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去世的國內音樂大老許常惠,在去年十一月「台灣民俗音樂精選版」CD發行時,特別致詞感謝葉進泰。當時在場的音樂人,沒聽過葉進泰名號的很少,但知道他就是擁有數十億身價的錸德科技集團董事長的,倒是不多。
黑膠唱片中的珍寶
在創辦錸德之前,葉進泰已是台灣唱片界響噹噹的人物。
民國五十年代,許常惠、史惟亮等音樂家千辛萬苦地完成了台灣民歌的田野採集,卻找不到機會發行。直到民國六十八年,許常惠到三重扶輪社演講,滿腹苦水地提及此事,沒想到台下竟有知音。當時是「第一唱片」負責人的葉進泰慨然應允,三年內陸續發行了二十一張唱片,內容包括客家八音、福佬十音、恆春調說唱等,是台灣史上最珍貴的民歌田野採集史料。這套唱片雖然一如預期的不賺錢,但卻連續三屆獲得象徵唱片界最高榮譽的金鼎獎。
「這不是我對音樂、文化有什麼偏愛,而是在唱片界接觸了許多平劇、南管北管等,覺得這些東西很有教育性,應該要保存,」身為日據時代最後一屆台北工專電機科畢業生,葉進泰有著老技術人平實、不唱高調的作風,甚至迄今他還在為當年沒有錄影設備、不能連民歌史料的影像一起保存而深覺惋惜。
時間再往前推,早在民國四十年代初期,年僅二十四歲的葉進泰就和中廣合作,用接收自撤退日軍的錄音設備,開始替中廣歌手做錄音、發唱片,當時立刻成為台北歌壇的重鎮。
「紫薇的第一張唱片『綠島小夜曲』就是我們錄的,誰想到一直紅到現在!」提起往事,葉進泰瞇起眼睛,細細懷想。後來葉進泰自己成立「白金錄音室」,去國外考察時,還將多軌道錄音技術首次引進台灣,大幅提昇了國內的錄音水準。
目前「白金錄音室」仍然由葉進泰的長子、資深錄音師葉垂青掌管,從羅大佑的「鹿港小鎮」,王傑的「一場遊戲一場夢」,一直到時下創作歌手陳珊妮的新歌,白金錄音室始終執台灣錄音界牛耳。
葉進泰做錄音、出唱片,然而推究起來,塑膠和機械才是他的老本行。
香煙盒和塑膠奶瓶
工專畢業後,葉進泰開了一家「明理塑膠工廠」,第一樣產品是塑膠香煙盒。因為以前農民做田時都習慣塞一包香煙在口袋裡,等拿出來香煙都扁了,因而葉進泰的塑膠煙盒,以及他自己設計的機器,都行銷全台,大受歡迎。
之後葉進泰發現許多母親在為孩子煮玻璃奶瓶時,奶瓶會因過熱而破裂,因此又想到用PE做奶瓶,是世界第一個生產PE奶瓶的工廠。葉進泰左手賣奶瓶、右手賣生產奶瓶的機器,同樣獲利豐富。
也就是在開塑膠廠期間,葉進泰認識了對面工廠的國大代表老闆,再經由這位老國代牽線,和中廣搭上了關係,一頭撞進錄音界。至於生產唱片,則起因於一個美麗的錯誤。因為葉進泰從日本人手上買了一台二手的電鍍機,本來要在塑膠產品上鍍鉻以增加耐用度的,無奈做不成功,才想到做鍍銅及鍍鎳的黑膠唱片印模,也從此踏入製造「儲存媒體」的領域。
「時代的變化一波快過一波,」葉進泰回顧,黑膠唱片從愛迪生發明之後,維持了一百年才被淘汰,其後雷射唱盤風行了二十年。而目前CD和VCD問世不過十年就已氾濫成災;下一波DVD及用於可攜式小型資訊用品的微型光碟(Mini disk),也已迫不及待地等著敲開消費者的荷包。
點燃全球光碟大戰
面對資訊時代的競爭,看多了產業起伏、韌性和彈性十足的葉進泰毫不退縮。想當年在光碟產業雛形未明時,葉進泰就是靠著和SONY唱片的老關係,搶先探知了下一波唱片可能的新型態,然後找到一群工研院出身的工程師為班底,大膽跨入CD製造領域。先從簡單的塑膠壓片開始,一步步累積自己的技術存量,終而奠定今日的基礎。
錸德在民國七十九年開始壓製CD,成為國內第一家量產CD的廠商。當時日本CD壓製成本一片就是八十元台幣,錸德卻以五十元的價格搶攻市場,並且在唱片同業的支持下順利行銷。
真正讓錸德跨入高科技領域的,則是可以由消費者自己儲存資料的「一次可錄式光碟」CD-R的研發。民國八十四年,錸德一反日本大廠用純金做CD-R表面薄膜材料的慣例,研發出低成本、高品質的鍍銀、鍍鋁薄膜,讓CD-R價格大幅降低,市場需求隨即直線上升,這也是資訊業中另一項「台灣廠商帶動全球價格大戰」的例子。
奮力升級闖新路
價格競爭是錸德的重要優勢,但另一方面,當面臨升級發展的契機時,葉進泰可以毫不猶豫地砸錢投資。
