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今年8月中旬,陳水扁總統在國安高層會議上,就將禽流感視為國安上的新威脅,國安局也下令,加強有關中國地區禽流感疫情的情蒐,對禽流感可能襲台的途徑和影響進行評估,並計畫在4年內投入近3百億元新台幣,儲備抗病毒藥劑並研發生產新型流感疫苗。
WHO的韓籍秘書長李鍾郁提出以下警告:「全球爆發人類禽流感疫情只是時間早晚問題,其結果將是一場大災難,SARS與其相比將微不足道。」
H5N1型高病原性禽流感病毒,8前年就已在中國南部及香港一帶出現。2003年,越南、印尼、土耳其也相繼傳出疫情,至今已有117人遭到感染,其中60人死亡,死亡率高達51%。與最近幾次典型流行性感冒約0.1%的死亡率相較,不禁令人不寒而慄。
感染H5N1禽流感的早期症狀很像一般感冒,包括:突發高燒不退、咳嗽喉嚨痛、全身肌肉痠痛,以及上吐下瀉等。患者多在感染的5至10天內,引發強烈的細胞酵素風暴,導致肺炎、呼吸窘迫、多重器官衰竭,病情又猛又急。
入冬之後,大批候鳥南下,可能將禽流感病毒帶到台灣;與東南亞各國間的密切往來,更使得我國處於危機重重的境地。
面對禽流感,「決戰境外」是首要的防疫措施,疾病管制局盡全力要將禽流感阻擋在國境大門外。
首先,自10月10日起,從越南、泰國、印尼及柬埔寨等禽流感流行地區入境台灣的旅客,必須填寫「入境旅客新型流行性感冒自主健康管理通知單」,並早晚各測量一次體溫,進行自主健康管理10天。
根據疾管局推估,台灣因有2003年的SARS震撼經驗,禽流感來襲時應不致慌亂,但因H5N1病毒毒性極高,一旦引發新型流感,恐將有530萬人會遭到感染、7萬多人住院、1萬4千多人因此喪命。
為此,各醫療單位如臨大敵,模擬各種危機處理模式,計畫初期病患較少時,先動用前年SARS期間籌置的負壓隔離病房,且不排除社區封鎖與隔離措施。
治療藥物不足,則是當前各國防治禽流感最大的難題。被認為對禽流感最有效的藥物──「克流感」,已成搶手貨。然而,擁有「克流感」專利權的羅氏藥廠趕製不及,就連有錢購買的各國訂單都無法充分供應,更遑論無法負擔高昂藥費、疫情緊張的東南亞地區。
目前台灣「克流感」存量僅16萬人次,占總人口0.7%,距230萬人次、10%的儲備目標還有一大段距離。為此,衛生署已致函羅氏藥廠,希望儘速取得克流感的製造授權,以加速台灣克流感藥劑達到安全存量。衛生署長侯勝茂同時指出,國家衛生研究院已具備自製克流感的能力,只要取得授權,隨時都可以量產。
儲備用藥之外,因為禽流感初期症狀與一般感冒類似,因此第一線臨床醫師的「辯識」能力與警覺性也要提升。因為克流感要在患者發病的48小時內服用才有效,但病毒培養需要3、4天,臨床醫師必須具備快速診斷能力,才能及時給藥,控制住患者病情,減少其死亡率以及傳染他人機會。
面對這場人與微生物的戰爭,人們似乎是束手無策。
人類的恐慌,其來有自。根據統計,每個世紀平均爆發3次大流感。而被拿來與這次禽流感相提並論的,是1918年爆發的西班牙大流感,因為科學家研究發現,那場大流感病毒源自鳥類,與現今在東南亞肆虐的禽流感一樣,都是先在鳥類身上發生,突變後傳染給人類。當時病毒產生人傳人的能力後,一發不可收拾,從西班牙蔓延到全球,在短短幾個月內,造成全球2000萬到5000萬人死亡。
禽流感病毒究竟何時會由「禽傳人」、「小規模人傳人」演變成「大規模人傳人」?其實難以預料。1976年,美國為了防堵豬流行性感冒大流行,曾採取全面施打疫苗的措施,沒想到大流感沒發生,施打疫苗造成副作用的傳聞卻不斷,還因此纏訟、索賠數年。
面對這場即將來襲的全球大風暴,民眾能做什麼﹖疾管局副局長施文儀建議民眾少接觸禽鳥,多洗手、少出入醫院;免疫力差的老人、小孩與家畜業者則要施打流感疫苗,防止疫情來襲時同時感染兩種病毒。
「毋恃敵之不來,恃吾有以待之。」面對無法操之在己的禽流感,若能善盡人事,還是有助於減少傷亡,將災難的衝擊降到最低的。