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覺得生活過得很無趣嗎?你覺得日子一直在既定的、呆板的、規律的節奏裡浪費掉了嗎?其實,你很想在boring的廿四小時內,尋找一些刺激的,什麼電玩、KTV、飆車等等,沒多久卻又開始boring起來了吧!那麼從今天起,何嘗不去試試一種『古老的妙方』——讀漫畫。」
——摘錄自翁嘉銘「感謝萬得佛,我們有了阿推」
宇宙播音器響起:「這裡是銀河鐵道九九X,我們即將抵達『漫畫新樂園』,減速百分之十八,十秒鐘以後啟動重力煞車。在列車停穩前,請勿解開安全帶。並請您多多利用隨車導遊,她將為您作地球村台灣園區的導覽服務。」
各位好,我是導遊蘭德爾,很榮幸能為您服務。漫畫新樂園是星際聯邦政府於銀河曆七七X年設立,目的是讓大家與過去的生活保持維繫。現在我們即將進入第一站「懷舊館」,預祝您有一個愉快的漫畫之旅。

(葉太太提供)(葉太太提供)
懷舊館
(燈暗,張艾嘉略帶沙啞的歌聲伴著木吉他,反覆輕唱著羅大佑的「童年」。)
懷舊館的設計,企圖還原台灣自西元一九五○到一九七○年代的風貌,待會將陸續為各位介紹。現在先請您就坐,欣賞一小段動畫——
下午三點半,學校下課鐘準時響起,就讀小學的胡妹妹,背起書包、踏上石子路就直奔租書店。一看,哎!已經有不少人坐在塑膠小板凳上埋頭苦幹了。老闆還在嘮叨那一群圍成一圈爭看「四郎、真平」的男生,「一本一次只准一個人看!」
梳著雙髻的諸葛四郎,才剛剛在山海府平定黑蛇團,又接到桂王的求救,與真平結伴騎著馬,風塵僕僕趕到龍鳳城,準備與笑假面和哭假面對決,途中旋遭暗算。目的在奪取寶藏的雙假面,究竟真面目為何?諸葛四郎能順利守護寶藏不落入壞人之手嗎?(燈亮,影片結束)。

(劉興欽提供)(劉興欽提供)
四郎與真平的大戰
現在我右手手上拿的這幾本薄薄黃黃的書,就是陸續連載過「四郎、真平」的《漫畫大王》、《漫畫週刊》。可別看它們不起眼,當時是孩子們魂縈夢繫的搶手貨呢!
那時有漫畫的小孩被同伴奉若大王,因為能買漫畫的,不是家裡很有錢,就是得挖空心思找錢。漫畫家洪德麟說過,他小時候不是把公車錢省下來,就是撿破爛、破簿子賣給銅鐵罐店換錢;實在沒辦法,就偷偷去拍拍媽媽吊在牆上的圍裙,有噹噹聲就「中獎」了。
我這裡有一份他的書面資料,分析為何「四郎、真平」在當時那麼受到歡迎:
「葉宏甲畫的『四郎、真平』故事系列,從《大戰魔鬼黨》、《決戰黑蛇團》戰至雙假面、山岳城、金銀島……人物造型可愛,不斷翻新的蒙面設計,以及懸疑、引人入勝的佈局,讓充滿好奇心的兒童跟著牽腸掛肚,無時不記掛在心。」
另外與「四郎、真平」打對台的,是我左手這本《模範少年》刊登的武俠漫畫《小俠龍捲風》。它描述一對受奸人迫害的兄弟,在一連串奇異的遭遇後,練成高深的武功,除惡扶善的故事。最令人著迷之處,是那些層出不窮的武功招式。
而陳列在後面透明櫃中的是陳定國繪製的《孟麗君》、《呂四娘》等。女主角個個鵝蛋臉、長鳳眼,活脫脫是從中國戲曲走出來的美女,據說是百城堂老闆林漢章念念不忘的偶像。因而喜歡收古書的他,漫畫類只對陳定國的作品情有獨鍾。

