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先生:
八月號貴刊製作的「幫爸爸找路回家」專題,讓我感觸很深,曾經,我也是個「身不由己」、回到家已疲憊不堪的爸爸,經過一番大徹大悟後,對人生、對爸爸這個角色有了不同的看法。
我認為,做一個爸爸給孩子最珍貴的禮物,就是編織共同的回憶。現在的孩子多半缺乏「回憶」,因為孩子把大部分的時間花在課業上,父母則把大部分的時間花在工作賺錢上,親子之間缺乏互動。
曾經我也是個忙碌的父親,沒日沒夜的工作讓我失去了健康,所幸及時醒悟,找回了失落已久的健康生活和親密的親子關係。我現在的信念是,孩子比錢重要!
每天早上六點,起床為孩子做早餐是我的例行工作,平日只要有空,我也樂意為孩子洗手做羹湯,甚至讓孩子們點菜。
愛,不會平白生出來,要先投資,老了才能兌領,今天我陪伴孩子們去郊外踏青、美術館巡禮、球場上揮汗、花園裡蒔花弄草......,這些日後都將成為他們美好的回憶,希望有一天,我老了,孩子大了,他們能夠記得我與他們一起編織的這些回憶。
女兒已經上國二,兒子今年也要升國中,他們陸續進入了「青春風暴期」,但我並不特別擔心,因為我相信,即使他們遇到了成長的難題,父母只要給予足夠的愛,孩子即便迷途,也會知返。只要把家營造得像可以靠岸的港灣,孩子就會願意回來休息。
有人說,生活中要有夢,當爸爸也不例外。我立志要做個與孩子一起作夢、一起玩樂的爸爸,就算再忙,也要陪孩子玩它一個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