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亂石崩雲,驚濤裂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蘇東坡筆下的三國風流人物,猶不斷在青少年的電玩遊戲中,完成他們的江山夢。當「女性撐起半邊天」不再只是口號,「你樂透了嗎?」的電視廣告卻提醒著我們:在這樣的時代,什麼夢想都有可能實現。
根據歐美學界的世代研究顯示,當社會走向政經發達、穩定的高原期時,青年人「獨善其身」的時代就來臨了。本刊針對台灣地區十九至三十歲青年進行的「新世代青年大夢」調查也顯示,近半數受訪者認為「自由自在、隨意生活」是他們最想完成的人生夢想(可複選),並有高達77﹪的人表示有自信實現夢想。但值得注意的是,他們對台灣目前的政經局勢滿意度偏低,也大多認為自己無力扭轉大環境。
這份調查更指出一個重要趨勢:在這個高學歷人口呈倍數成長的世代,教育程度是影響青年價值觀與夢想的重要變數,可以說,高教育程度者的夢想形式與價值觀,深刻主導世代走勢!
「獨善其身」並非如字面上顯現的那樣負面,走在「現代」與「後現代」交界的台灣,如何在多元的個別夢想累積下「兼善天下」?我們的調查結果將帶您一窺究竟。
本刊進行的「新世代青年大夢問卷調查」,時間為民國九十二年十二月,為期十天,母體設定為台灣地區十九至三十歲青年,抽樣總樣本數1009份。交叉分析時,年齡分層分為十九至二十二歲、二十三至二十六歲、二十七至三十歲等三個區塊。問卷內容包括生活關心議題、對自己生活的滿意度與信心度、對社會現況的滿意度與信心度、未來的夢想與樂觀度等幾部分。
本調查在95%的信心水準下的誤差值為正負3.1%。

修身、齊家,天下次之

1.新世代青年對自己目前生活狀況滿意度?
調查執行:觀察家行銷研究有限公司 |
「新世代青年大夢」調查結果顯示,受訪者對自己目前生活狀況滿意度頗高,有75.1﹪表示「非常滿意」或「還算滿意」,覺得「不太滿意」或「非常不滿意」者,只佔17.4﹪,另有7.1﹪的人認為「普通或不好不壞」。(附圖一)而其中十九至二十二歲的受訪者,滿意度更高過另兩個年齡層。
這個現象顯示,近年來台灣社會、經濟狀況已趨穩定富庶,台灣家庭提供給十九至二十二歲(以學生居多)青年經濟支持的傳統文化改變不多,溫室內的生活仍安定快樂。相較之下,已先後進入社會的二十三至二十六歲,與二十七至三十歲兩個區塊的年輕人,較能感受到社會與經濟壓力。
另外,與教育程度做交叉分析後可以發現,教育程度越高者對生活的滿意度越高,顯示高教育程度者對自身生活的掌握度較高,生活條件也較為優渥。
2.新世代青年目前最關心的生活議題是什麼?
|
||||||||||||||
宗教或心靈成長 | 1.4% | |||||||||||||
教育 | 1.3% | |||||||||||||
世界局勢 | 0.7% | |||||||||||||
休閒娛樂/流行資訊 | 0.7% | |||||||||||||
沒有特別關心的事情 | 2.0% | |||||||||||||
不知道/沒意見/未回答 | 0.1% |
在最關心的生活議題方面,受訪者明顯受全球經濟不景氣、失業率高漲的影響,關心的議題依序是工作或創業(28.4﹪)、自己的經濟或財務狀況(22.7﹪)、健康(13.3﹪)、家庭(11.7﹪)、學業(9.3﹪)、台灣的政經局勢(6.8﹪)、感情(1.7﹪)。(附圖二)
仔細觀察次序的排列,受訪者最關心的議題層次先後是個人、家庭,然後才是社會局勢,「獨善其身而後兼善天下」的意味濃厚。
另一個有趣的發現是,僅有1.7﹪的受訪者認為感情是生活中最重要的議題,究其原因,應該是台灣傳統觀念中,青年期的生涯發展重點仍是工作,而且青春正熾,即使沒有穩定交往對象,尋覓知己的機會仍然多多。
另外,從男女性別來看,女性比男性顯然更關心家庭議題,並有16.2﹪(女)和7.2﹪(男)的一倍以上的數據差別。
從年齡區間來看,由於十九到二十二歲的受訪者大多為學生,他們對學業的關心程度最高,達25.7﹪,但對於工作與自身的經濟狀況,也分別有21.5﹪和14.7﹪的人認為是生活中最關心的議題。
台灣雖然在產業與社會結構上漸與歐、美、日本等先進國家看齊,但比起這些國家,台灣的政經、社會改革是在二十年內以極快的速度完成,即使青年「獨善其身」的心態已有先進國家的雛形,但在變遷社會錯落的時代腳步裡,性別與區域(城鄉)差距所構成的傳統價值觀,仍多少左右了青年的看法。
相信自己
4.認為自己有沒有能力改善關心的生活議題?