一九六○年「誕生」的「老夫子」,至今在華人社會仍盛行不衰。(林盟山)
反共英雄
我們現在到二樓去,看看漫畫與社會的關係。雖然漫畫書看似小孩子的專利,但是漫畫家也企圖反映政治社會的現實。這些資料都是洪德麟親訪漫畫家寫成的。
「在那個『漢賊不兩立』的時代,葉宏甲在創造諸葛四郎時,表達的是取諸葛亮和楊四郎的忠孝雙全。從大陸逃難到台灣的陳海虹,以小俠對抗魔教,暗喻復興基地與共『匪』的對峙,魔教教主就是姓『毛』。」
「此外,劉興欽的『阿三哥』、『大嬸婆』,也呈現當時人民的衣著和生活,如到各地巡迴的剃頭擔仔,及鄉下人進城求職的笑料等。」
三樓陳列的是漫畫雜誌和單行本,大家可以看到各式各樣大小不同的開本,這是因應當時市場的需要。截至一九六三年為止,坊間總共陸續出版了廿六種雜誌,而大約在一九六一年出現的漫畫單行本,則是應雜誌發表空間飽和而生的產物,可見當時漫畫創作風氣之盛。
稍微對漫畫史有了解的遊客,可能會懷疑,台灣漫畫市場在一九九○年代,幾乎百分之九十五是日本漫畫的天下,那台灣是怎麼「淪陷」的?真正的原因已不可考,不過有人根據一則有趣的傳說拍成電影,或許可以給大家作參考。

(王澤台北工作室提供)(王澤台北工作室提供)
審查「邪」書
「一九六○年初總統蔣中正出巡,路經昏暗的『W仔冊』店,店內小朋友一個個手上拿著一本書,就著昏暗的燈光認真讀著。他老人家看了非常感動,於是上前準備好好嘉獎。但走近一看,才發現小朋友看的竟是怪力亂神的『邪書』!在他震怒下,『編印連環圖畫輔導辦法』的審查制度於是誕生了!」(影片結束)。
這裡有一本「連環圖畫審定執照一覽」,規定每本漫畫出版後都要送審,按順序編號核發執照。但由於規定含混不清,對出版社和漫畫家都造成極大的困擾。當時最大的漫畫出版社「文昌」,就因拒絕送審而結束營業。
而聽說劉興欽每畫完一張稿,就要上下左右仔仔細細正著看、反著看,深怕出了問題。例如五角星(五星旗)、向日葵(「中華人民共和國」國花)等,都要避免。
就這樣,許多漫畫家紛紛改行,而他們在一九六七年以前出版未經審查的創作,一律被沒收統一銷毀。雖然有他們的徒弟在苦撐,但根據洪德麟的調查,一九七一年送審量是兩千四百卅七本,一九七六年則銳減為四百冊。
台灣漫畫市場在需求量不變、供給量減少的情況下,出版商大量引進日本漫畫。然而因有關當局曾明令禁止日本漫畫進口,出版社只好將它們重描翻印,台灣漫畫於是進入盜版時代。
在到達「和風館」欣賞令人眼花撩亂的日本漫畫以前,請大家先到「夫子館」稍事休息,感受中西文化交錯碰撞的幽默。

