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府上任之後,我便對我國的邦交國、非邦交國之外,外交部有所接觸、與國際社會經常互動的社團組織進行了解,發現世盟這個國際組織結構完整嚴謹,世界各國幾乎都有分會,並且是聯合國公共資訊部門的成員之一,每年都參加聯合國NGO年會,今年也準備參加千禧年的聯合國非政府組織大會。因此在彭明敏教授邀請我與會時,我便答應以世盟顧問的名義參加代表團,進入聯合國開會。我也利用這個機會親自瞭解聯合國NGO會議的運作方式,國際主流的思考方向,蒐集了許多相關的會議資料,收穫很多。
這次NGO年會的一個重點議題便是如何督促政府將其理想、對人民的承諾付諸行動。另一個重點是討論NGO和各國政府、以及聯合國本身的夥伴關係。這些對台灣都是很重要的思考,我們應該多參與。
聯合國本身是一個各國政府組成的組織,我們目前被排除在外,很難突破。NGO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現在NGO組織非常多、聚會頻繁,對政府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舉例來說,月前我去華沙參加的「第一屆世界民主論壇」,一方面是一百多國的外交部長與會,一方面是NGO會議,參加的有大會贊助人美國大企業家梭羅、前美國駐北京大使羅德等等,層次都很高,具有很大的影響力。
也就是說,NGO的範圍很廣,退休的外交官、企業家、社會運動者、學者、各種基金會都可以是NGO,力量很可能超越政府,政府絕不能忽視。
目前,除了世盟,台灣還有幾個婦運、原住民、以及學術界團體,也是聯合國NGO的成員,希望以後有更多的團體朝國際方向積極發展,申請作為聯合國的非政府組織。
另一個台灣人可以積極參與國際社會的方式,是鼓勵社會上有能力、影響力的個人,去申請加入聯合國本身的NGO,如人口、人權、反戰、和平、環保等組織,貢獻所知所學,也讓人家多認識台灣人。
這是一個人民展現力量的時代,聯合國順應時代的趨勢,NGO在聯合國本來只扮演督促的角色,現在則朝向政策執行面的參與。所以我們在未來聯合國的運作方面,除了不放棄過去動員邦交國聲援入會之外,也要積極尋求發揮人民的力量。
尤其,這是一個網際網路的時代,人道、人權等普世價值超越了國界、領土等狹礙的國族主義,台灣議題是一個基本的人權議題,也就是台灣人在國際上,沒有發言權、沒有投票權。我們可以藉著網路來爭取國際正義人士的支援。
再加上海外的台灣同胞,有不少以前是反政府的,現在願意支持政府,這些人都是我們參與聯合國NGO組織的好夥伴。不要怕中共的打壓,那只是一時的,不可能打壓所有支持我們的人。
p.28
旅居紐約多年的外交部研究設計委員會副主委楊黃美幸與兒子百老匯歌劇演員、及製作人楊呈偉,一個為中華民國外交打拚,一個為亞裔人在美國發聲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