|
至於大家所關心的生活議題,受訪者覺得自己有沒有能力改變現況,並使之更好呢?
大部分人的回答是肯定的,而且調查結果顯示,回答「非常有能力」與「還算有能力」者高達80.3﹪,僅有14.5﹪認為「不太有能力」或「非常沒有能力」,3.9﹪的人認為「普通」。(附圖四)
3.針對你關心的議題,自己最需要加強或改善的項目是什麼?
|
||||||||||||||
家庭關係 | 2.3% | |||||||||||||
脾氣/個性/EQ | 1.8% | |||||||||||||
人際關係 | 1.7% | |||||||||||||
感情 | 1.5% | |||||||||||||
外貌/外表 | 0.7% | |||||||||||||
不覺得有特別需要改善的問題 | 4.8% | |||||||||||||
不知道/沒意見/未回答 | 0.7% |
而針對自己關心的議題該如何加強與改善,調查的結果和方向,與所關心的議題選項吻合。依序是:30.1﹪認為應加強工作技能、專業能力與知識,21.5﹪認為應從改善經濟與財務狀況著手,11.2﹪著重外語能力的加強,9.6﹪選擇提高學業成就,選擇改善居家生活品質的是5.2﹪,宗教或心靈成長2.6﹪。(附圖三)
在這個問題中,值得進一步討論的是,男性較注重財務與經濟狀況的改善,女性則認為專業能力與語言能力的加強比較重要。性別的差異在這個選題中仍是重要變數,傳統男人必須具備「養家能力」的觀念猶深植新世代青年心中。
宏觀無力感
5.對整體社會環境的滿意度?
|
另外,整體觀之,選擇「學業成就」者少於「語言能力」。或許因為這幾年不論政府或輿論,皆強調產業與人才必須「與國際接軌」,讓一般人對外語能力的重視提高,甚至已凌駕學業成就。
相較於對自身生活的高滿意度,本次問卷受訪者對於台灣目前政經環境的滿意度,卻呈現另一種極端反應,高達66.9﹪表示「不太滿意」與「非常不滿意」,有24.1﹪表示「非常滿意」與「還算滿意」, 5.6﹪表示「普通,不好不壞」。(附圖五)
6.就台灣目前的政經社會環境,哪方面的問題,最需要加強改善或解決?
|
||||||||||||||
兩岸關係 | 3.4% | |||||||||||||
教育問題 | 2.2% | |||||||||||||
交通問題 | 1.8% | |||||||||||||
環保問題 | 0.7% | |||||||||||||
心靈淨化 | 0.6% | |||||||||||||
全都需要改進 | 5.5% | |||||||||||||
沒有特別需要加強或解決的問題 | 0.7% | |||||||||||||
不知道/沒意見/未回答 | 1.0% |
以整體社會環境而言,受訪者認為需要改善或解決的,依序是政治亂象(28.4﹪)、經濟前景(13.8﹪)、治安問題(13.1﹪)、社會價值觀混亂(12.6﹪)、貧富不均(8.1﹪)。有趣的是,選擇將「台灣前途」與「兩岸關係」列為最需要改善的大環境議題的比例,分別只有3.7﹪和3.4﹪,對照目前輿論沸沸揚揚的公投與制憲議題,年輕人顯然另有定見。(附圖六)
近年來,政治與社會運動的活力大不如前,與學運和社運社團活躍的「五年級」年代不可同日而語,大型遊行動員多發生在選舉前,且以國家認同和兩岸議題為主軸。在多數新世代青年不認為這兩項是社會迫切問題的情況下,相對地政治效能感嚴重偏低,比起個人生活議題,無力感也更嚴重。
針對政經社會環境議題,就有高達88.9﹪的受訪者表示自己「不太有能力」,或「非常沒有能力」改變現況,僅有6.2﹪認為「非常有能力」或「還算有能力」,1.9﹪回答「普通」,其他為3.1﹪。(附圖七)
7.認為自己有沒有能力或機會,改變/改善政經社會現象?
|
人生得意需盡歡
「獨善其身」的時代氛圍下,新世代青年的夢想是什麼呢?他們有沒有自信築夢踏實?
