「倚夢閒話」專欄的柏楊毫無警覺,仍然繼續以詼諧諷刺的筆觸針砭時政,尤其是社會的特權階級和不公現象,認為這反映了中國文化深層中的灰黯地帶,現代中國人應可在笑罵中得到一點兒反省、追求一些兒進步。
接下來的故事許多讀者大概都略有所知,柏楊以「挑撥政府和人民之間的感情」入獄,將近十年生死未卜,台灣的社會更為沉寂,但人們對自由、民主的熱情並未灰燼。
在進入八○年代後,隨著經濟的大幅成長,社會逐漸鬆綁,一九八七年七月,政府宣佈解嚴,同年底開放大陸探親,台灣邁向民主化的腳步自此大開,長達數十年的威權統治時期也終告結束,但僅有少數早年受到政治迫害者能夠浴火重生,柏楊也是其中之一。
而在出獄二十年後的今天,柏楊在好友周碧瑟教授的幫助下,重新面對這近乎與現代中國同步的坎坷一生,尤其是一九四九年追隨國民政府遷台後的歷程。
在經過總統直選、進入全面民主的今天,也是我們該勇敢面對過去的時候了,柏楊的故事,是許多中國人的故事,甚至,也是全人類的故事。在《柏楊回憶錄》出版之際,中國時報駐美多年的名政論家卜大中先生特為之作評,點出人性之所以可貴,正在於它所獨具的記憶與反省的能力,也期許人類能在不斷的自我審視中成長,讓柏楊生命中的悲劇,終能成為人類進化過程中的一頁歷史。
「我深信,帶血的手可掩蓋一時,不能掩蓋永遠」,當我讀到柏楊回憶錄全書最後的這一句話時,不禁掩卷嘆息,是這種信心,人類才有可能和暴政做永不休止的鬥爭。
魯迅也說過:墨寫的謊言,掩不住血寫的事實。也正是這種信念,人們對抗暴政和鬥爭在屢踣屢起之後,終能逐漸佔到上風。
前捷克流亡作家、《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的作者昆德拉曾說過:「人類對抗暴政的鬥爭,就是記憶對抗遺忘的鬥爭」。正是因為有人堅持記憶,暴政才在人類史上慢慢減少。
暴政的減少是人類集體進化躍昇的關鍵步驟,它不僅是生物上的進化,還是人性上的進化,更是全體文明的進化。
柏楊先生不但堅持他的記憶,寫下了這本「人類進化檔案」的回憶錄,更挖掘中國過去三千來的記憶,為暴政及反暴政留下或喚起新的記憶,使暴政死灰復燃的機會更為減少。
他的貢獻不僅僅是對這一代居住台灣的中國漢民族人士能免於暴政的恐懼,也讓五千年中國歷史長河中受暴政殘害的冤魂亡靈得以平反他們的委屈,並且在大陸中國人心靈中種下人權與人性尊嚴的種籽。
他的貢獻屬於全人類百萬年來進化努力的一部份。
《柏楊回憶錄》是一本中國現代史,它敘述了幾乎整個二十世紀中國發生的大事,不過,本書最高的價值卻不在一九四九年以前的記錄,而在柏老被誣入獄以及出獄前後的那段血淚交加的故事。這是白色恐怖以來最詳盡、最動人、也最令人毛骨悚然的回憶。
我相信雷震、李荊蓀等許多人都有恐怖的獄中受虐經驗,但是竟沒有人能完整地記錄下來並集結出書。這可能是心理學上所說的「創傷後遺症」吧,也就是即使出獄了,由於迫害造成的身心重創,產生一種制約反應性的恐懼,多年後仍惡夢連連,仍不敢亂說亂動。
這就是法哲博柯所說的「規訓與懲罰」的運用,其恐怖不僅在使被害人身心痛苦,還在於其痛苦能造成他人的恐懼和事後長久的可怕記憶。這是挑戰權力結構的懲罰,也是對所有社會其他人的規訓。
書中對台灣白色恐怖這幾章切身的描繪,使我們看到了其中的血、肉和眼淚。周碧瑟教授生動的文筆娓娓地告訴我們故事背後權力者神秘而可怕的陰影和那雙看不見的手。如同卡夫卡在《審判》、《城堡》小說中所說那個你永遠看不見卻又無處不在的權力者一樣。他們對人施加的恐怖,不只是肉體的痛苦,更是心理及精神的殘害。正因為如此,柏楊爭取的是「程序正義」,也就是沒有經過正當的程序,任何公民都不得被逮捕和審訊。柏老知道,這只是做為政府和做為公民的「最低綱領」,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可是即使這麼簡單的事,台灣的人權(民主)鬥士前仆後繼了這麼多年才初有所成;而大陸猶在人人可以隨時、隨地、隨意被逮捕的階段。而更可悲的是,許多知識分子,竟以各種方式表態支持那樣的政府,他們對這種「自殘」、「自虐」的理論稱之為:「新權威主義」、或「新保守主義」。
柏老的自傳表現出了他獨特的勇氣和健壯的神經。他沒有被恐怖摧毀,他勇敢地說出那段故事,目的在提醒後人不能再發生那樣的悲劇。同時,他以神話裡英雄的膽識,拿自己做案例,向整個國家機器挑戰。這令我想起在文革結束後許多年,老的右派大知識分子痛哭流涕地感謝黨摘掉他們右派的帽子,對比起來,柏老是多麼堅強、獨立而又自尊自重。
中國人奴性太重,需要更大的努力才能扳回一點做人的尊嚴,加以中共當局又以民族主義混淆人權為西方帝國主義的騙局,使中國人在爭取尊嚴上更加困難。柏老的努力,在往後中國歷史上肯定會受到後世子孫的感激。
還好有柏楊、還好有周碧瑟,我們才知道暴政的可怕,才知道自由與尊嚴的可貴,才知道人生不是原來就該那樣過的,而是可以這樣過的。
p.122
書名:柏楊回憶錄
作者:柏楊口述•周碧瑟執筆
出版:遠流出版公司
定價:420元
頁數:409頁
p.124
牢房中的記憶成就了半部《柏楊回憶錄》。(卜華志攝)

牢房中的記憶成就了半部《柏楊回憶錄》。(卜華志攝)(卜華志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