((c)藤子..不二雄「」小學館) ((c)圖片由大然文化提供)(c圖片由大然文化提供)
夫子館
這棟高約十米的夫子館,外觀的設計完全仿照老夫子的造型。為什麼特別另闢一個夫子館?因為《老夫子》的生命力非常強,從一九六○年被漫畫家王澤(本名王家禧)創造出來後,就在華人社會廣為流行,歷久不衰。
我們現在身處的一樓展覽大廳,陳列的是《老夫子》中幾位重要角色的蠟像。根據本館收藏的文獻「老夫子與我」,王澤提到,他最早創造的人物,是後來變成配角的秦先生,就是這位留西裝頭、以時裝出現的年輕人。後來覺得西洋味太重,於是回憶起小時候在上海看過、中國味十足的漫畫「王先生」所穿的坎肩(小背心),再自己為這個小老頭子戴頂瓜皮帽,加了一件短袍,一條紮腳的燈籠褲,就是老夫子了。
二樓到頂樓是原稿展示區。這一則「不同待遇」,畫的是老夫子有一次看見一男子在窗下彈吉他,向窗內美麗女子求愛,女子拋下一朵玫瑰花作為回禮,好一個羅密歐與茱麗葉的現代版。老夫子決定起而效尤,帶著一把中國弦子,也在窗下彈將起來,結果,拋下來的是個花盆!
多看幾幅。你們發現了嗎?在《老夫子》中,經常可以捕捉到新舊交替的痕跡——老夫子喜歡自由,所以有很多女朋友,但作者王澤絕對不讓他結婚,因為婚後交女友不就成了婚外情?傳統中國人可不來這一套的!
王澤為了使老夫子成為道地的中國人,卻不失幽默感,就拿自己耍寶逗讀者開心。又因為他從小生長在租界區,一出門可能左手邊是法國夜總會,右手邊是德國餐廳,看到種種老中國受外國壓迫的情況,便不自覺反映在漫畫中了。
這邊是一份名主持人趙寧的讀後感,請大家傳閱。如果你是中國人,了解西風如何壓倒東風,或許你會心有戚戚焉——
「我看到手無縛雞之力,骨瘦如柴的老夫子,擺起架勢來與東洋的武士比劃,又和滿身鬈毛,碩壯如牛的西洋拳師決鬥。總是被修理的鼻青臉腫,體無完膚。我看到中國的影子,有點兒想……哭。然後,我又看到他在血肉模糊中掙扎著站起來,又重新擺好架勢,我把眼淚吞下去,摸著肚皮,哈哈的大笑。」

青少年在漫畫世界中,獲得夢境實現的滿足。(林盟山)
和風館
我們即刻進入和風館,一樓為少男區,二樓則為少女區,展出約一九七○到一九八○年間在台灣流行的日本漫畫。
在這段期間,藤子不二雄的《小叮噹》、手塚治蟲的《原子小金剛》、千葉徹彌的《好小子》及矢口高雄的《天才小釣手》,是最具知名度的漫畫,而且不斷有出版社翻版重印。
究竟它們受歡迎到什麼程度?以小叮噹為例,當時台灣有一家出版社,還專門成立一個編輯部來畫小叮噹,只是把故事發生的背景改為台灣罷了。
在現場展示的這隻小叮噹玩偶,是館方按作者設定的標準同比例製成。當這隻頭圍、胸圍和身高都是一三九公分、又沒有耳朵的機器貓,遠從未來駕著時光機在抽屜出現時,著實讓不適應學校生活的「大雄」高興萬分,因為他的異次元口袋裡有取之不盡的道具可以幫大雄達成願望,這正是作者最吸引讀者著迷的部分。
而且這些漫畫的後勁十足。我手上的這本,是一九九二年以後台灣取得日本正式授權的出版社,以更好的印刷和包裝重新發行的,據說買的人多半是為了重溫舊夢。
或許你們會奇怪,在和風館怎麼會出現拿美國護照、到處飛來飛去的超人、蝙蝠俠和蜘蛛人?因為那時正流行各種超人。如日本製的鹹蛋超人、無敵鐵金剛、旋風小飛俠,造型一代一代變化,配備日新月異,但他們的任務始終不變,就是保衛地球,打倒邪惡的壞人。
在孩子的心目中,各種超人是可以跨越時空對打的。傳聞漫畫家阿推小時候擁護蝙蝠俠,但每次和哥哥崇拜的超人一比起來,卻總是甘拜下風。因為蝙蝠俠被打到會昏倒,原本的設計就比較遜嘛!