「十年前我們剛開始生產CD時,一座機台需要五、六個人操作,眼看訂單一直進來,二十四小時加班都做不完,於是員工主動提出機台自動化的要求,」葉進泰回憶,現在錸德從進料、生產到倉儲、發貨,完全由電腦控制,一個人同時監管十幾座機台,而且流程縮短、品質精準。同樣的三千名員工,月產量則從二十萬片暴增到二億片。
一方面,拜生產自動化之賜,員工必須學習精密機械與電腦操控,讓錸德得以從「壓製塑膠片」的傳統型態迅速升級;另一方面,自動化大幅降低成本,是因應全球資訊產品售價快速滑落趨勢的不二法門。去年第三季開始,全球CD-R價格呈現崩盤走勢,每片由年初的○.六美元跌至○.四美元,幾乎逼近○.三美元的成本價,離五年前初上市時的十四美元更是天差地遠。但即使戰況慘烈,錸德的毛利率仍然保有百分之二十二的水準,不至於在價格競爭下一蹶不振。
鑑於強調輕、薄、短、小的可攜帶式資訊家電產品如PDA、MP3等,即將成為下一波市場主流,因此怎樣讓光碟等資訊儲存媒體的容量越來越大、體積越來越小,而仍然保有高傳真、高畫質的影音品質,將是錸德的一大挑戰。
葉進泰指出,最近剛發表的「微型光碟」是日本大廠授權,由錸德獨家生產。同時錸德正和美國的Dataplay、韓國 Samsung及日本 Toshiba等大廠合作,研發只有手錶大小的儲存媒體的製作與應用,由錸德負責碟片的製程。
眼光放遠,決戰未來
同樣屬於可攜帶式家電產品,同樣依恃光電薄膜技術,錸德從一年半前轉投資生產OLED(小尺寸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目前已是全球OLED第一大廠。同時錸德將觸角探向通信產業中的光纖設備,去年轉投資台晶科技的光纖網路接頭,是葉進泰最得意的新產品之一。
「未來光纖應用成熟後,一個家就需要十幾個接頭,」葉進泰指出,目前台晶科技生產的光纖接頭一個賣價七元美金,而且供不應求,葉進泰已計畫到大陸設加工廠,就近接觸大陸的廣大市場。
談起光纖、網路,老先生頭頭是道,每次去日本,葉進泰最高興的就是帶回各類有關新科技、新經濟的日文書,像第三代大哥大、掌上型視訊產品等,「看到書裡面的構想,就用生意人的眼光想想製造有沒有困難?銷路會不會好?」葉進泰不僅擁有一屋子日本書,同時每天閱讀日文的電波新聞與經濟新聞。
對於未來的科技趨勢,葉進泰一直努力掌握,他認為唯有有遠見的人,才是市場的最後贏家。他常以自己最佩服的日本速食餐飲巨擘吉野家為例,三年前過世的吉野家前社長松田瑞穗,早在一九八○年代美日貿易逆差大幅增加時,就判斷美國必然會逼迫日本開放牛肉市場,為了搶奪先機,他在美國買下牧場養牛,不料牛肉市場開放一事因為日本農民團體的強力阻撓而一再延遲,使得吉野家苦熬多年,一度瀕臨破產。近年日本牛肉市場終於開放,吉野家生意大好,松田瑞穗也躍升為日本企業家「前人種樹,嘉惠後人」的典範。
清晨山景中的智慧
相對於吉野家的遠見與堅持,錸德近年來的多觸角佈局也得到國際的肯定。去年十月美國富比士雜誌以全球觀點,搜尋出三百家值得投資的小而美公司,錸德和年興紡織,是台灣「唯二」上榜的公司。接著十一月,美國投資機構摩根史丹利也將錸德納入其台股指數成分股。雖然近來台灣股市不振,錸德和其他高價電子股一樣,難逃股價重挫的命運,但來自國外的肯定,仍讓葉進泰相當高興。
由於年事已高,錸德的業務早在十年前就交給了作風強勢的次子葉垂景,然而掛著董事長職銜的葉進泰仍然每天往返在台北與新竹湖口的錸德總部間,勤奮不減當年,還不時飛到澳洲、美、英、日等地,視察工廠、考察投資趨勢。
「每天來上班,是對自己負責,也是一種意志的表現,」葉進泰說,不過對於兒子的決策,他只會從旁觀察,提出建議,卻不多加干涉。「要培養接班人,就要容許他犯錯,他才會自己成長。」
參與,但不過分涉入,讓老先生的心境得以優遊。葉進泰每晚八點半準時上床,四點天未亮就起身,五點到達陽明山花鐘前開始爬山,六點鐘到達山頂後,一夥山友就聚在小農舍裡泡茶抬槓,靜靜等待黎明。「這種清晨的山景,你們年輕人很難享受到吧!」
積極與恬適,在葉進泰身上交錯融合,使得錸德的成功厚實而穩定,也讓科技新貴的榮銜,少了一層刺目的閃亮,多了一份溫潤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