在可複選的情況下,新時代青年的夢想幾乎是一面倒,近半數的受訪者認為「自由自在、隨意生活」是他們的人生大夢,與排名第二的「擁有美滿的家庭」相較,之間有高達16.9﹪的大幅差距。
8.人生的夢想是什麼?(可複選)
|
||||||||||||||
成為有影響力的人 | 4.6% | |||||||||||||
成為心靈修行者 | 3.3% | |||||||||||||
從事夢想的工作 | 3.2% | |||||||||||||
創業(其他) | 3.0% | |||||||||||||
出國念書/留學 | 2.8% | |||||||||||||
從事藝文工作 | 2.2% | |||||||||||||
企業家/商場鉅子 | 1.7% | |||||||||||||
成為明星、偶像 | 1.2% | |||||||||||||
知名人物/名人 | 1.1% | |||||||||||||
清償債務 | 0.7% | |||||||||||||
其他 | 0.4% | |||||||||||||
沒有夢想 | 1.2% | |||||||||||||
不知道/沒意見/未回答 | 0.6% |
新時代青年的夢想若依序排出,分別是:自由自在、隨意生活46.7﹪,擁有美滿家庭29.8﹪,擁有一份穩定的工作26.6﹪,成為高收入者17.8﹪,環遊世界9.6﹪,中樂透頭彩8.9﹪,當社會義工7.3﹪,成為有影響力的人4.6﹪,成為宗教或心靈修行者3.3﹪;只有1.2﹪的受訪者表示沒有夢想。(附圖八)
為何受訪者中會有這麼大的比例選擇「自由自在、隨意生活」?
從「支持面」來看,台灣社會老年人的自我安養財力與時間加長,父母不需子女供養;年輕人結婚生子年齡延後,自由支配時間增多;青年擁有專業與獨立收入,較不需依賴原生家庭支持等,都是造成青年夢想選擇「自由自在、隨意生活」的原因。
若從「壓抑面」來看,台灣教育系統、職場、家庭對年輕人的傳統權威式約束力仍在,造成青年的「反作用力」,也加深了「自由自在、隨意生活」的慾望。
交叉分析後可以發現,性別、教育程度、職業、主修科目等變數,對夢想的影響均不大。較值得注意的是,相對於29.8﹪擁有美滿家庭的總體比例,東部地區的受訪者只有12.2﹪選擇「美滿家庭」為他們的人生大夢,高達39.0﹪認為「穩定的工作」較為重要。東部地區都市化程度低,離婚率也較低。當美滿家庭已成為東部青年的生活一部分時,夢想的成分就偏低了;而東部地區的失業率高過其他區域,讓受訪者覺得「穩定的工作」更值得嚮往。
另一項有趣的現象是,與職業別做交叉分析後,專業人員夢想「成為有影響力的人」為15.4﹪,遠高過總平均值的4.6﹪,顯示台灣走向專業分工的時代,專業者受到重視,也較易因專業能力出頭,許多高科技專業人士在社會中擁有高知名度和影響力,這對專業青年的未來想像有相當影響。
最後,新世代的青年自覺有沒有能力築夢踏實?
9.認為自己有沒有能力實現夢想?
|
和一般人以為年輕「草莓族」禁不起挫折的形象不符的是,高達77﹪的受訪者認為自己「非常有能力」或「還算有能力」可以實踐夢想,16.1﹪認為「不太有能力」或「非常沒有能力」,5.3﹪的受訪者表示能力「普通」。(附圖九)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覺得自己「非常有能力」的選項上,研究所及以上學歷的人以38.1﹪的比例,遠高過16.5﹪的總平均值,可見在受訪者心中,擁有高教育程度仍是能不能完成夢想的最大自信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