((c)圖片由大然文化提供)(c圖片由大然文化提供)
少女的夢境
接著我們上樓到少女區。和風館特地為遊客設計一幅一百號的彩繪,以電腦合成技術將當時流行的漫畫主角安排在一起,請大家仔細欣賞。
被調皮天使巧比作弄,而在出生前同時吃下男人心和女人心的藍寶,正在後宮花園一半時間練劍、一半時間編花環(《緞帶騎士》)。身旁被風放肆亂翻的上古史,凱羅爾與埃及法老王曼菲士分分合合的亂世戀情,仍在爭權奪利的國際政治現實中,重複上演(《尼羅河女兒》)。城堡的陰暗處,傳來那對永遠長不大的吸血鬼兄妹,哀歌他們永恆的青春(《波族傳奇》)。歌聲傳至奧爾佛士之窗,克勞士和尤柳詩雖然相遇相愛,但命運之神早為他們寫下分離的結局(《玉女情懷》)。或許,只有在甲斐龍助和天野森太郎身上,才能尋到理想好男人的典範(《橫濱故事》)。若不拘泥於愛情,就學學譚寶蓮和白莎莉,以演戲去體會人生百態吧(《千面女郎》)!
上圖這些少女漫畫的經典之作,發行的時間大約從一九七五年開始,可說幾乎是日本與台灣同步流行。在那個對愛情憧憬的年紀,很少女孩子不把他們的粉紅色夢境,投射在英俊多情、天真浪漫的男、女主角身上。
請各位抬頭往上看,那個懸浮在天空的圓錐狀隕石,就是此次漫畫新樂園之旅終站「摩登館」的所在。請大家加快腳步,我們將搭最後一班宇宙飛行器前往。

(時報文化提供)(時報文化提供)
摩登館
現在飛行器即將降落,底下那棟不規則蜂窩狀建築就是摩登館。由於它內部空間設計相當複雜,因此館方特別提供導覽手冊,各位可以按圖索驥。
摩登館涵蓋的時間,大約從西元一九八○年到一九九五年左右。在這期間,台灣漫畫市場可謂經歷前所未有的變動;而這些變動涵蓋範圍之廣,出版社、經銷商、讀者,無一置身事外。
現在我們先到模型室,看看當時台灣最大漫畫批發兼零售商的聚集地——「圓環」的街道復原圖。他們和出版社的「合作無間」,創造出一段「輝煌」的黃金時代。
那時漫畫的出書速度非常快,出版社在日本拿到未上市的新書,就立刻空運來台,連口譯、打字、製版、印刷、裝訂、配銷,總共約三天就完成,真可說是與日本「同步」發行。當時一天起碼有二十幾本新書出版。
大量新書的湧進,也直接對讀者造成衝擊。大家可以前進到漫畫展覽室,相信你一定被眾多漫畫絢麗的封面弄得眼花撩亂。雖然還是可以分辨得出最暢銷的漫畫,如男生看的《怪博士與機器娃娃》、《七龍珠》、《城市獵人》以及女生看的《白色圓舞曲》、《月之子》、《荒野天使》等,但沒看過、沒聽過的漫畫恐怕更多了。
不過,漫畫市場真正進入戰國時代,則有兩個決定關鍵,現在我們來聽一段館藏採訪漫畫連鎖店《酷迷客》企劃部副主任金啟華的錄音。

漫畫連鎖店經常主動出擊,辦展覽吸引漫畫迷消費。(林盟山)
戰國時代開始
「台灣漫畫市場真正發生質變與量變,要算一九九○年第一本《少年快報》面市。它以將近一般漫畫雜誌三分之一的價格切入市場,集合多部熱門漫畫連載,故事進度又比單行本快,立刻引爆第二波漫畫雜誌熱潮。
一九九二年著作權法實施後,《少年快報》在銷售廿三萬本的巔峰劃下休止符,各出版社紛紛爭取日本的合法授權。」
這裡陳列的全部是有版權的漫畫,大家可以隨意翻閱,比較和以前的不同。當然印刷、紙質、畫面都精緻許多,同時有些漫畫還會在書背作故事摘要,或作者介紹,有的光看封面還不知道是漫畫書呢!
像是我手上這本《愛情白皮書》,訴求的對象是成人,所以書皮的設計看起來就像小說。聽說,那時許多女性上班族都大大方方帶到辦公室去看!
不過細心的遊客一定會發覺,怎麼有些題材有「深度」到好像不應該在漫畫中出現?沒錯,九二年到九五年,新出版的漫畫,雖然仍是以主流路線受到歡迎,卻在內容及畫風方面有逐漸走向多元化的趨勢。
大家可以先到精品室去體會主流漫畫的魅力,再往成人漫畫區自由參觀。大家看!在牆上那幅與人同高的布質海報上,是「紅頭和尚」櫻木花道在眾人驚豔的目光下,飛身到籃下展現灌籃絕技(《灌籃高手》);在T恤上,一眼就可以看到那個馬鈴薯頭、露出畫成大象的小雞雞的新之助(《蠟筆小新》);而那隻無厘頭的賤狗變成了手腳不能動的玩偶,就只好乖乖在展示櫃上納涼了(《家有賤狗》)。
大家不要一聽到成人漫畫,就戴上有色眼鏡。你們在會場上看到的,就有以一位家事法官為主角的《家栽之人》,據說在台灣的法律界相當受歡迎,而書裡對植物的描述,也專業得足以作為植物圖鑑。
而《聖堂教父》雖然時而出現女體和做愛鏡頭,但故事最終的目的是企圖反映社會、政治的真實。如黑社會的漂白、一黨獨大、及政治鬥爭的運籌帷幄等。根據本館的剪報資料,過去民進黨還曾拿這套漫畫作為培訓黨員的教科書呢!

