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夏令營課程
早餐後,開始了第一天的課程。孩子們每一天上4堂課,每天的課程都排有舞蹈、功夫及手工藝課。孩子們依照年齡大小,被分配到大、中、小共3班,每班有兩位輔導人員,隨堂當文化老師的助手。
第一天課表公佈後,強強最想上的功夫課被排在下午,他只好唉聲歎氣地去上舞蹈課。劉老師的舞蹈課出乎意外地有趣,上了第一堂課後,強強大聲歡呼:「我們的大旗舞真好玩!我好好好好喜歡耍大旗哦!」他連用了四個「好」字,可見他是多麼的驚喜。
中班的男生學耍大旗,女生學跳彩扇舞,每天都跳得滿頭大汗,欲罷不能。經過劉老師耐心的指導和糾正後,男孩子耍大旗時,看起來雄糾糾、氣昂昂,十分神氣;而跳彩扇舞的女孩子們,手勢變得細膩、腰身變得柔軟,無論舉手投足都多了幾分端莊與含蓄的味道。
為了配合德國孩子們當下的「Scubidu」流行熱潮,周老師在民族手工藝課上,先教編結「七彩聖誕圈」;孩子們聚精會神地學習不同的編結方法。編結好「七彩聖誕圈」後,又做了「葡萄串珠」、「陶珠中國結項鍊」......,每一堂課都有新的挑戰與樂趣。
上第一堂功夫課時,大家帶來了家裡的掃把柄,充當武術棍,擺出一副練功夫的架式。陳老師要大家把武術棍放一旁,他先教孩子們打「五形拳」,每個孩子勤學招數,最後終於學會了──如何和對手過招而不跌倒。
接下來的幾天,我們除了打「五形拳」,學「天龍八步」的拳法,還練習了一些棍術。有人問:「為什麼『天龍八步』一套拳法打完要走22步呢?」對啊!為什麼?下次應該好好向老師請教。
森林中傳來孩子的笑聲
強強雖埋怨功夫課沒能使他變得武功高強,卻也興致勃勃地到處與別的「俠客」過招,偶爾也約幾個「師兄弟」一起在草地上練拳。我想就算無法變得武功高強,但他們知道怎麼有模有樣地比劃幾招,也算懂得了一點中國功夫的皮毛。
除了中國文化課程之外,夏令營也準備了其他有趣的活動。像第四天安排的Movie World遊學活動、可自由參加的晚間電影欣賞會、媽媽才藝教室、親子烤肉晚會和舞會。有一天下課後,老師和媽媽們心血來潮,用武術棍在會館門前的空地玩,「棍子、棍子、交換棍子!」,吸引來了許多孩子參加,其中有中文夏令營的孩子,也有別的團體的孩子,之後我們又用武術棍充當竹竿,跳起了竹竿舞。
會館周圍的小森林是孩子們的天堂。一有空,孩子們就結伴往森林跑。他們在森林裡漫步、追逐、探險,有時也爬爬樹,或者用樹枝、樹葉、花和石頭蓋個蝸牛樂園,然後抓一大堆蝸牛,來光臨新開幕的蝸牛Movie World。
老師和媽媽們,知道孩子們能安全地在森林裡遊玩,便放心地坐在會館前的露天座或草坪上聊天。在異國陽光午后,七嘴八舌地聊天;聊著聊著又聽見森林那邊傳來嘹亮的笑聲。一陣陣的笑聲使我覺得幸福極了!因為在德國很少聽見這樣放肆又盡情的笑聲,而我的兒子也在笑聲中!
埃森中文夏令營的最後一天
7月28日上午10點30分,我們舉行了成果展。會館內有出自夏令營全體人員的中國民俗手工藝展,琳瑯滿目,美不勝收。館外廣場是動態成果展的舞台。四周環繞的樹木、綠色草坪和亮麗的陽光,是舞台的佈景。舞台中央,夏令營的成員服裝一致紅衣黑褲,加上閃亮的銀盤、藍白的彩扇和鮮黃的大旗,真是色彩繽紛,令人目不暇給。
在經驗豐富的劉黎瑛老師主持之下,精采節目一個個上場,有大班男女生的「大旗舞」和「永春棍」,有中班小孩的「五形拳」和「天龍八步」,有小班小人兒們的「挑夫行」等,每一個節目都得到了熱烈的掌聲。
這些在德國成長的台灣孩子和華僑下一代,在離祖國很遙遠的地方,快樂地跳起中華舞蹈,神氣的表演著中國功夫!我不知道別人此刻的感覺,但我覺得十分的驕傲和非常非常的感動!我為孩子們的演出而感到驕傲!為這些苦心教育孩子的海外中文老師們而感動!
依依不捨的別離
夏令營結束,離別那一刻,誰也捨不得比好朋友先走,大家都有說不完的最後一句話。雖然明知後會有期,但6天來的密集相處卻使人離情依依。強強問:「可以和大家一直住在這裡嗎?」好不容易上了車,他又頻頻回首說:「好可惜!夏令營結束了。什麼時候還有中文夏令營呢?」
我想這是強強生命裡的一次大豐收。埃森中文夏令營使他第一次經驗到東西文化融合的大團體,並引起了他強烈的共鳴。他向愈來愈遠的營地揮手:「再見!夏令營!」依依不捨之情滿溢在他眼中!
尾聲
夏令營後,老師和媽媽小兵們變成了一群相知相惜的朋友。大家分住在不同的城市裡,平時打打電話、交換e-mail互通訊息,偶爾也相約去打打牙祭。
那天我們吃火鍋,吃得正高興時,蔡校長問今年(2005)是否再接再厲,辦第二屆的中文夏令營?大家毫不猶豫地回答:「當然要囉!」
只要號角一響,這些老師和媽媽小兵們會立刻放下手中的掃把、菜刀,做中文夏令營的前鋒部隊。
中文夏令營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