(時報文化提供)(時報文化提供)
烏龍打響第一炮
而本土漫畫在沈寂近二十年後,也在一九八三年加入戰場,由一群專門搞笑的少林師徒《烏龍院》打先鋒。因為大受歡迎,帶動本土畫家的創作風潮。加上漫畫審查制度的解禁,漫畫家開始發揮實驗精神,勇於嘗試新的題材和畫法。
目前展示中的有蔡志忠以中國傳統思想為主題的《老子說》、《莊子說》等,及蕭言中謀殺童話主角的《童話短路》、朱德庸以詼諧手法直指現代人婚姻、愛情的《雙響砲》、《醋溜族》,及鄭問探討人性的《東周英雄傳》、《深邃美麗的亞細亞》等。
從這趟漫畫豐富之旅中,各位是否發現,台灣的漫畫正逐漸走出「W仔冊」的刻板印象?漫畫迷的定義已也不再侷限於喜歡看漫畫的人。他們會照著心儀畫家創造的主角,自己編故事自己畫,然後集結成「同人志」。例如現在大家所看到的《傾國怨伶同人志》,就是因為素蘭迷對《傾國怨伶》的悲劇收場覺得遺憾而產生的。
而越來越多以漫畫家為號召的後援會、簽名會,校園中漫畫研究社的林立,及咖啡廳、茶館、醫師診所中供人打發時間的各種漫畫「快報」,在在顯示漫畫已越來越成為大眾文化的一元。「W仔冊」這個漫畫過去的俗稱,曾幾何時,也已步入歷史了。
謝謝您搭乘銀河鐵道九九X列車,這次漫畫之旅就暫時到這裡結束,希望能引起各位對台灣漫畫的關心,並期待下次有機會為您服務,再見。
〔圖片說明〕
P.7
(葉太太提供)
P.7
(劉興欽提供)
P.8
一九六○年「誕生」的「老夫子」,至今在華人社會仍盛行不衰。
P.9
(王澤台北工作室提供)
P.9
((c)藤子.F.不二雄「|lq}~」小學館)
((c)圖片由大然文化提供)
P.10
青少年在漫畫世界中,獲得夢境實現的滿足。
P.11
((c)圖片由大然文化提供)
P.11
(時報文化提供)
P.12
漫畫連鎖店經常主動出擊,辦展覽吸引漫畫迷消費。
P.13
(時報文化提供)
P.13
(阿推繪,時報文化提供)
P.14
一本讓人鬆弛心情的漫畫,其製作過程卻相當繁複而嚴謹。
P.15
((c)圖片由大然文化提供)
(時報文化提供)
P.15
阿推和他的家(阿推繪)

(阿推繪,時報文化提供)(阿推繪,時報文化提供)

一本讓人鬆弛心情的漫畫,其製作過程卻相當繁複而嚴謹。(林盟山)

((c)圖片由大然文化提供) (時報文化提供)(時報文化提供)

阿推和他的家(阿推繪)(林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